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艾吧 关注:169,009贴子:18,153,980

个人的恐艾经历分享以及一些科普知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个帖子年前就打算写,本来都开了两贴了,但是一看账号里还有些个人信息,所以拖到年后重新写。回想怀疑自己可能感染HIV到现在也有超过两个月了,结束恐艾也有半个月,回想过往寝食难安的生活仍似梦一般,但我清楚它真真切切地发生过,因此想把曾经的心路历程和查资料的内容整理下来,提供给需要的人,希望能给仍在迷雾中的朋友们一点慰藉。以及这不是一篇严格的科普文,所以行文会相对随意,也不会有引用,我尽力确保我提供的信息是准确的,如有错误的地方欢迎指出和讨论,我将进行补正。


IP属地:吉林1楼2023-01-30 19:42回复
    二楼献给医院检测结果,53.5天三代阴性,基本上排除了(对于一般人来说这个日期是彻底排除,我为什么说我基本排除在后文里会写,千万不要学我!),也祝愿大家医院检测结果都是且一直是阴性!


    IP属地:吉林2楼2023-01-30 19:43
    回复
      2025-08-24 18:06:0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三楼说一下恐艾过程中必须坚持的核心思想,这对你们正确认知、判断自己的情况以及消除恐艾心理有极大的帮助:
      1. 坚信科学,不要有任何自发的无根据质疑声,请降低自己的智商和联想能力,HIV病毒从发现到现在已经有40年历史了,期间造成了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使得大量的资源投入到这个病毒的研究中,因此学界已经对这种病毒有了深刻而系统的认知,所有的可能的危险会在科普中告诉大家,你产生的疑问多半已经被研究过或者根本不重要,因此你只需要坚信科学,抛弃掉无端的疑虑,如果你真的很能联想,建议用到工作或者学习上,你会被领导赏识的。
      2. 辨别消息源,越害怕就越要有清晰的头脑,在你看到信息的时候一般要判断一下这信息说的是否合理,逻辑自洽,是否符合科学,有些人是自己恐慌也会无意识制造恐慌,有些人是有意识地制造恐慌来达到一些目的。一般来说,医生、科学论文和健康机构以及吧内公认的专业人士提供的资料和建议是靠谱的,网上信源不明的以及刻意制造恐慌的消息就有意识地抛弃。
      3. 给自己生活安排一些事,哪怕是机械性地安排,就算读不进去书,也要来回走动着翻几页,多运动,早睡早起,不想吃东西也要吃,合理的生活安排至少能保证你在拿到医院结果前不把自己吓出病来。
      4. 过了窗口期,去咨询医生,只有客观的检测报告,才能真正地消除你的恐惧。
      5. 不要觉得自己是小概率的人,医学上的小概率就是真的小概率,王者的荣耀水晶一抽概率还有0.8%,多少人还是保底出的,很多医学数据的概率甚至达到了千分之一并且更小,所以省省吧,你还是那个不太“幸运”大多数人。
      6.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用不明白试纸就别去用……


      IP属地:吉林3楼2023-01-30 19:44
      回复
        四楼开始就进入正题,说一下我的行为和经历:对方感染情况未知,帮他dfj之后手上接触对方体液,用普通洗涤剂清洗后擦干,15分钟后用手指自慰并有出血(后)。事后第一时间未意识到传播风险(一般来说日常接触间接传播的可能性为零,但像我这种行为很难去界定,姑且认为有一定的传播风险吧),但是下意识地在两小时内和24h后服用FTC-TAF+DTG各一片,此后再未服用药物(这个行为是绝对错误的!!!阻断药的服用必须全程!按时!按量!按疗程服用!像我这种吃法后续查资料发现在动物实验上证实阻断效率为0!就是说毫无意义,反而增加了耐药和干扰检测监测结果的风险!!这也是为什么我前文说基本排除的原因,因为我自己错误地服用了药物,而针对阻断的问题我下面单独开一楼详细讲)。7天后开始在有着凉的基础上,低烧(不大于37.5℃)、乏力、盗汗、胸闷、咽痛、轻微腹泻等症状,并且没有明显鼻塞、咳嗽等症状,我当时心理的第一反应是不会中了吧,然后心理高度紧张,所有症状在行为第19天后基本缓解(这也是为什么说症状没啥意义的原因,我感觉我都快把急性期症状出齐了,后面去查也没中招),然后在22天测了四代试纸,22,37,49,50,51,52,53测了三代试纸,都是阴性(试纸这个地方也是一堆巨大的坑,后面单独开一个楼解释一下为什么吧内苦口婆心地劝大家不要用试纸测),但还是放心不下,想着这样下去年都过不好,去了公卫中心测了化学发光法的三代抗体,拿到了阴性结果,花了两天定了定心神,安心过年去了。


