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 近年来,随着快手、抖音等平台的崛起,竖屏短视频逐渐成为媒体青睐的传播“新秀”。央视新闻新媒体推出的《主播说联播》栏目采用竖屏短视频形式结合年轻化风格颇受年轻观众的喜爱,频频登上热搜;今年五月,华为推出了华为P30 Pro 的一支广告片《悟空》,该片以竖屏形式更好地凸显出主人公形象,表现了其所要传达的“悟空精神”。竖屏短视频已然成为传播领域的新风向,本文将对其脱颖而出的原因以及其发展瓶颈与探索做出相关分析。 图1 图2 竖屏短视频为何脱颖而出 短视频是指以新媒体为传播渠道, 时长在5分钟以内的视频内容,它是继文字、图片、传统视频之后新兴的又一种内容传播载体[1]。竖屏短视频,即将传统视频成像宽高比由4:3或16:9倒置为3:4或9:16以适应手机纵屏格式的短视频。 1、手机端的使用——发展基石 竖屏形式符合大众对手机的使用习惯。竖屏视频成像比例使其能够在手机等设备上直接观看,用户不需要刻意去翻转手机,同时也减少了因为手机中其他事项的进行而带来的反复翻转手机的麻烦,使得用户能够以更为舒适的姿势去观看视频。 手机端传播的移动化特点契合大众生活节奏。竖屏短视频以手机端为媒介进行传播,其移动化满足了大众在日常生活中的即时观看需求,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能够通过手机端接入互联网便可进行观看。另外,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移动端信息获取显然更加即时便捷,能被更多人接受。 手机网民规模庞大,竖屏形式具有天然受众优势。截至2019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较2018年底增长2984万,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较2018年底提升0.5个百分点。[2]手机端已经成为我国网民接入网络的主要端口,不再只是PC端的延伸,在这样的背景下,竖屏短视频与手机端的适应性使其发展有了天然的优势。 图3(来源: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短视频热潮——发展土壤 2016年是业内公认的短视频元年,短视频作为适合移动端使用的新媒介呈现爆发式的增长。《2019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底,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6.48亿,网民使用率为78.2%,短视频用户使用时长占总上网时长的11.4%,成为仅次于即时通讯的第二大应用类型。”[3] 随着抖音、快手的迅速崛起,竖屏形式的短视频逐渐兴起,到目前为止,竖屏已经成为绝大部分短视频内容的呈现形式。竖屏视频的发展是建立在短视频的发展风向基础上的。相较于图文,视频本身具有更加直观的表达优势;相较于传统视频,短视频制作生产门槛降低,并且其视频时长更加贴合大众的生活碎片化的现状。而竖屏短视频,在短视频优势的基础之上一改传统横屏形式,采用适合手机端传播的竖屏形式,从短视频这一土壤中萌生并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与优势。 3、竖屏形式——发展优势 (1)适应用户浏览信息的流畅体验 大多数移动端APP均是采用竖式信息流的布局呈现,用户在进行浏览时只需要通过手指进行上下滑动即可,但如果要浏览视频的话,浏览横屏视频则需要用户来回翻转手机,一定程度上信息的连贯性遭到了破坏,但用户观看竖式视频时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视频内容能够较好地融入在信息流中,适应了用户浏览信息的流畅体验。 (2)受众在场感增强 竖屏拍摄时,主体突出,视频中冗余内容大大减少,并且多采用特写,细节展现更加丰富,有效放大了视频主体的容貌、话语和动作,让人一对一近距离交流的感觉更加强烈。竖屏短视频的另外一个特点是社交功能的内嵌,点赞、转发、评论内嵌进了视频当中,受众的观看反馈更加即时且便捷,有了更强的交互性。综合来看,竖屏的表达形式,增强了受众的在场感。 竖屏短视频发展瓶颈及探索 2015年开始,快手成为当时最流行的一款手机短视频APP,在2017年下半年,抖音迅速进入公众视野,竖屏形式的短视频随之兴起,在移动传播发展背景下,有学者称竖屏时代已然来临,但是就目前竖屏短视频的发展状况来看,仍然存在着诸多瓶颈以待突破,也有越来越多的专业平台在探索适合竖屏短视频的新路径。 1、 竖屏短视频的发展瓶颈 (1)视频质量不高,优质内容稀缺 就目前来看,抖音、快手是当下较为主流的竖屏短视频平台,而在这些平台中大量的视频来源于用户上传。大多数用户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在进行视频生产制作时仅仅是“竖”着拍,而忽略了其拍摄内容是否适合竖屏形式传播,视频制作质量不高;另外,在用户上传的大量视频中多为娱乐性内容,而且其中大量内容属于套用热门素材制作,优质内容稀缺并且同质化较为严重。 (2)竖屏构图局限,视野狭窄 竖屏短视频的中心画面只能展现有限的主体对象和微观场面,如果需要展现更多的环境因素,表现场景的纵深层次感的话,运用竖屏是难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