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个人意见——鲁肃是个“卧底”的鹰派。
关于鲁肃有三点我们大家几乎都知道:
1、鲁肃年轻的时候喜欢招揽很多少年,给他们吃的穿的,让他们在山中练兵,自己也呼来跑去,很算个狂放青年。2、周瑜当居巢长时,找他借米,二话不说就答应,一点都不含糊;3、赤壁之战鲁肃是极力赞成打的,态度及其强硬,这是说他是鹰派大家应该不太反对。
很多人说鲁肃是鸽派主要原因是《三国演义》中鲁肃的老好人模样,《三国演义》虽提了一笔周瑜借米,鲁肃答应很爽快的事情,但也没有过多刻画鲁肃的豪情。
但是《三国志》中却记录了鲁肃年轻时候豪放的模样,想来招呼那么多人来练兵,虽跟甘宁的目的不同,气质不同,也是豪杰之士。
熟读《三国志》的同学也有说鲁肃是鸽派的,主要原因是他对荆州的态度。
但是有一节因为我们的惯性思维和《三国演义》的影响大家都给忽略了:鲁肃虽然根据当时的形式劝劝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但后来的局势变化中,鲁肃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单刀会是鲁肃接待的关羽,可是忽略了单刀会上鲁肃的不卑不亢,关羽虽然大摇大摆的来参加了单刀会,地却还是划回东吴了。
此段我们很多人都只注意了此刻关羽的英雄气概,可在这样的气概下,鲁肃的对策也是一点含糊也没有的呀。
我们看《三国志吴书鲁肃传》这段:
“(备)遣羽争三郡。肃住益阳,与羽相拒…………肃因责数羽曰:‘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肃厉声呵之,辞色甚切。…………备遂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
我们受三国演义影响,把鲁肃想成了一个单纯的老好人,我们看到了关羽,却忽略了鲁肃的“肃厉声呵之,辞色甚切”,可是若仅仅是不卑不亢,言辞激烈,刘备就会退回一部分土地吗?从此以湘水界限吗?(此后孙刘平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三郡属孙权,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属刘备。)
“肃住益阳,与羽相拒”,若没有鲁肃军队对刘备施加的压力,这一切可能发生吗?
其实此时的湘水之界限,东吴已经是取回了一部分荆州,鲁肃之魄力,鲁肃之作为,也是显现出来了。
关于鲁肃有三点我们大家几乎都知道:
1、鲁肃年轻的时候喜欢招揽很多少年,给他们吃的穿的,让他们在山中练兵,自己也呼来跑去,很算个狂放青年。2、周瑜当居巢长时,找他借米,二话不说就答应,一点都不含糊;3、赤壁之战鲁肃是极力赞成打的,态度及其强硬,这是说他是鹰派大家应该不太反对。
很多人说鲁肃是鸽派主要原因是《三国演义》中鲁肃的老好人模样,《三国演义》虽提了一笔周瑜借米,鲁肃答应很爽快的事情,但也没有过多刻画鲁肃的豪情。
但是《三国志》中却记录了鲁肃年轻时候豪放的模样,想来招呼那么多人来练兵,虽跟甘宁的目的不同,气质不同,也是豪杰之士。
熟读《三国志》的同学也有说鲁肃是鸽派的,主要原因是他对荆州的态度。
但是有一节因为我们的惯性思维和《三国演义》的影响大家都给忽略了:鲁肃虽然根据当时的形式劝劝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但后来的局势变化中,鲁肃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单刀会是鲁肃接待的关羽,可是忽略了单刀会上鲁肃的不卑不亢,关羽虽然大摇大摆的来参加了单刀会,地却还是划回东吴了。
此段我们很多人都只注意了此刻关羽的英雄气概,可在这样的气概下,鲁肃的对策也是一点含糊也没有的呀。
我们看《三国志吴书鲁肃传》这段:
“(备)遣羽争三郡。肃住益阳,与羽相拒…………肃因责数羽曰:‘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肃厉声呵之,辞色甚切。…………备遂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
我们受三国演义影响,把鲁肃想成了一个单纯的老好人,我们看到了关羽,却忽略了鲁肃的“肃厉声呵之,辞色甚切”,可是若仅仅是不卑不亢,言辞激烈,刘备就会退回一部分土地吗?从此以湘水界限吗?(此后孙刘平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三郡属孙权,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属刘备。)
“肃住益阳,与羽相拒”,若没有鲁肃军队对刘备施加的压力,这一切可能发生吗?
其实此时的湘水之界限,东吴已经是取回了一部分荆州,鲁肃之魄力,鲁肃之作为,也是显现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