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以下经验是我自己折腾一个多月以来,学习教程无数,然后亲自测试下来有用的经验,如有不同意见,您说得都对,不需要在我这里找存在感了。
首先,众所周知,ROG掌机是一台win掌机,既然是win掌机,那这玩意儿一定不是NS那种上手就可以玩的,或者说上手就玩一定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性能发挥不彻底,比如AMD驱动被顶掉,比如蓝屏卡死,总之,想要一上手就玩,请不要在惦记这台win掌机,出门NS,或者SD的优化也更简单。
下面开始放干货,我只说需要做什么,具体怎么做请百度。
1.系统更新到最新版本。
2.Microsoft store更新到最新版本。
3.进奥创,把能更新的都更新到最新版本。
4.奥创更新完了以后,把摇杆和扳机键都校准一下。
5.添加组策略,因为后面一些操作需要用到组策略。
6.通过组策略,禁用系统更新自动更新AMD显卡驱动。
7.通过组策略,禁用Microsoft store的自动更新功能,以后要更新自己手动更新,主要是怕这玩意儿把AMD显卡驱动控制面板给自动更新了,我就遇到过。
8.看一下显卡驱动,如果是7月25日发布的V31.0.14070.4002版本,就不用动它了,如果不是,DDU卸载后安装V31.0.14070.4002版本驱动,安装时记得解压后再安装,且勾选恢复出厂设置(能删掉windows的通用版显卡驱动)。
9.关闭windows快速启动,且把电源键设置为休眠或无操作,千万别睡眠。
10.增加900P分辨率。
11.设置虚拟内存32GB。
12.安装RTSS,是安装版本,然后再用横版监控的RTSS覆盖过去,这样就完成了OSD横版、汉化,且体感助手识别得到。
13.安装体感助手,这玩意儿必须要装,太好用了,能实现自动识别插电离电状态,且根据电源状态及游戏,自动切换RTSS锁帧参数,做到一次设置,无脑全自动使用。至于体感助手的浮动GPU优化,我个人是不开的,因为开了影响帧率稳定性,但这个功能确实能把TDP压下来,需要离电续航时可以考虑开启。
14.关于体感助手,多说一句,如果开了GPU浮动优化,需要关闭浮动优化请重启电脑,不要用它自带的“取消锁频”,因为取消锁频会要进休眠,win掌机尽量别休眠,睡眠就更不要用了。GPU浮动优化只要打开了,想要关闭就只能重启。
15.AMD驱动控制面板设置,
“显卡”里能关的都关了,等待垂直刷新改成“关闭,除非应用程序另有说明”,高级设置不用管它。
“显示器”里,只打开AMD FreeSync(自适应刷新率),其他都关掉。
16.屏幕刷新率永远设置成120Hz,不要动它,否则自适应刷新率功能开不了。
17.进奥创,设置显存为5或6G,一般绝大多数3A游戏都够了,如果只是玩GAL及其他2D游戏,可以设置为4G或自动。
以上操作都是我一个一个学习,一个一个试出来,其中各种折腾,目的就是为了让这台掌机不但发挥出其最大的性能,且还要稳定,别今天给我掉驱动,明天给我蓝屏。以上每一步都有操作原因,如果要展开来说,那篇幅太大了,所以只说怎么做,不说为什么要这么做了,新手照做即可。
设置完了以上内容以后,我的掌机最终的效果是可以在插电下,得到比PS5、XSX这类次世代主机更好的体验。1080P的分辨率在近距离下,不比大电视4K分辨率差,我所有游戏都是设置成1080P分辨率运行,大多数游戏都可以做到比次世代主机更高的画质,更高的帧数。
