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 关注:446,881贴子:10,022,246

《红楼梦》一书中的人名,都是作者煞费苦心拟就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没有看完本文之前,请不要评论。欢迎看完后批评指教。谢谢。


IP属地:辽宁1楼2023-12-10 10:25回复
    《红楼梦》一书中的人名,都是作者煞费苦心拟就的;不是用于谐间,就是用作寓意,无一例外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下,最早出场几个人名字的隐意。书中第一个出场的人物是乡宦甄士隐,姓甄名费字士隐;之后出场的分别是其妻封氏、岳父封肃、女儿甄英莲,丫鬟娇杏,还有男仆霍启。再之后是穷儒贾雨村,姓贾名化,表字时飞,系胡州人氏。贾雨村在酒店遇见了古董商冷子兴,正想走时,恰有张如圭来通风报信。


    IP属地:辽宁2楼2023-12-10 10:28
    回复
      若想解得以上人名的隐意,就必须先知道康熙朝晚期的“九子争嫡”事件。
      皇太子胤礽被废前后的一段时间,曾有九位皇子争夺太子之位。当时,皇长子胤禔、皇八子胤禩的争嫡之心最为迫切,运作的力度也大;其他皇子的运作虽不很明显,但也是动作频频。他们都因此遭到了康熙皇帝的训斥。
      而当时的雍亲王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政皇帝,却显得非常安静,“表面上对皇位继承人问题毫不关心,时常与藩邸附近柏林寺僧人谈论内典。并在同诸皇子及皇亲外戚、满汉重臣的接触中也尽量保持距离,竭力给人以‘秉性踈懒,喜爱清闲'的印象,并以‘天下第一闲人'自诩”①。
      另据《清世宗实录》记载,雍正帝在他即位后的第二年还曾说:“朕向日并无希望大位之心……,他人容或不知;深知朕者,无过允禩也”②。雍正也曾对其臣下说:“朕向者不特无意于大位,心实苦之。前岁十一月十三日,皇考始下旨意,朕竟不知。朕若知之,自别有道理。皇考宾天之后,方宣旨于朕”③。雍正帝后来能说出这样的话,说明他当时确有“无意皇位”的表象。
      另外,从三阿哥胤祉对庄亲王胤禄所说“东宫一位,非我即尔”④一句也可看出,当时的雍亲王胤禛,确实没有争夺皇位的迹象。再者,《永宪录》也有记载,说雍正帝曾言:“朕亦从无希翼大位之念,此皇考所深鉴,众人所共知也”⑤。


      IP属地:辽宁4楼2023-12-10 10:40
      回复
        雍正帝当时的这种表象,不管是真心的还是装出来的,在别人看来,他最后能够继承大位,无疑就是一匹“黑马”。用《红楼梦》中的语言来说,就是“冷子侥幸”。清史学家杨珍也曾说雍正皇帝“城府极深,藏而不露,……利用康熙帝猝死之机,出人意料地登上了皇位”⑥。
        另外,在当时还曾有传言说,康熙帝驾崩后,步军统领隆科多封锁了康熙帝驾崩的消息,然后假传圣旨,拥立雍亲王胤禛继承了皇位。即便到今天,雍正帝继位是否合法,仍有争论⑦。这里,我们不去讨论这一事件的真假,但康熙帝驾崩时,由隆科多宣诏让雍正帝继位确是真的。就连后来的乾隆帝也曾说:“圣祖大渐,授位皇考,其实系内大臣隆科多宣传顾命”⑧。
        不管雍正帝篡位是真是假,只要有此传说,就不妨碍本文的论证。


