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吧 关注:18,698贴子:98,445
  • 1回复贴,共1

为何秦之一统只有十三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说春秋,离不得战国
一说春秋战国,则离不得它从何处来,到何处去。
春秋战国,起于周,而终于秦,而自始皇帝始,秦之国祚只有区区十三年,以一统论之,则不足十三年,毕竟,始皇身后就已经乱兵四起,六国遗恨死灰复燃了。
秦强之根由,始于孝公朝之变法;然而秦真正争霸中原,横行天下,成为小国人见人怕,大国无可奈何的存在,大约起始于秦惠王时期。这么说来,秦统一之前,秦以诸侯的身份已经强大了130余年,为何13年就支撑不住了?
有人(主要是当时的儒生)归于秦之暴政,也就是归于秦始皇及之前的诸王。不过是秦弃儒焚书(坑的不是儒,是方士)的一个睚眦必报的话,根本不值一哂。以子之矛即可克彼之盾。他们还说了失民心者是天下,相比暴政是失民心的举动了,如何秦能一统,而六国不能?
有人归于始皇后的乱政,如是扶苏当国,王氏蒙氏佐之,秦之宗室没有被团灭,李斯没有叛变,秦国当能续强,也就是说二世不行呗。宗室 团灭之事,晋献公也干过,然后晋国制霸春秋小两百年。乱政夺国之事,晋国先有大小宗之争,后有六倾专权,齐国有姜、田;秦强之前也是数世乱政,赵国有沙丘之乱,鲁有三桓,宋有华氏戴氏之争。彼国乱后续强,甚或乱时尤强者众,何以强秦坐乱时而弱?可见二世纵庸弱,而乱政非其亡国之主因。
秦之亡,不在其暴,乃因其急。
秦政,虽称不上善政,也绝暴政争。至少在春秋战国那个年代,比列国延续的各种改版分封制,更能适应那个时代。否则,商鞅没死,秦就得被乱民所灭,何须六国?
其急之一,可称灭国急。灭其国而不绝其宗祀,甚至不削弱其国中的世家贵族。可以说为后面陈吴起义之后的六国反扑埋下祸根,比如亡国者齐王建,其身虽死,后面的同宗最后还复国了。后面项氏刘氏封的异姓诸侯,不是原本六国宗室(比如三齐,代赵,韩国),就是六国旧贵族,比如三秦,三楚,即使不是六国遗族,像臧涂,张耳,陈余,他们复辟六国借助的力量也主要是六国旧势力。比如后来投韩信的陈余部将李左车,就是李牧之孙。
灭人之国而不亡其宗祀,未亡之人却反过来说秦之暴,还要亡秦之国,绝了秦之宗祀,真是讽刺啊。
第二急,是抽身急。秦灭六国,既然消灭其主要武装而不灭其有影响力的主要政治势力,为何不留下大兵压制当地势力反弹,坐视其渗透地方统治机构吗?
六国故地,善战之赵,善藏师的楚,乃至富可敌国的齐地,怎么就那么相信那里投降的故人?以至于刚灭燕赵就要挥师河套;刚灭楚国就要进兵岭南?这一下80万强兵就都去边地了,剩下的人还得分出来戍守关内老家,那么关外能留几个人?或许没有陈吴,后面六国贵族也会伺机反扑。
三是役民急。阿房宫被证实是没有的事了,但是长城,皇陵,驰道,沟渠,这几个很大的工程,确实过于压榨民力。这要是盛唐富宋,户口殷实,钱粮管够,这几件事不算什么,但是经过东周五百年大分裂大战争的秦朝,户口不过区区2000万,长期战争的三晋地区估计吃饭都是问题,如何经得起这般驱使?
于是陈吴兴起,给了六国遗老机会。
秦亡之后,又是比秦灭六国的更惨烈的楚汉战争。河套和岭南又游离出中原政权了。
秦以其急而亡其国,可是,不急如何?
秦修长城,给后世中原政权立起了国防屏障,虽然特定日期不一定管用,但是这也说明除了不管用那几天都管用啊!
秦修驰道,为整合华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秦时上有六国余部反叛,但是汉后,华夏俱是汉人。大约与交通通畅,各地往来影响强化石分不开的。
沟渠的话,灵渠,离渠等工程,把那些边地水系和中原连接起来,其实既有利于生产,也利于各地交通。
秦本应做完这些事后大力发展生产,养息人口,恢复经济。耐何没有如果,上天也没有给秦这个机会,惜哉。


IP属地:北京1楼2023-02-20 13:43回复
    高论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3-07 20: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