举个我常玩的地平线5为例,原生1080P下,不开FSR,预设高画质下,关掉光追,少数几个参数调成中,全程60帧稳如老狗,仅在进比赛的过场动画时有掉帧,这是地平线5通病,无解。其他时候,不论是逛街还是比赛,不论是雨林还是城镇公路赛,都稳60帧,没有卡顿,如果不锁帧的话,很多场景甚至可以跑到70帧以上,但为了帧数稳定(帧率稳定性比最高帧数更重要,游戏直管感受就是更流畅,无卡顿),还是锁在了60帧。哪怕是离电状态下,19W TDP,同样的游戏画面参数也能稳稳的锁在50帧,配合自适应刷新,同样很流畅了,而且还没有垂直同步带来的延迟感。
当然地平线5算是优化很好的游戏了,其他优化没这么好的,自定义接近高画质的前提下,也能稳到40帧以上。相比次世代主机30帧,真的好太多了。(主机30帧在60Hz刷新的电视下,相当于要电视要多等一倍的时间来等显卡刷新,操作延迟感一定不如自适应刷新的40、50帧)
至于游戏画质设置,可以参照其他大佬的讲解,总的原则是显存一定要够用,不能让显存爆掉后找内存再要,不然一定会出现卡顿。然后进游戏玩1小时,看看最终内存占用是多少,只要物理内存可以满足目标游戏的内存占用,就不要紧,其他后台进程会到虚拟内存里去。不过物理内存满足不了游戏进程了,可能会闪退,游戏报错等,这时候适当降低画质参数,调低显存。
至此,该说的都说完了,ROG是一台很好的掌机,在设置得当的前提下,比SD强了太多太多,SD只剩睡眠优势和极低功耗下GAL游戏优势了。其他竞品win掌机,没有自适应刷新功能,根本就没有跟ROG同台竞争的机会了,自适应刷新太重要了,有了这功能,垂直同步几乎不用再打开了,它避免了垂直同步的延迟,还可以让帧数上到60帧以上(垂直同步锁60),低帧率时,它也能极大的提升流畅度(帧率和刷新率一致)。我不明白比ROG后出的掌机为什么不带自适应刷新率功能,但我自己用过以后,再也回不去,以后如果再买win掌机,这个功能是必须项。
作为ROG的第一台掌机,它一定有着这个那个不足,但我觉得它已经比市面上我能看得到的所有win掌机更强了,把以上优化做好了,再试试你手里的ROG,如果有帮助,欢迎回来交流。如有不同的意见,本人实在不愿争论了,您说得都对吧。
首先,众所周知,ROG掌机是一台win掌机,既然是win掌机,那这玩意儿一定不是NS那种上手就可以玩的,或者说上手就玩一定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性能发挥不彻底,比如AMD驱动被顶掉,比如蓝屏卡死,总之,想要一上手就玩,请不要在惦记这台win掌机,出门NS,或者SD的优化也更简单。
下面开始放干货,我只说需要做什么,具体怎么做请百度。
1.系统更新到最新版本。
2.Microsoft store更新到最新版本。
3.进奥创,把能更新的都更新到最新版本。
4.奥创更新完了以后,把摇杆和扳机键都校准一下。
5.添加组策略,因为后面一些操作需要用到组策略。
6.通过组策略,禁用系统更新自动更新AMD显卡驱动。
7.通过组策略,禁用Microsoft store的自动更新功能,以后要更新自己手动更新,主要是怕这玩意儿把AMD显卡驱动控制面板给自动更新了,我就遇到过。
8.看一下显卡驱动,如果是7月25日发布的V31.0.14070.4002版本,就不用动它了,如果不是,DDU卸载后安装V31.0.14070.4002版本驱动,安装时记得解压后再安装,且勾选恢复出厂设置(能删掉windows的通用版显卡驱动)。
9.关闭windows快速启动,且把电源键设置为休眠或无操作,千万别睡眠。
10.增加900P分辨率。
11.设置虚拟内存32GB。
12.安装RTSS,是安装版本,然后再用横版监控的RTSS覆盖过去,这样就完成了OSD横版、汉化,且体感助手识别得到。
13.安装体感助手,这玩意儿必须要装,太好用了,能实现自动识别插电离电状态,且根据电源状态及游戏,自动切换RTSS锁帧参数,做到一次设置,无脑全自动使用。至于体感助手的浮动GPU优化,我个人是不开的,因为开了影响帧率稳定性,但这个功能确实能把TDP压下来,需要离电续航时可以考虑开启。