        IP属地:吉林4楼2023-01-30 19:44
        回复
          五楼说一下一些常见的但是不想深入去讲的一些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其实并不复杂,也已经一遍又一遍地讲过,但是大家还是会反复在上面去纠结,我能做的就是把你们听过的答案再重复一遍,然后请你去看我写的二楼第一,第二条:
          1. 恐体外的
          其实客观上讲恐体外的不算多,大家基本上都能理解日常接触不会传播HIV病毒,我瞄了一眼吧内恐体外的往往集中在恐性玩具和恐针头等内容上。对于前者,根据meckel手册的建议,如果只是体外接触了性玩具,没有传播风险,所以什么摸了飞机杯就怀疑自己要得HIV的建议性玩具的风险的建议去看心理科。性玩具的只存在于使用了插入性性行为的,如果经过了消毒,传播风险为理论风险,转二楼第五条,如果没有经过消毒,风险大致和正确戴套性交的传播风险一致,大家可以自己判断一下。相对于HIV,更应该关注像梅毒等其他STI的传播。当然,不会有人在别人用过之后,洗都不洗一下直接自己用吧?至于恐针头的,医院是绝!对!不!可!能!共!用!采!血!针!的!这话在吧里看到的时候无语得眼前一黑。至于日常生活中被针扎了可能性也很小,以传播风险更大的院内医护人员被感染概率来看,至今为止只报道了一例被实心针头刺伤后感染HIV的,空心针头的传播概率是1/300,这种情况还一般是采血或穿刺后立刻刺伤,考虑到日常环境中的复杂性,扎到你的可能不是医用针头,也可能不是HIV患者用过的,因此被传播的概率就更小了(个人认为也类似于理论风险)
          2. 看着阴性报告拿着0.几的数值说事的
          只要你过了窗口期,报!告!上!阴!性!两!字!就!是!阴!性!建议转二楼第一条。我看有的医院为了防止病人想东想西,哪怕是化学发光法这种检测都不再报告S/CO值了,只出一个阴性报告,其实做得很好。这里稍微解释一下s/co的含义吧,他其实是一个相对的结果,测的是样品结果和临界值的比例,小于1就是阴性,大于1就是阳性,为了在初筛阶段尽可能地发现潜在的感染者,化学发光法是比酶联免疫更灵敏的方法,这个数值的设定是相当灵敏的,并且根据临床医生的经验来看,初筛值2-5的假阳性概率相对较大,因此什么0.8几,0.9几的,只要你过了窗口期,请你降低智商,大声读出检测结果的两个汉字。(而有关检测的内容,后面我单独开一楼来写)
          3. 拿症状说事的
          重复一遍,症!状!没!有!任!何!价!值!为什么这么说呢,你永远不要小看人体内的两个系统,一是神经系统,二是内分泌系统,这两个东西在我恐艾期间着实教育我了什么叫做微量高效,几十毫克的递质或者激素就能把你体内搅和得天翻地覆,紧张情况下人是会发热,消化系统紊乱,三大前期症状就整出俩了,此外由于免疫系统紊乱之类的原因,我一直存在的慢性咽炎在那几天刚好发作,又整出了咽痛,并且认知是一个神奇的东西,正常情况下人对自己的身体的控制也是有限的,比如你不能主动地让哪里疼,也不能主动地呕吐等,但是在高度紧张等特殊情况下,心理因素会躯体化,有时就会产生奇怪的你怕啥来啥的现象,这会严重干扰人对身体情况的确切认知,这也是为什么症状无意义的原因,必须通过客观检测才有价值。至于说舌头怎样的,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只发生在艾滋病期,没听说过早期就发生真菌感染,建议转二楼第二条。


