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语吧 关注:39,238贴子:957,204
  • 17回复贴,共1

闽南语字词笔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比较闽南语用字异同之札记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4-20 05:55回复
    ┣闽方大:子tsĩ³。又录疑为本字的“谫”。《集韵·狝韵》“子浅切。谫,浅也。”
    ┣泉州方言志:谫
    ┣晋江方言志南安方言志:戔(戋):tsĩ,陰上。〔白〕不成熟。
    ┣永春方言志:啙。幼小,嫩也。
    扬雄方言·第十:短也。江湘之会谓之啙。凡物生而不长大,亦谓之鮆,又曰癠。
    ┣台教闽:茈tsínn
    《本草纲目·草部·茈胡》引《唐本草》:茈,古“柴”字,古本伤寒论尚作“茈”字。
    ⑴武威旱滩坡汉墓出土医简⑵流沙坠简:茈胡(柴胡)。
    ————————
    井(妌)、戔(戋)
    ————————
    ◆〔旦〕好井面,阮值曾写有乜诗?/《满天春·翠环拆窗》
    ◆〔旦〕阮今卜说又见井面,一卜不说又无了时,但得着说。/《满天春·翠环拆窗》
    ◆〔旦〕好见井面,来到只处,但得着说明。/《满天春·一捻金点灯》
    ————
    戏曲整理者将“井面”释为“幼稚”,但从戏文语境看这个解释并不正确。按“井”有幼嫩之义,可指“脸皮薄”,“井面”应当作“害羞”解。
    ————
    ◆面妌,正:脸嫩。面夙,正:脸老。/清《新刻官话汇解便览·身体举动》
    ◆欲待瞒着娘舅,央邻房相好客人季东池、韦梅轩去说亲,又怕事不肯成,他父母反防闲他,也不敢说。几遭要老脸替文姬缠一番,终久脸嫩胆小,只是这等镇日呆想不了。/明·陆人龙《型世言》第三十八回
    ◆〔乡〕妌毛〔正〕胎发(又)壮发/明《新刻增校切用正音乡谈杂字大全·身体举动·毛》
    ◆〔乡〕幼妌〔正〕嫩/明《新刻增校切用正音乡谈杂字大全·身体举动·指》
    ◆〔乡〕妌鸡〔正〕嫩圭/明《新刻增校切用正音乡谈杂字大全·鸟兽门·鸡》
    ◆〔乡〕竹妌〔正〕竹嫩/明《新刻增校切用正音乡谈杂字大全·草木门·竹》
    ◆妌鸡〔正〕嫩鸡/清《新刻官话汇解便览·禽兽虫鱼》
    ◆妌鸭〔正〕子鸭/清《新刻官话汇解便览·禽兽虫鱼》
    ————
    “妌”本指女子贞洁。《说文·女部》“妌,静也”。桂馥《说文解字义证》“静当作“瀞”义为“无垢””。“瀞”义为“无垢秽”《说文·水部》“此今之净字也。古瀞今净,是之谓古今字”。
    方言文献中“妌”则指“幼稚、不老到”。方言戏曲通常写作记音“井”。
    ————
    关于“妌”、“井”本字,有“戔”、“谫”两种观点。
    ◇黄典诚《闽南单音语典》“‘戔’今用为不熟练、不老到……或写为‘谫谫’”。
    ————
    李如龙《闽方言特征词》“瓜果不熟或人幼稚都可以说‘戔’。福州音tsieŋ³,莆田音tsĩ³,泉、厦、漳、潮均音tsĩ³。闽东有谚‘戔瓜无瓢,戔囝无腹肠,即兼有此二义’。闽南话说‘幼戔’。《集韵》‘子浅切,戔,少义’。《易·贲》‘束帛戔戔’。朱熹注:‘戔戔浅少之义’。闽语语音符合对应,义有引申。”
    ————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四》“如‘戋’,小也,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歹而小者曰‘残’,贝之小者曰‘贱’。如此之类,皆以‘戋’为义也。”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04-20 06:08
    收起回复


      IP属地:福建5楼2023-04-20 07:57
      回复
        《闽方大》:涂猴
        南楚谓之杜狗,或谓之蛞蝼。/扬雄《方言》
        词头:杜
        动植物名带词头是一种古老而普遍的现象。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3-04-20 10:12
        收起回复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3-04-22 17:13
          收起回复


            IP属地:新加坡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3-04-23 22:01
            回复
              闽方大:食[sit⁸∣tsiah⁸]
              闽人谓喫为噍,谓喫饭为噍菶,喫烟为噍芬(薰)。(清·郝懿行《证俗文》)
              ◆食[ʦiaʔ]俗读阳入
              注释:有人认为是本字。但是职韵字白读韵母不读-iaʔ,本字疑为“嚼”。
              ◆天回医简《療馬書》簡一二九釋文作:
                〼而噍,其啟痏,久=(灸,灸)入毋過二寸,瘳。一二九
              ◎天回医简2012-2013年出土,2023年正式出版。
              ◆噍,齧也。从口,焦聲。嚼,噍或从爵。(《说文解字》)
              ◆噍,形声字。从口,焦声。本义即咀嚼。汉·王充《论衡·道虚》:“口齿以噍食,孔窍以注泻。”嚼与噍乃异体字,只是声符不同而已。《说文》:“噍……嚼,噍或从爵。”今则通用“嚼”,读为jué或jiáo,乃文白异读。(《字源》)


              IP属地:福建16楼2024-10-22 21:37
              回复
                《闽方大》:[穴复]〔hak⁸〕《说文》:[穴复],地室也。
                ————————
                ◆新刻增校切用正音乡谈杂字大全·宫室门
                〔乡〕礐(厕池也)
                〔正〕堥坑(堥乡,又堥厮)
                ◆新刻官话汇解便览·宫室物料
                〔乡〕屎礐
                〔正〕茅坑、粪池
                ————————
                “礐”是闽南方言长期沿用的方言俗字,指厕所,从“学”字方言读音hak⁸得声,因闽南厕所多用石料搭建,故从石旁,遂成“礐”字。按《正音乡谈》、《官话汇解》中频繁用例来看,该字来源已久。
                ————————
                ◆明清闽南粪厕典卖文书中多用“礐”、“石礐”。《雍正四年龙溪县李门胡氏卖石礐契》“有承夫祖石礐一口”。《咸丰三年泉州王学欧卖礐断契》“有承祖已置礐一座”。
                ◆地方志也用“礐”字。清·道光《晋江县志·卷四山川志》“永春人以礐厕界碑压其处”。卷四又《附后茂乡告示》“先被官民树立路碑,开筑礐厕”。
                ◆“礐”又可省作<文石>。俗书“学字头”常省作“文”,如敦煌写本“学”作“斈”,“觉”俗作“斍”。
                ◆新刻增校切用正音乡谈杂字大全·宫室门·礐
                〔乡〕[文石]脴(“脴”为“疕”的方言记音)
                〔正〕堥爽。
                ◆新刻增校切用正音乡谈杂字大全·宫室门·礐
                〔乡〕[文石]脚
                〔正〕堥粪查(又)粪脚


                IP属地:福建17楼2024-10-23 02:42
                回复
                  我地,食siert/tsiert,就很合理。
                  闽南白读发tsiah,感觉让人疑惑。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4-10-23 07:2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