14.关于体感助手,多说一句,如果开了GPU浮动优化,需要关闭浮动优化请重启电脑,不要用它自带的“取消锁频”,因为取消锁频会要进休眠,win掌机尽量别休眠,睡眠就更不要用了。GPU浮动优化只要打开了,想要关闭就只能重启。
15.AMD驱动控制面板设置,
“显卡”里能关的都关了,等待垂直刷新改成“关闭,除非应用程序另有说明”,高级设置不用管它。
“显示器”里,只打开AMD FreeSync(自适应刷新率),其他都关掉。
16.屏幕刷新率永远设置成120Hz,不要动它,否则自适应刷新率功能开不了。
17.进奥创,设置显存为5或6G,一般绝大多数3A游戏都够了,如果只是玩GAL及其他2D游戏,可以设置为4G或自动。
以上操作都是我一个一个学习,一个一个试出来,其中各种折腾,目的就是为了让这台掌机不但发挥出其最大的性能,且还要稳定,别今天给我掉驱动,明天给我蓝屏。以上每一步都有操作原因,如果要展开来说,那篇幅太大了,所以只说怎么做,不说为什么要这么做了,新手照做即可。
设置完了以上内容以后,我的掌机最终的效果是可以在插电下,得到比PS5、XSX这类次世代主机更好的体验。1080P的分辨率在近距离下,不比大电视4K分辨率差,我所有游戏都是设置成1080P分辨率运行,大多数游戏都可以做到比次世代主机更高的画质,更高的帧数。
举个我常玩的地平线5为例,原生1080P下,不开FSR,预设高画质下,关掉光追,少数几个参数调成中,全程60帧稳如老狗,仅在进比赛的过场动画时有掉帧,这是地平线5通病,无解。其他时候,不论是逛街还是比赛,不论是雨林还是城镇公路赛,都稳60帧,没有卡顿,如果不锁帧的话,很多场景甚至可以跑到70帧以上,但为了帧数稳定(帧率稳定性比最高帧数更重要,游戏直管感受就是更流畅,无卡顿),还是锁在了60帧。哪怕是离电状态下,19W TDP,同样的游戏画面参数也能稳稳的锁在50帧,配合自适应刷新,同样很流畅了,而且还没有垂直同步带来的延迟感。
当然地平线5算是优化很好的游戏了,其他优化没这么好的,自定义接近高画质的前提下,也能稳到40帧以上。相比次世代主机30帧,真的好太多了。(主机30帧在60Hz刷新的电视下,相当于要电视要多等一倍的时间来等显卡刷新,操作延迟感一定不如自适应刷新的40、50帧)
至于游戏画质设置,可以参照其他大佬的讲解,总的原则是显存一定要够用,不能让显存爆掉后找内存再要,不然一定会出现卡顿。然后进游戏玩1小时,看看最终内存占用是多少,只要物理内存可以满足目标游戏的内存占用,就不要紧,其他后台进程会到虚拟内存里去。不过物理内存满足不了游戏进程了,可能会闪退,游戏报错等,这时候适当降低画质参数,调低显存。
至此,该说的都说完了,ROG是一台很好的掌机,在设置得当的前提下,比SD强了太多太多,SD只剩睡眠优势和极低功耗下GAL游戏优势了。其他竞品win掌机,没有自适应刷新功能,根本就没有跟ROG同台竞争的机会了,自适应刷新太重要了,有了这功能,垂直同步几乎不用再打开了,它避免了垂直同步的延迟,还可以让帧数上到60帧以上(垂直同步锁60),低帧率时,它也能极大的提升流畅度(帧率和刷新率一致)。我不明白比ROG后出的掌机为什么不带自适应刷新率功能,但我自己用过以后,再也回不去,以后如果再买win掌机,这个功能是必须项。
作为ROG的第一台掌机,它一定有着这个那个不足,但我觉得它已经比市面上我能看得到的所有win掌机更强了,把以上优化做好了,再试试你手里的ROG,如果有帮助,欢迎回来交流。如有不同的意见,本人实在不愿争论了,您说得都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