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之门吧 关注:18,325贴子:180,691

《地狱之门:东线》步兵装备简介(苏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自画像镇楼!


IP属地:江苏1楼2023-11-29 08:52回复
    MPL-50小型步兵铲

    小型工兵铲是一种工具,同时也是一种强大的武器,不过,“工兵铲”这个名称在俄国任何时期从未出现过。普通民众所说“工兵铲”正式的名称其实是“小步兵铲”或“林尼曼小铲”,型号MPL-50。沙俄时代“林尼曼小铲”于1890年、1907年两次定型。苏联时代,在上世纪30年代再次定型,型号为MPL-50。这种小型步兵铲的出色设计不仅可以用于构筑工事,还能充当杠杆、船桨、斧子、尺子(全长正好是半米),甚至还有士兵拿它当煎锅。当然,还有士兵把它当作近距离战斗的武器,甚至有人拿它当作投掷武器。


    IP属地:江苏3楼2023-11-29 08:54
    回复
      纳甘M1895左轮手枪
      由比利时工业家莱昂·纳甘为沙俄所研发的7发双动式左轮手枪,发射7.62×38Rmm手枪弹,使用埋头弹设计,弹壳口略有收缩,可加装消音器。最初在比利时列日投入生产,但生产后来改在俄罗斯进行。在1930年,苏联开始以更现代化的托卡列夫手枪取代纳甘M1895。尽管如此,大量的纳甘左轮手枪在二战期间仍然被生产出来并装备苏军,而且直到二战结束后亦没有完全被取代。直到1952年,苏联完全列装马卡洛夫手枪时,纳甘左轮手枪才开始退出苏军前线装备。


      IP属地:江苏5楼2023-11-29 08:55
      回复
        TT-33半自动为苏联制造,于1930年定型,费德尔·华西列维奇·托卡列夫设计,开发目的是用以取代纳甘M1895左轮,有时又会被称为托卡列夫TT或托卡列夫半自动,发射7.62x25mm口径托卡列夫枪弹。二战开始之初,TT-33开始被大量投入生产并装备部队。在1941年6月22日卫国战争爆发之时,苏军已收到大约六百万支TT-33,在战争期间该枪的生产量再度增加,TT-33成为了二战中广为苏军使用的半自动,但直至二战终结也没有完全取代纳甘M1895。1951年,当苏军列装9mm口径的马卡洛夫半自动后,TT-33便渐渐退出苏军前线装备。


        IP属地:江苏7楼2023-11-29 09:12
        回复
          莫辛-纳甘步枪


          莫辛-纳甘步枪是由设计者俄国陆军上校莫辛和比利时枪械设计师纳甘共同命名的拴动步枪。在俄国也被称为莫辛(Mosin)步枪,多种型号的莫辛-纳甘步枪在沙俄军队以及苏军作为制式武器服役,各种型号的莫辛-纳甘步枪在日俄战争至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中都有投入使用,越南战争甚至阿富汗战争皆有出现。莫辛-纳甘步枪第一型M1891莫辛-纳甘步枪,在1880年代后期至1890年代早期研制,1891年定型并正式装备俄国军队的1891型3线口径(7.62x54mmR)步枪。其后该枪发展了多种型号,常见的包括1891年式卡宾枪“龙骑兵“、1891/1930年式步枪、1891/1930年式狙击步枪、1910年式卡宾枪、1938年式卡宾枪、1944年式卡宾枪和1959年式卡宾枪等改型。


          IP属地:江苏8楼2023-11-29 09:13
          回复
            莫辛-纳甘消音步枪(BRAMIT消音器)

            BRAMIT消音器是1929年苏联Mitin兄弟设计的,原本用于纳甘M1895转轮手枪。该型消音器结构非常简单,筒内有两层橡胶垫圈构成两个气室,平时橡胶垫圈是密封的,射击时弹头挤开垫圈中央闭合的小孔飞出,弹头通过后因为橡胶的弹性小孔重新密闭,使火药燃气密封在气室内通过侧面的小孔缓慢释放,减弱气流压力,减小枪口噪音。二战时期苏军敌后侦察破坏小分队就曾使用加装BRAMIT消音器的莫辛-纳甘狙击步枪在特殊环境下隐蔽狙击重要目标。在使用BRAMIT消音器时,莫辛-纳甘步枪应当配用专门的亚音速弹,采用减装药,初速低于音速,为了和普通弹相区别,亚音速弹的弹头涂成黑绿两色,弹壳底部也涂成深绿色。