          IP属地:吉林5楼2023-01-30 19:44
          回复
            六楼说一下HIV病毒的事。HIV病毒是一个逆转录病毒大家也多少知道,我尽可能面向恐艾讲简单点,先给大家放一张图,大家可以看到检测里常检测的p24,gp41,gp120抗体对应的蛋白,它之所以危险的原因在于会整合进基因组形成病毒库持续复制病毒,这也是目前学界研究的重点,怎么清除掉记忆T和巨噬细胞的病毒库。他的复制过程大致分为绑定(识别靶细胞),融合(进入靶细胞),逆转录(把自己的RNA整成DNA),整合(整合进靶细胞基因),复制(基因转录出RNA,翻译出蛋白质),装配(不需要太解释),释放(出细胞去感染新的细胞),HIV感染细胞必须要CD4和CCR5等受体,这些受体只有巨噬细胞和T细胞表达,这也是为什么皮肤不传播的原因,也是贺建奎基因编辑闹得沸沸扬扬的一个背景,以及我们提供给HIV患者的药物也是阻断这几个生理过程入手研发的,最常用的骨架药物比如替拉依就是逆转录酶抑制剂,而像多替拉韦等是整合酶抑制剂。但是针对HIV病毒进入人体后具体的病理生理过程我不是很了解,我只知道前两天在淋巴结,5-10天入血,因此一周以内的症状肯定都不是急性期,病毒没复制,人怎么生病呢?此外就是这张图,一般来说病毒在体内达峰后就会下降,这个时候症状就该消失,因此持续超过4周的症状,多半也是恐艾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啦。(这张图在后面我讲检测的时候要用)。


            IP属地:吉林6楼2023-01-30 19:45
            回复
              九楼来写一下后悔药:暴露后预防(PEP)。目前国内已经把PEP纳入指南,但是没有针对这个形成自己的专家共识和指南,因此我们参考一下英国2021的指南。
              哪些人需要进行PEP?
              指南再次强调,如果你知道你的性伴侣是HIV感染者且病毒载量控制超过6个月(再次明确如果无法检测超过6个月无传播风险),那么没有传播风险。以下行为具有传播风险,应该给予PEP:
              1. gj双方
              2. yj双方
              3. 和HIV确诊者病载未控制或未知者的机会性接触(如刺伤等)
              4. 注射吸毒者
              以下行为如果没有明确证据,不建议给予PEP
              1. 和高危人群中的HIV状态未知者的机会性接触
              2. 被HIV感染者咬伤(对,很离谱,原文就是bite)
              其!他!情!况!均!不!需!要!给!予!PEP!
              因此很多传染病科的医生,听到低级恐来访者要求PEP的理由后,要不是估计医患关系可能会一脚踢出去踢进心理科。
              同时很多人喜欢自己买PEP药而不去咨询医生,这也是绝对错误和危险的,因为PEP的启动需要进行问诊和一系列检查,比如你已经感染了话,服用PEP不仅无效还会带来耐药的风险,此外还要测定一下肝肾功看看能不能耐受,以及特定人群还需要检查梅毒,淋病,支原体等,并且医生会交代怎么吃,注意事项之类的。
              所有PEP必须在72h内启动,最好在24h内启动,并且如果可以,请在2h内启动。
              按!时!按!量!足!疗!程!服!用!别!犯!傻!服药不按疗程都会导致失败!哪怕你吃了10天也只有50%的可能,你敢赌吗??
              别!乱!买!药!你知道你买的是正品吗??你知道该吃啥吗?
              去!医!院!!!
              要感谢国家的集采政策,现在的药物其实很便宜了,指南推荐是两款逆转录酶抑制剂和一款整合酶抑制剂,加起来也就一千出头,是肯定吃得起的。
              PEP的成功率还是蛮高,我之前看了成都疾控的一篇报告,为210名需求者启动了PEP治疗,只有一名需求者感染,他很不幸,传染给他的是耐药株,这对他未来用药的选择也会带来一定的困难。


