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公众号“上海纪实”2022-10-11有文章提到廖有樑。
文章题目《 炮弹壳、小提琴和降落伞——抗美援朝文艺老兵的记忆碎片 》
讲述:李茂新 肖友砚 来纫秋(女) 记录整理:李菁(李茂新的女儿)
李茂新、肖友砚、来纫秋这3位老兵名字在沈济文的回忆文章中都有提及,他们在嘉定的往事、赴朝经历的文字可相互印证。
3位入伍前是上海比乐中学初二、初三学生,当年分别是13岁、16岁和14岁,1949年8月左右参加文工团,如今都离休健在。
他们参军时,文工团驻地还在上海,49年10月前后才移驻嘉定。沈济文、廖有樑是50年在嘉定入伍。
李茂新讲述部分提到廖有樑:
我们上了闷罐车,一路向北,并不清楚具体的目的地是哪里。每节车厢里有两只木桶,供小解时用。地上铺了稻草,男女战士各睡一边。到了停靠点,大家抓紧时间洗漱休整。团里年龄最小的就数我(14岁)和廖有梁(刚满13岁)。在列车行进中难免内急想上“大号”。那就打开车门,由两位人高马大的战士一边一个拉着,p股朝外,就地解决。
1950年冬天,遭遇了零下30多度的极寒天气。长津湖地区普降大雪。冷到什么程度呢,手碰到门上的铁环,手掌上的皮都会掉下来。
1950年4月4日,文工团奉命隐蔽南移,路上要走十来天,到达“三八线”迎接战斗。我们除了背自己的被褥铺盖,还要扛洋锹、十字镐及装满七天口粮的米袋。米袋长约1米,粗15公分,一般是两条套在肩膀上,一条围在腰间。先吃谁米袋里的粮食,谁就可以少背一天。团里个头最矮的就数廖有梁和我,大家就先吃廖有梁的,再吃我的,大个子战士的米袋总要背到最后一天。组织上是很照顾小战士的。我们也不能拖后腿,出发时总是快跑到大部队前面,一路即编即演说快板,沿途鼓舞士气。
李茂新讲述部分配图发了本楼题图照片。图注:战地演出说快板 左:廖有梁、右:李茂新
其余文字包括肖友砚、来纫秋的讲述都没有提到廖有樑。
但他们讲述的是和廖有樑共同的经历,也是廖有樑的故事。
战场的环境很恶劣很危险,尤其来纫秋阿姨她们因生理问题更难,读来令人泪目。
还有一幅合影照片,图注只标注了他们3位,有没有沈济文和廖有樑?我没识别出来。
文章题目《 炮弹壳、小提琴和降落伞——抗美援朝文艺老兵的记忆碎片 》
讲述:李茂新 肖友砚 来纫秋(女) 记录整理:李菁(李茂新的女儿)
李茂新、肖友砚、来纫秋这3位老兵名字在沈济文的回忆文章中都有提及,他们在嘉定的往事、赴朝经历的文字可相互印证。
3位入伍前是上海比乐中学初二、初三学生,当年分别是13岁、16岁和14岁,1949年8月左右参加文工团,如今都离休健在。
他们参军时,文工团驻地还在上海,49年10月前后才移驻嘉定。沈济文、廖有樑是50年在嘉定入伍。
李茂新讲述部分提到廖有樑:
我们上了闷罐车,一路向北,并不清楚具体的目的地是哪里。每节车厢里有两只木桶,供小解时用。地上铺了稻草,男女战士各睡一边。到了停靠点,大家抓紧时间洗漱休整。团里年龄最小的就数我(14岁)和廖有梁(刚满13岁)。在列车行进中难免内急想上“大号”。那就打开车门,由两位人高马大的战士一边一个拉着,p股朝外,就地解决。
1950年冬天,遭遇了零下30多度的极寒天气。长津湖地区普降大雪。冷到什么程度呢,手碰到门上的铁环,手掌上的皮都会掉下来。
1950年4月4日,文工团奉命隐蔽南移,路上要走十来天,到达“三八线”迎接战斗。我们除了背自己的被褥铺盖,还要扛洋锹、十字镐及装满七天口粮的米袋。米袋长约1米,粗15公分,一般是两条套在肩膀上,一条围在腰间。先吃谁米袋里的粮食,谁就可以少背一天。团里个头最矮的就数廖有梁和我,大家就先吃廖有梁的,再吃我的,大个子战士的米袋总要背到最后一天。组织上是很照顾小战士的。我们也不能拖后腿,出发时总是快跑到大部队前面,一路即编即演说快板,沿途鼓舞士气。
李茂新讲述部分配图发了本楼题图照片。图注:战地演出说快板 左:廖有梁、右:李茂新
其余文字包括肖友砚、来纫秋的讲述都没有提到廖有樑。
但他们讲述的是和廖有樑共同的经历,也是廖有樑的故事。
战场的环境很恶劣很危险,尤其来纫秋阿姨她们因生理问题更难,读来令人泪目。
还有一幅合影照片,图注只标注了他们3位,有没有沈济文和廖有樑?我没识别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