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刑事案件吧 关注:8贴子:54
  • 3回复贴,共1

“职业打假人”购买过期食品“索赔”,被判刑2年10个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职业打假人
但是,由于人心叵测,有的人揭穿假冒伪劣产品是为了维护正义,而有些人则是用来牟利,因此“职业打假人”在大众评论中也褒贬不一。
职业打假人“知假买假”,
其行为能否得到法律的支持?
且看实例判罚:
1
谢某看中某公司生产的一款标注有“绿色食品标志”的茶叶,遂出资2.21万元购买了该公司一系列茶叶产品。之后发现该系列产品所标注的“绿色食品标志”是质量证明商标,并未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授权,涉嫌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
随后谢某向市人民法院沙市法庭提交诉讼状,状告该茶叶公司涉嫌虚假宣传,请求法院判令被告退还购物款,并给予其6.6万余元的赔偿。

案件在进入审理阶段后,法院经审理查明,原告谢某所提交证据来源合法,且真实有效,足以证明被告公司存在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
调查过程发现异常,
原告请求不予支持。
在案件调查过程中,谢某职业打假人的身份被揭露,案件结果与他的期望也相差甚远。
该市人民法院在审理这起买卖合同纠纷案时,表明了鲜明的立场:鉴于原告谢某为职业打假人,其维权动机并非为净化市场,而是意图通过惩罚性赔偿为自身牟利,违反诚信原则,一审判决驳回其全部诉讼请求。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买受人要求赔偿的前提条件为其属于消费者,但在本案中谢某通过故意大量买入,数量超过合理自用范围,并非为了生活所需,不能认定为消费行为。
2
陈某是某市各大连锁超市的供货商,几年前开始被一伙人盯上,之后4年下来赔了将近20万元,仅2019年一年就被迫索赔多达51次,涉及金额5万余元。陈某因为怕影响自己在全市各大超市的声誉,再加上对方打着“维权”的名义,一直忍气吞声。

直到最近一次,对方拿着一件商品在A超市索赔,而这批商品明明只对B超市供了货,陈某这才鼓起勇气报了案。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专案组发现,该市及周边竟有20余家大型连锁超市和数家食品厂都遭遇过这伙人“打假”,其中不乏世x联华、大x发等知名连锁品牌。

经审查,这个以吴某平为首的恶势力犯罪团伙从2017年起,一直频繁活动在该市及周边区域内多家知名大型商超,名为“打假”,实则敲诈勒索,手段花样繁多,性质恶劣。由于受害商家普遍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真正向公安机关报案的少之又少。

3
近日,根据密云法院7月23日发布消息说,法院审结了一起敲诈勒索案, 判处被告人李某等四人有期徒刑二年十个月至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不等的刑罚,并处罚金。
根据密云法院审理后查清的事实,李某、王某、张某、郭某等人在预谋之后,前往密云区多家乡镇超市内,故意购买过期饼干、橙汁饮料等食品,然后返回超市,对业主说“我们买食品、饮料过期,孩子食用后身体不适,得去市区医院看病”,然后要求商家承担上万元的路费及就医费用。

几个人的“统一”说辞是:不赔钱,我们要么举报,要么就在你家门口闹事。
然而,接到这几个人举报的行政部门发现,他们的举报已经出现了多次,每次都是以此种手段向不同商家索要财物。行政机关于是将线索移送密云公安分局。
法院经审理查明,这个团伙在2020年6月至11月期间,以所买食品、饮料过期等问题为由,先后敲诈8家超市经营者现金及香烟。其中,李某参与作案8起,价值人民币39320元;王某参与作案6起,价值人民币35960元;张某参与作案4起,价值人民币33500元。此外,2020年7月至2020年9月间,李某、郭某还分别以驾车碰瓷,向被害人分别索要现金7000元和1500元。
法院认为,被告人李某、王某、张某、郭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要挟手段敲诈公民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均已构成敲诈勒索罪,应予惩处。
法院一审判决,以敲诈勒索罪判处被告人李某有期徒刑二年十个月,罚金人民币三万元;被告人王某有期徒刑二年十个月,罚金人民币三万元;被告人张某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罚金人民币一万元;被告人郭某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罚金人民币一万元。继续追缴相关被告人违法所得,发还被害人。
密云法院法官表示,刑法修正案增加了“多次敲诈勒索”这一构成要件,即勒索财物数额虽未达到较大,但次数达到三次以上的行为,应当认定为构成敲诈勒索罪。
本案中,李某等人的行为无论是从犯罪数额还是犯罪次数上,均构成了刑事犯罪。
法律是用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权益的公约,不是投机分子的保护伞,商家销售有问题的商品固然该罚,但不应该成为此类唯利是图者的谋财便车。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3条规定:因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购买者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对于卖家来讲,要清楚知道他们的套路,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1. 保证自身产品过关,资质齐全,完善中文标签,保存好厂商供货单据等各类资质证明;
2. 对自己店铺的商品简介、宣传物料等都要进行检查,不要出现夸大疗效,特殊功效,极限词等违反广告法的内容;
3. 遇到打假纠纷时,保持冷静,备全所有资料,勇敢维护自身权益;
4. 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相关规定,收集职业打假人的敲诈证据,商家可以以违法牟利对他们进行起诉;
5. 多了解《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规则等相关法律法规,严格遵守规定,避免给职业打假人钻空子的机会。
今日话题:你怎么看待职业打假人?
来源于烟酒铺子、经销商联盟。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你喝的红牛是“真”的吗?
烟酒店走到“尽头”?大批从业者选择退出!
2022年,超市“倒闭潮”来袭!
商业家
给你方向和方法的
快消品经销商


IP属地:上海1楼2023-03-28 13:36回复
    恶意行为不可取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3-29 14:14
    回复
      这是假打才被送进去的吧只对B超市供货你找A超市索赔,低级错误只能是故意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03-31 00:2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