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发现,在汉代以后,历代史家开始反思史书中(特别是《汉书》)的一贯表述,重新审视“诸子非惠帝子”的问题。在《寤言·周勃论》一篇中,作者直言“夫曰孝惠后宫子、曰美人子、曰皇子,其为惠帝子也明矣。乌得以惠后无子,而遂谓惠帝之无子哉?”接着认为惠帝张后虽然没有生子,但是不意味着其他妃子没有生子。而且在政变的同时,周勃等人并没有事先杀掉号令天下的假少帝以动摇吕氏,政变后少帝还派遣人慰劳大臣等等,意在说明“诸子非惠帝子 ”的言论是周勃、陈平主导的政治阴谋。[8] 清代学者秦蕙田也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太后欲张后有子,诈取后宫子名之,后宫所生亦安见其尽非帝子?然推太后之心,则其为是否亦所不论,嫌疑之际,大臣遂尽举诛之。倘四子之中有一真惠帝子,岂不因之而斩乎?”清末的薛福臣在《庸盦笔记》的《汉惠帝后裔在爪华岛》中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史料,当地刘姓族谱中明确记载惠帝有七子,在政变时,少帝刘弘已经十五岁,有子刚满三月,随后在张皇后努力下,由张敖秘密收养,不久借南越王使者,将此子带到南方。[9]如果属实,那就更进一步证实了“惠帝之子非真子 ”为假命题。除了以上所展现的历代学者的相关见解之外,我们还可以质疑的是,为什么即使像王陵这样直言不讳之人,也只是反对“非刘氏而王”的举措,不反对皇帝是假皇帝呢?唯一的解释就是,惠帝诸子在政变中遭殃及而被污名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