睦彩王朝吧 关注:20贴子:330
  • 5回复贴,共1

中国古代职官简要说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国古代职官体系虽一脉相承,但其间多有变化,我根据二十四史可以发现,中国古代职官的变化往往孕育于一些临时性的委任。
     1.丞相职务的变化
       丞相,秦设立,汉因之。西汉中改称为大司徒,东汉改为司徒,位在太尉之下。魏晋时期多以尚书令一职统领百官。南北朝罢司徒属官,司徒一职纯粹成为名誉官。唐朝设立三公,司徒位第一品,尚书令也成为虚位,一中书门下为宰相机构。宋朝以同平章事为宰相,参知政事为副相。元设丞相,明初罢。明朝中期内阁成员称相。
     2.散官制度
       西汉时,汉武帝分官员为内外朝以削弱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权利,尚书令,中书令,侍中,光禄大夫等内官权力加大,他们并无实际权限,成为散官。到了隋唐,演变出安排官僚品位高下,属品位性官职。 品位性官职进一步发展,就形成了散阶制。
     附:唐朝散阶
开府仪同三司为从一品;  
特进为正二品,光禄大夫为从二品;  
金紫光禄大夫为正三品,银青光禄大夫为从三品;  
正议大夫为正四品上,通议大夫为正四品下;  
太中大夫为从四品上,中大夫为从四品下;  
中散大夫为正五品上,朝议大夫为正五品下;  
朝请大夫为从五品上,朝散大夫为从五品下;  
朝议郎为正六品上,承议郎为正六品下;  
奉议郎为从六品上,通直郎为从六品下;  
朝请郎为正七品上,宣德郎为正七品下;  
朝散郎为从七品上,宣义郎为从七品下;  
给事郎为正八品上,征事郎为正八品下;  
承奉郎为从八品上,承务郎为从八品下;  
儒林郎为正九品上,登仕郎为正九品下;  
文林郎为从九品上,将仕郎为从九品下。  
太宗贞观十一年,设置武散官,也是二十九阶:  
骠骑大将军为从一品;  
辅国大将军为正二品,镇军大将军为从二品;  
冠军大将军为正三品,云麾将军为从三品;  
忠武将军为正四品上,壮武将军为正四品下;  
宣威将军为从四品上,明威将军为从四品下;  
定远将军为正五品上,宁远将军为正五品下;  
游骑将军为从五品上,游击将军为从五品下;  
昭武校尉为正六品上,昭武副尉为正六品下;  
振威校尉为从六品上,振威副尉为从六品下;  
致果校尉为正七品上,致果副尉为正七品下;  
翊麾校尉为从七品上,翊麾副尉为从七品下;  
宣节校尉为正八品上,宣节副尉为正八品下;  
御武(侮)校尉为从八品上,御武(侮)副尉为从八品下;  
仁勇校尉为正九品上,仁勇副尉为正九品下;  
陪戎校尉为从九品上,陪戎副尉为从九品下。  
     3.部门的演变
       秦汉实行三公诸卿制度(注意:不止九卿),其中有一卿名曰:少府,下有尚书台,中书台等机构。东汉时,尚书台权力加大,成为真正的中枢机构,曹魏时,两台分离出少府而独立,并在尚书台下设立,吏部曹,五兵曹等机构,设立尚书郎等职位,逐渐行驶全部行政权。隋唐设立尚书省,行使行政权,分设吏部,礼部,民部,工部
,刑部,兵部。原来的诸卿虽然保留下来,但已成为尚书省甚至于各部的部门机构了。唐朝为避太宗讳改民部曰户部,后世因之。    



IP属地:四川1楼2010-07-19 11:44回复
    一个字一个字敲的,自己先顶下。。。


    IP属地:四川2楼2010-07-19 11:46
    回复
      2025-08-10 13:55:4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其实...还是我


      3楼2010-07-19 12:21
      回复
        其实只要告诉我司寇是很大的官就可以了
        费那么多力干嘛


        5楼2010-07-20 19:15
        回复
          其实我想告诉你。。。秦汉以来根本米有大司寇一职。。。刑部尚书,大理寺卿,都御使才是三法司。。。


          IP属地:四川6楼2010-07-20 23: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