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吧 关注:4,154贴子:22,513
  • 6回复贴,共1

关于“子叔姬”的一些查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先放原文
第一图,春秋经:文十二年,子叔姬卒。
--杨伯峻注:明其已嫁,所以冠“子”。
第二图,左传:文十二年,杞桓公...请绝叔姬。
--传文没冠“子”
第三图,左传:叔姬卒,不言杞绝也,书叔姬,言非女也。
--原来这段传文就是杨伯峻注“谓其已嫁”的出处。这里感觉很明显漏洞是:左传书叔姬,而不是书子叔姬,冠“子”还是没有着落。
第四图,春秋经:文十四年齐人执子叔姬。
--杨伯峻根据文十二年得出的推断,已嫁所以还是冠“子”
第五图,左传:请以王宠求昭姬于齐。
--这个子叔姬,最终应该称昭姬,因为商人弑齐昭公,君死有谥号,叔姬就成了昭姬。
第六图,就是杨伯峻注里举例提到的僖公九年的伯姬卒。
杨伯峻认为未出嫁,公羊谷梁认为是许嫁未适人就死了。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1-25 16:54回复
    这里放两张图,主要看第一张,是关于春秋时期鲁女的记录。有几个结论,供参考。
    第一,这些鲁女,不管是国君的同辈姐妹,或者女儿辈,能在被春秋左传记录的,都是嫁人的或者准备嫁人的。鲁国春秋十二位国君的女儿或者姐妹的数量远远大于这些。
    第二,表里的记录,除了子叔姬x3,和僖九年的伯姬。其他都冠了国名或姓名。所以正常情况下出嫁的鲁女,应该被叫做XX姬,前一个X是国名或姓名,第二个X应该是谥号或者排名或者名称。
    第三,这四位没有冠第一个X的,可以分析一下原因。
    僖九年的伯姬,公羊谷梁说已经有了婆家,但还未出嫁就死了。
    文十二年的叔姬,是被杞国绝婚,然后死了。
    文十四年的叔姬,齐君被杀,东门襄仲问齐国要人,被齐人抓,最后还是回到鲁国。
    宣五年的子叔姬,是从迎亲到成婚。从叔姬变成了子叔姬。
    所以根据杨伯峻的推论,冠“子”代表已成婚。
    被绝婚或者丈夫死了的归国鲁女,还有出嫁当年的鲁女,都可以称为“子某姬”。
    宣五年的子叔姬,明年可以称为高叔姬。只是鲁史不再记录她了。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1-25 17:47
    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3-01-25 19:17
      回复
        感谢xfg2939兄给的会笺截图,确实会笺的说法很明确:子叔姬就是说明已嫁。左氏会笺成书在清末民国初,远早于春秋左传注。
        感觉这里还是有商榷的地方:
        《礼记》...女子许嫁,笄而字。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鲁公室女如果未成年,未许嫁,字都没有,鲁春秋也无法记录。
        桓公九年,...凡诸侯之女行,维王后书。
        --当然应该这是针对其他诸侯的体例,做了王后才书。鲁公室的女子出嫁,鲁春秋想书就书了。
        所以这里我们能不能得出个结论:鲁春秋记录的鲁公室女子,都是出嫁,或者许嫁的。
        称呼前冠“子”的意义只是:区别出嫁和许嫁还未嫁的鲁女。
        综合以上个人总结:被冠“子”的鲁女,事实上都是出嫁的,只是因故,地位有变,或者地位未定,无法按惯例冠国名或者夫名。
        文十四年的子叔姬,其实是可以称为昭姬的,称昭姬,也就默认是齐昭姬。但现在地位有变,按下复位键就成了子叔姬。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01-26 20:39
        回复
          按常礼,叔姬出嫁,应在名前加夫氏(诸侯以国为氏)以区别未嫁者,但出现某些变故,则不得加夫氏。一、不能,如文十二年之绝亲、文十四年之夫死子亡;二、不愿,如宣五年齐高固逼迫宣公强娶叔姬,固鲁人耻之。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3-01-27 11:33
          回复
            确实,刚刚专门读了宣五年。
            经:五年春公至齐,夏公至自齐。
            左传:高固使齐侯止公请叔姬。
            鲁人读来肯定很心酸
            春秋时期的鲁齐纠缠不清跟晋秦恩怨相对照看,晋秦甥舅一言不合就打起来。而鲁娶了多少姜氏,鲁公朝齐也最勤快,鲁国丢了多少面子吃了多少亏。襄仲死之后,只顾自家的三桓当政,再有个老占你便宜搬不走的邻居,悲哀。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3-01-27 18:1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