            IP属地:江苏9楼2023-11-29 09:15
            回复
              莫辛-纳甘M91/30型刺刀

              20世纪30年代 M-91/30式莫辛纳干刺刀投入使用,此款为 M-1891式的改进型,设计者采用更加简易和坚固的卡锁代替了套环,尽管在30年代的其他国家大多认为刺式刺刀过于落后而转向刀式刺刀,但是苏联保留了这种久经考验的设计。M-91/30式莫辛纳干刺刀可以适配在M-91/30 式步枪,M1891 式步枪,龙骑兵步枪等武器上并且与M-1891式莫刺可以通用。
              中后期型的M-91/30式莫辛纳干刺刀,特征表现为前端刺体加粗,卡笋、加固环增大,整体表面粗糙,多数没有烤蓝。无法与配有刺刀卡环恰希克军刀(1881式龙骑兵恰希克军刀、短款1881式恰希克军刀和士兵版1927式恰希克军刀)配套使用。苏联生产了大量的莫辛纳干刺刀及其衍生品种,直到1948全套莫辛纳干刺刀制造设备出售给波兰为止。


              IP属地:江苏10楼2023-11-29 09:16
              回复
                莫辛-纳甘代尔科诺夫41毫米榴弹发射器


                莫辛-纳甘代尔科诺夫枪榴弹发射器(Mosin rifle with Diakonov grenade throwe),游戏中称加科诺夫榴弹发射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由米哈伊尔·达亚科诺夫(Mikhail Dyakonov)中尉发明的,于1916年12月定型。沙俄订购了4万具发射器和612.5万枚榴弹,随着一战的结束,这种榴弹发射器并没有生产那么多,后来的苏军沿用了这种榴弹发射器。它使用VDG1930枪榴弹,近距离破甲厚度大约是30mm,该枪榴弹无尾翼,发射方式为实弹发射,弹头会从榴弹本身上一个空心管中射出,有子弹后面的气体给榴弹提供动能,发射器可以击中150米到850米远的目标。


                IP属地:江苏11楼2023-11-29 09:18
                回复


                  30年代末期苏联开始了反坦克枪榴弹的研究,1940年苏军在代尔科诺夫发射器的基础上研发了一种叫VKG-40的小型反坦克枪榴弹。全长144mm,采用空心装药结构,重220克,能装90克炸药,破甲厚度指标数据为50mm(实际远达不到)。弹体有配合发射器使用的刻槽,射程150-850米。这种枪榴弹使用量很少,据称是因为精度太差,破甲效果不稳定,因此苏军失去兴趣,主要提供给敌后游击队使用。


                  IP属地:江苏12楼2023-11-29 09:19
                  收起回复
                    VPGS系列“石榴”枪榴弹



                    在苏德战争爆发前,因为反坦克枪榴弹性能存在种种不足,苏联炮兵总局始终不同意将这种武器大规模列装部队。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面对德军装甲部队凌厉的进攻,苏军班排一级急需可靠的反坦克武器,10月13日苏联煤炭工业部Сердюком领导的团队所设计的VPGS-41枪榴弹获得通过并紧急投产。VPGS-41枪榴弹由0.5mm的冲压钢板制成,成本极低,全长449mm,直径63-65mm。全重670克,装药340克,对点目标的打击精度在60米左右,在仰角情况下对面目标的打击距离可达140米,破甲厚度约30mm。VPGS-41枪榴弹在41年末期被紧急投产,并在列宁格勒、莫斯科、沃尔霍夫等地的战斗中广泛使用,同时也被空投给敌后的游击队。部分被德军、芬军缴获。由于其特殊的构造这种枪榴弹被苏军称为“石榴”。苏联在二战前后设计的试验型或急造型反坦克枪榴弹还有很多,但目前能确认量产的制式型号只有VKG-40和VPGS-41。归根结底是因为其射程和精度的局限性很大,并不适合对距离较远的移动目标进行精确打击,再加上当时的破甲弹存在机械引信不可靠,破甲水平低等问题,在各国军队中都没能成为主流。随着45mm反坦克炮的稳定供应以及战争形势的转变,像反坦克枪榴弹等苏德战争初期的应急武器便逐步退出了苏军基层的装备序列。


                    IP属地:江苏13楼2023-11-29 09:22
                    回复
                      AVS-36自动步枪与SVT-38/40半自动步枪、AVT-40自动步枪

                      AVS-36自动步枪游戏中没有出现但却和SVT-38/40半自动步枪、AVT-40自动步枪有着很深的羁绊。AVS-36自动步枪的设计师是谢尔盖·西蒙诺夫(SKS的设计师),在1930年开始试制气动式自动装填步枪,在1931年成功研制出第一个样品,经过3年的细微修改后,交予苏军实验,AVS-36不仅能进行半自动射击,更能全自动射击,并在竞争中力压托卡列夫的样枪胜出(托卡列夫设计的正是SVT-40的样枪SVT-38),其步枪得以定型为AVS-36并成为苏联的新一代军用步枪。1936年起开始少量试装部队,并在1939年的苏芬战争和1941年的卫国战争都曾使用过。
                      AVS-36自动步枪长1260mm,重4.2公斤(空枪),理论射速800发/分,使用15发弹匣,发射7.62×54mmR弹(与莫辛纳干步枪通用),其在正式装备后暴露出许多问题。例如:其复杂的枪栓设计和严格的公差,导致该枪枪机内只要留有一丁点的污垢都会出现卡住或者彻底无法操作;使用全威力弹进行自动射击时,强大的后坐力会使步枪根本无法控制,同时持续的射击也会使AVS-36迅速过热;供弹也存在问题,主要是弹匣内的弹簧张力不够;撞针也非常容易折断。最终AVS-36在生产了65800支后,于1938年停产。同年托卡列夫拿出第一次制式步枪竞选失败的设计,与西蒙诺夫改良后的AVS-36一同参加第二次的制式步枪竞选。虽然西蒙诺夫改良后的AVS-36解决了之前暴露的许多问题,但是新设计增加了一些更复杂的部件,导致新枪的生产成本高过了托卡列夫的设计方案。每生产一支改良后的AVS-36要多消耗1.75公斤的钢材,同时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要比托卡列夫设计的步枪贵7卢布。因此最后选择了托卡列夫的设计方案将其命名为SVT-38半自动步枪,此事遭到了西蒙诺夫的强烈抗议,最后斯大林出面裁定SVT-38半自动步枪为制式步枪,才平息了两位枪王的争论。


