
“蓐收”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秋神,也是西方之神。掌管秋季和刑罚。他的形象通常与白虎相关,象征着肃杀和丰收后的收敛。蓐收的名字在不同文献中有不同记载,有的称为“金神”,强调其与金属、兵器的关联。西次三经云:又西二百九十里,曰泑山,神蓐收居之。其上多婴短之玉,其阳多瑾、瑜之玉,其阴多青、雄黄。是山也,西望日之所入,其气员,神红光之所司也。郝懿行云:“红光盖即蓐收也。”此神或以为是少皞之子。
东晋《山海经图赞译注》注:“蓐收金神,白毛虎爪。珥蛇执钺,专司无道。立号两阿,恭行天讨。”
蓐收被描述为“人面白毛,虎爪执钺”,身披盔甲,形象威严。作为少昊的辅助神,他协助治理西方,确保秋季万物有序凋零,同时维护法律公正。在文化内涵上,蓐收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秋季既是收获也是衰败的开始,这种双重性反映了生命循环的观念。
此外,蓐收在民间信仰中可能与农业仪式相关,祭祀活动中祈求丰收后平安过冬。在道教和后世文学中,蓐收的形象被进一步丰富,成为维护天道的重要神祇。西汉《淮南子·天文训》记载:“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佐蓐收,执矩而治秋。”;《淮南子·时则训》记载:“西方之极,自昆仑绝流沙、沈羽,西至三危之国,石城金室,饮气之民,不死之野,少皞、蓐收之所司者,万二千里。其令曰:审用法,诛必辜,备盗贼,禁奸邪,饰群牧,谨著聚,修城郭,补决窦,塞蹊径,遏沟渎,止流水,雝谿谷,守门闾,陈兵甲,选百官,诛不法。”;《礼记·月令》将蓐收记载为孟秋、中秋、季秋的神;《尚书大传》云:“西方之极,自流沙西至三危之野,帝少暤,神蓐收司之。”。
东汉《白虎通义·五行》记载:“少昊者,少敛也。蓐收者,缩也。”;《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自颛顼以来为民师而命以民事,有重黎、句芒、祝融、后土、蓐收、玄冥之官,然已上矣。”;《汉书·郊祀志》记载:“西方帝少皞白灵蓐收畤及太白星、西宿西宫于西郊兆。”;《楚辞章句》注《楚辞·大招》“长爪踞牙,诶笑狂只”:“诶,笑乐也。谓得人憙乐也。此盖蓐收神之状也。”;《潜夫论·梦列》记载:“虢公梦见蓐收赐之上田,自以为有吉,囚史嚚,令国贺梦。闻忧而喜,故能成凶以灭其封。”;《礼记注》云:“少皞,金天氏。蓐收,少皞氏之子曰该,为金官。”
蓐收是中国神话中融合自然崇拜与刑司法则的复杂神祇,其形象和职能体现了古人对季节更替、社会秩序的深刻理解。他不仅是秋季的象征,更是天道威严的化身,在中华文化中占据独特的哲学与信仰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