              IP属地:吉林9楼2023-01-30 19:48
              回复
                好像被吞了好多,我来看看有没有敏感词


                IP属地:吉林13楼2023-01-30 19:52
                回复
                  2025-08-24 18:00:0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七楼用来写一写那些人需要检测。这个问题是很多人关注和担心的,就是哪些人需要检测,这个内地没找到很明确的指南,我找到了英国提供的指南来回答这个问题:
                  英国指南推荐
                  1.有暴露HIV风险的人(只要有高危性行为,推荐进行检测),包括:MSM者以及他们的伴侣,注射xd者,x工作者,来自HIV流行区的人
                  2.为HIV患者提供健康服务的人员(医务工作者,护理人员等)
                  3.自觉有急性期症状的人(说的就是你们,把自己吓得稀里哗啦为什么不去医院测一个呢?)
                  4.来自HIV高流行区的人
                  5.此外建议第一点后列人群进行每年检测


                  19楼2023-01-30 20:19
                  回复
                    讲的真好!楼主能讲讲试纸测的经历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23-01-30 20:28
                    回复
                      七楼2:
                      那么就要回答哪些是有暴露风险?先只讨论x行为,我的态度是,如果不清楚对方HIV感染情况,那么就应该视作潜在感染者(但是如果对面确定是HIV感染者并且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有效,病载不可检测超过6个月反而没有暴露风险了,U=U,具体原因我后面开楼细讲),和潜在感染者的体液交换行为,尤其是gj,yj,都应该视为有感染风险,同时正确佩戴套可以大幅度降低该风险。我的态度相对吧里可能要保守一点,只要有你不放心的行为,就去检测,这一方面是套确实有错误使用或破损甚至别有用心之人的风险,另一方面我们给你说一千次一万次风险很低,你真的能放下心来吗?


                      IP属地:吉林29楼2023-01-30 20:34
                      回复
                        八楼来写一写具体检测方式和窗口期的问题。对于传染病而言,无病原体无疾病,无传播源无传播。而明确是否有HIV感染的唯一办法就是检测,目前检测手段很多,但常用的就只有核酸检测,抗原抗体联合检测以及抗原检测。这里上一张图。


                        IP属地:吉林30楼2023-01-30 20:34
                        回复
                          一般来说核酸的窗口期在7-11天,而后两种大家已经很熟悉了,4436,此外CDC的数据,6周之后三代检测的准确度已经超过99.9%了,觉得自己是“幸运儿”的,转二楼第五条。
                          就像前面发的那张图,其实正常情况下,22天就能在实验室检查出p24抗原,抗体在28天也可以检测出,4436是给出了很充足的空间的。
                          初筛试验一般抱着宁可错一千,绝不放过一个的态度,只有假阳,没有假阴,只要出了窗口期,感染了总会把你找出来。这一点每隔一段时间CDC都会做质控试验,数据都会公布。不要信一些地方为了水论文编的数据,不到80%的灵敏度,特异度,敢给谁用……


                          IP属地:吉林31楼2023-01-30 20:35
                          收起回复
                            八楼3:
                            此外还要说明的一点是,症状由于是病毒复制等原因引起的,所以你自我感觉症状很重的时候一般抗原检测是高峰,当你觉得症状减轻后往往是病毒被抗体和免疫系统控制,这个时候抗体检测应该能查出来。
                            不要觉得查不出来就是还没转阳,目前知道的延迟窗口期的因素只有以下几种
                            1. 免疫抑制
                            2. 先天免疫缺陷
                            3. 重大消耗性疾病或xd
                            4. HCV感染
                            5. 服用PEP药物
                            其他因素均不会延迟窗口期!corona也不会延迟窗口期!如果信不过请转2楼第一条!
                            此外就算你实在信不过,觉得抗体可能因为上辈子作孽等诸多因素延迟产生,刚刚说了无病原体无疾病,病毒的组成必须要核酸和抗原,只要你查了核酸以及四代检测,阴性就是阴性,就像一个人不可能缺胳膊少腿还能跟你打架一样。


                            IP属地:吉林32楼2023-01-30 20:36
                            回复
                              2025-08-24 17:54:0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八楼4:
                              此外窗口期这个地方做一个注释,基于循证的角度,很多国外的指南还是推荐的4代45天,三代60天,写在这里做一个学术探讨。
                              什么?你觉得你60天还没转阳?那你就是少见的100年转阳患者,建议测到100岁,转阳了来找我我好发SCI。


                              IP属地:吉林33楼2023-01-30 20: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