                      SVT-38与AVS-36有很多相似之处,都采用短冲程导气式原理,都具有金属护木,都具有清洁棒,布局位置也相同但SVT-38的要长于AVS-36。SVT的拉机柄采用大圆头设计,而AVS-36采用圆柱形设计,枪口抑制器也不同,弹匣也不通用,而且SVT-38的容量只有10发,SVT-38不带有刺刀底座,因此不具备拼刺刀能力。SVT-38在参加过苏芬战争后,经过一些改良后(大量采用冲压件,并增加了刺刀底座,加大了金属护木范围)被命名为SVT-40并于1940年7月装备苏军。SVT-40一般被配发给步兵班班长使用,普通士兵装备的还是莫辛纳甘M1981步枪。也有大部分的海军部队和精锐卫队使用SVT-40,当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时,苏联人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丢失了大片领土以及武器。这些丢失的武器中有大部分是SVT-40,当德国人缴获这些武器后将其命名为Selbstladegewehr 259(r),作为标准武器配发给德国士兵使用。芬兰人也在战争中缴获了不少SVT-40以及AVS-36步枪,并一直使用到了1958年,而且芬兰人在1950年通过Ineterarms向美国出售了7500支SVT-40。SVT-40半自动步枪的设计大部分是基于AVS-36自动步枪,因此内部结构同样复杂,同时因为PPSH-41冲锋枪的出现最终停产,SVT-40总共生产了大约160万支,其中有大约5万只被改良成立狙击枪型号,并配备了PU 3.5x瞄准镜。托卡利夫也尝试设计过SVT-40的自动型号也就是AVT-40自动步枪,但该武器生产数量较少,由于战场表现太差该项目于1943年被取消。


                      IP属地:江苏14楼2023-11-29 09:23
                      回复
                        PPD-40冲锋枪(波波德40)


                        IP属地:江苏15楼2023-11-29 09:33
                        回复
                          PPD(英文:Pistolet-PulemyotDegtyaryova,俄文:Пистолет-пулемёт Дегтярёва,意为:捷格佳廖夫手提式机枪),是一支在1934年的苏联制造的7.62mm口径冲锋枪。这枝冲锋枪是在苏联的武器设计师瓦西里·捷格佳廖夫手中开发的,这是一个作为德国的MP28 伯格曼的仿制品。PPD旨在使用苏联的7.62 x 25 mm托卡列夫枪弹,PPD可利用一种较传统的25发可卸式弹匣以及71发大型可卸式弹鼓供弹(一种仿制自芬兰的索米1931冲锋枪用弹鼓)。


                          IP属地:江苏16楼2023-11-29 09:33
                          回复
                            PPSH-41冲锋枪(波波沙41)

                            PPSH-41冲锋枪(英文:PPSh-41Submachine Gun,又译为:波波沙冲锋枪),由苏联著名轻武器设计师格里戈利·斯帕金于1941年设计完成,目的是为取代结构复杂的PPD系列冲锋枪。与司登冲锋枪有异曲同工之处的是,PPSh-41也采用了大量冲压部件,十分便于大规模量产,PPSh-41冲锋枪主要遵循可靠耐用和易于批量生产,所以其采用的木质枪托和枪管上的散热筒在当时西方设计师眼中都属于奢侈品。


                            IP属地:江苏17楼2023-11-29 09:34
                            回复
                              PPS-43冲锋枪(波波沙43)

                              PPS-43冲锋枪是苏联苏达列夫工程师设计的PPS-42冲锋枪的改进型,1943年正式列为苏军制式冲锋枪。该枪从1943年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停产时为止,共约生产了100万支,曾广泛装备于捷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国家,波兰、芬兰、德国等国家也进行了仿制生产。PPS-43冲锋枪很可能是苏联在二战期间生产的3种冲锋枪中最出色的一款,它最初是在列宁格勒被围困的900天期间设计并生产的。因为物资无法从外面运送进来,因此该冲锋枪被设计成只使用当时的现有机器和材料就能生产。


                              IP属地:江苏18楼2023-11-29 09:3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