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仁宗吧 关注:1,106贴子:28,161
  • 11回复贴,共1

仁宗是我最赞赏的一位;而在历代王朝中,仁宗朝“君主与士大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仁宗是我最赞赏的一位;而在历代王朝中,仁宗朝“君主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体制也是最开明、最接近现代价值观的政制,值得我们好好讲述。为宋神宗与王安石立传,是因为在宋朝士大夫群体中,王安石是我最崇敬的一位,神宗也是我欣赏的宋代君主之一;而始于神宗朝熙宁年间的王安石变法,更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高光时刻之一。我们可以将古代士大夫分成三个类型:文人型、学者型、事功型。大致来说,苏轼是一流的诗人、文学家,但学术、事功略逊;司马光是一流的学问家,但在文学、事功方面则谈不上有什么成就;王韶是一流的军事家,但文学与学术方面并不出色。那王安石呢?他一身而兼三型:既是一流的文学家,又是一流的学问家,更是一流的政治家。王安石曾称赞苏轼:“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其实这句话也可以用来形容他自己。不过,本书关注的重点,并不是王安石的学术(经术之学)与文学(文章之学),而是王安石作为北宋神宗朝执政大臣的事功,简而言之,就是王安石变法。


IP属地:山东1楼2023-09-13 12:36回复
    很客观!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9-15 10:22
    回复
      那王安石呢?他一身而兼三型:既是一流的文学家,又是一流的学问家,更是一流的政治家。王安石曾称赞苏轼:“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其实这句话也可以用来形容他自己。


      IP属地:山东3楼2023-10-07 08:23
      回复





        IP属地:山东4楼2023-10-13 14:11
        回复







          IP属地:山东5楼2023-10-13 14:12
          回复
            检视范仲淹的尹洙书序,实际上是在放大个别人物的影响力的同时,模糊化了历史发展的脉络。范仲淹的书序,并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柳开或杨亿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也没有说明为什么尹洙与欧阳修能够改变重视雕琢的文风。而这个文风变化的时代—从柳开过世,到所谓欧阳修等重振古文、古道,正是以天书时代与庆历改革为政治背景。
            因此,欲突破古文运动的典范叙事,便有必要重新梳理真宗到仁宗朝的政治过程,从而还原古文运动复杂的发展历程。真宗朝的天书时代,并不是在真宗过世的那一刻便画上句点,而是影响了一整个世代的政治意识形态,与配合此意识形态的文章撰作。杨亿是这个时代的佼佼者与代表人物,但并不是影响这个时代的关键人物。真宗的过世,确实带来政风、文风转变的契机,但这个转变的过程,亦非单凭数人能够翻转,而是由身处不同权力位置的士大夫们,在不同的时间点,做出关键性的建议与决策。范仲淹、欧阳修与尹洙等庆历改革核心人物,虽是其中要角,但却不是对此转变做出贡献的唯一群体。


            IP属地:山东6楼2023-10-24 12:04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3-10-25 09:06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3-10-25 09:07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3-10-25 09:07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3-10-25 09:07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3-10-25 09:08
                      回复




                        IP属地:山东12楼2023-10-25 10: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