        IP属地:辽宁5楼2023-12-10 10:41
        回复
          现在,我们就把书中最先出场的这几个人名,与雍正帝继位之事对看,便不难发现,这些人的名字都是藏有隐意的。
          1、甄士隐,谐音“真事隐”。是作者故意提醒读者,不要把此书只当小说来看,而书中“隐藏”着“真事”。也就是作者在《自序》中所说的:“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
          2、甄英莲,谐音“真应怜”。在书中,甄英莲原是乡宦甄士隐家的小姐,后来沦为薛蟠家的丫鬟,由主子变成了奴才。其实,这是作者在暗说,皇太子胤礽当了三十六年的皇太子,在康熙帝死后,本应由他继承皇位;可是,他不但没能接位,反而还被废遭囚,“真是可怜”。甄英莲的由主变奴,就是暗说皇太子胤礽由高高在上的“准皇帝”,变成了“阶下囚”,真是可怜。
          3、娇杏,谐音“侥幸”。她是甄家的丫鬟,后来却成了应天府知府大人贾雨村的嫡妻。这里要注意是,娇杏变成了嫡妻,而不是妾。其身份由奴才变成了主子。其实,这也是作者在暗示,雍政帝由一个“无意皇位”的普通王子,一跃当上了皇帝,实在是侥幸。
          需要注意的是,作者还说她是“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第二回)。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娇杏因做了某一件“错事”,才成了贾雨村的嫡妻,成了“人上之人”。但细究起来,却非如此。书中说娇杏偶遇贾雨村时,是“撷了花,方欲走时,猛抬头见窗内有人,……忙转身回避,心下乃想:‘这人生的这样雄壮,却又这样褴褛,想他定是我家主人常说的什么贾雨村了。’……如此想来,不免又回头两次”。无意中看了贾雨村两眼,之后“也就丢过不在心上”。
          这说明,娇杏根本就没有欲嫁贾雨村之念。这无论如何也算不得是娇杏的“一着错”。因为,娇杏并没有用“着”,更无“错”可谈;最多也只能说她是一个“不小心”或“不经意”。至于她嫁给贾雨村,那是因为后者作了大官,“遣人送了两封银子、四匹锦缎,答谢甄家娘子,又寄一封密书与封肃,转托问甄家娘子要那娇杏作二房”。这明明是贾雨村“强娶”的,跟娇杏本人没有半点关系,也是娇杏“意料不到之奇缘”。再者,“雨村嫡妻忽染疾下世,雨村便将她扶册作正室夫人”,更不是娇杏本人所能之事。
          也就是说,娇杏根本就没有“使着”,更没有“错”。再者,即便是做了贾雨村的嫡妻,似乎也称不上是“人上之人”。所以说,“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之句,是作者借娇杏之身隐说雍正皇帝的。说后者用了“不正当的手段”,即“一着错(一个坏主意)”,窃取了皇位,侥幸成了“人上之人”(皇帝)。既然娇杏没有过错,作者为什么要说她是“一着错”呢?
          “只因一着错”句,是从元朝李元蔚《将神灵应》第二折“只因一着错,输了半盘棋”句变化来的。“一着”原意是指“一步棋”,后来引申为“一个主意”或“一个手段”。
          作者说娇杏“一着错”,是暗指雍正皇帝用了不正当的手段,谋取了皇位。甄英莲与娇杏的人生际遇,就是暗说废太子胤礽与其弟雍亲王胤禛的“半生经历”。一个是“可怜”,一个是“侥幸”。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脂砚斋曾在“英莲、娇杏”一段文字后批写道:“莲,主也;杏,仆也。今莲反无运,而杏则两全,……此则大有深意存焉。”试想,如果作者没有隐指,脂砚斋为什么要特别说明,其“大有深意存焉”呢?如果我们把甄英莲和娇杏两人的名字及其身份的变化,归结为两句话,那就是:由主变奴真可怜,由奴变主是侥幸。这不正是对胤礽、胤禛两兄弟身份变化的写照吗?
          还有一点需要指出,作者对贾雨村的嫡妻封氏,叫什么,又是怎么嫁给贾雨村的,一句也没说;但对其妾娇杏,不但介绍了姓名,还详细述说了前因后果。假如不是藏有隐意,这又是为什么呢?
          当然,这并不是说,娇杏的原型就是雍正皇帝;而是作者借娇杏之名,隐说雍正篡位之事。娇杏与雍政帝之间,没有任何的“人物与原型”关系,作者只是“借人名说事”而已。就如清末民初红学索隐派代表人物王梦阮在他的《红楼梦索隐提要》中所说:“大抵作者胸中所欲言之隐,不过数人数事,……或以此扮彼,或以彼演此,……或但用之此一场,即不复问其下一场,如此变动不居。……不善读者,一落迹象,谓宝、黛实有其人,荣、宁实有其地,刻舟求剑,便不足与言《红楼梦》矣”⑨。本人确信,《红楼梦》一书中,除贾宝玉之外,没有第二个人在生活中是有原型的,最多也只是借用其名、其事,影射一下而已。


