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史记平准书最后一段司马迁概述了华夏自古以来,从货币诞生开始,货币演变的大致轨迹。直到秦,中一国之币分为二(或三)等,这里明显是在概述秦兼并天下后,统一货币的政策,把之前的龟贝刀布等形形色色的货币形制都废除,并规定天下只行黄金和半两铜钱两种货币,(考古文献还证明了布帛也是秦的货币之一,所以中 一国之币分为二应为后人误载,原文亦在传承过程中有丢失。)所以后又继而述“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由此也可知珠玉龟贝银锡之属在秦兼并天下之前,也曾被当作货币的。中一国的中,我认为不是指中国,而是一个动词,作用对象是“一国之币”,文中的一国就是秦兼并天下后建立的国度,推行zhongyang集quan的zhidu,在度量衡等各方面都做出了统一的规定,要求书同文车同轨,这里司马迁所述又是对秦推行统一的币制的补充,规定黄金为上币,而重如其文的半两铜钱则为下币,从而废除了珠玉龟贝银锡之属和刀布圜钱等先秦形形色色的货币形制,那么接下来的“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应该是指从秦统一币制以来,这种新的币制一直延续到汉初,但不同时期对货币的直径重量等规格则有不同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