          IP属地:辽宁7楼2023-12-10 10:45
          回复
            4、甄费,谐音“真废”。即:“真的被废了”。就是说,“真正”应该继承皇位的人“被废了”,暗指皇太子胤礽。需要说明的是,甄费和废太子胤礽之间,也没有任何的“原型与人物”关系,也是作者借用甄费的名子来“说事”的。试想,就连主人公贾宝玉也只有一个乳名,而边缘人物甄士隐怎么既有名,又有字呢?
            况且,甄士隐的这个名子“费”,除了介绍该人物时出现过一次外;之后,书中再也没有出现过。要知道,《红楼梦》一书,“是作者具菩萨之心,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改,一字不能少”的(甲戌本第五回脂批)。如果“甄费”两字没有隐意,作者为何要浪费笔墨再加一表字“费”呢?
            5、贾化,表字时飞,其谐音分别为“假话”和“事非”。它们的隐意应该是:雍正皇帝所说的“奉诏继位”是“假话”(解释详见第四十一题,四十六题),根本就没有那么回事(事非——没有的事)。另外,书中说贾雨村是胡州人士。“胡州”谐音“胡诌”;意思是“依诏继位”之说纯属胡诌。“贾化”之名,同“甄费”一样,也是作者借人名而说事的;贾雨村也并非雍正皇帝的原型。
            试想,若非此意,作者为什么让贾雨村即有名,又有表字,还有别号呢?并且还让他“胡谄人士”?(贾雨村之名的解释见下文)
            6、霍启,谐音“祸起”,隐意为“祸起萧墙”。书中甄英莲的不幸遭遇,即其“由主变奴”的直接原因,就是甄家男仆霍启造成的。作者不敢明说“祸起萧墙”,只好以“霍启”两字代之。书中说甄英莲的“遭遇”是因为“霍启”,其实就是暗说太子胤礽的被废,是因“祸起萧墙”造成的(“祸起萧墙”一词出自《论语·季氏》,意为祸乱起于自家之中);暗指康熙朝的“九子夺嫡”之事。
            如果不是胤礽的兄弟们争夺“嫡位”,胤礽的太子之位也许就不会被废;至少胤礽自已是这样想的。还有,贾宝玉的唯一亲弟弟名曰贾环,隐意为贾“坏”(见第二十五题);也是作者暗指他的那些兄弟们,全是坏事之人。不然,好端端的“皇太子”怎么就成了“阶下囚”了呢?。
            需要说明的是:霍启之名实在是太妙了,确有“犹抱琵琶半遮面”之效。其名若用“霍启蔷”或“霍启消”都万万不可,那样就太直露了。唯有“霍启”二字,即能让人联想到“祸起萧墙”,又可让人琢磨不定,抓不到把柄。其实,书中其他人物名字的隐意,也大都如此。笔者在此单说霍启,只是以点带面罢了。


            IP属地:辽宁8楼2023-12-10 10:47
            收起回复
              7、冷子兴,谐音“冷子幸”。暗指雍正帝在继承皇位一事上,是“冷子侥幸”。即:冷门人选,侥幸当上了皇帝。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贾雨村在遇到冷子兴之前,先是在智通寺遇见了“既聋且昏”的煮粥老僧(第二回)。我们不妨想想看,老僧所居之寺既名为“智通寺”,他为何还要“既聋且昏”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既聋且昏的老僧却住在智通寺)?显然,作者在其中藏有“隐意”,即暗指老僧是在“装聋作傻”。
              下面我们再来分析,贾雨村先是遇见了“装聋作傻”的老僧,然后就遇见了冷子兴(冷子侥幸)。笔者认为,这应该是暗指雍亲王胤禛,先是“装聋作傻”,表现出“无意皇位”的样子来麻痹众人,之后便是“冷子侥幸”继承了皇位。不然,作者为什么要设计一个智通寺在冷子兴之先呢?
              而“智通寺”三字,应该还暗藏着另一隐意,即只有“智者”才能“通晓”作者此意。脂砚斋也在“智通寺”三字后写道:“谁为智者?又谁能通?一叹。”这条脂批足以说明,“智通寺”三字所隐之事了。也就是说,脂砚斋认为,除了她和作者之外,也许再没人能“通”此意了。
              再者,作者多次提到冷子兴是“作古董生意的”(这其中也藏有隐意,因字数太多,就不发了)。还说冷子兴是王夫人陪房周瑞的女婿,之后又说他“因来历不明,被告到衙门里,要递解还乡”(第七回)。
              试问:负责荣府地租事项之周瑞的女婿,王夫人陪房周瑞家的姑爷——冷子兴,怎么会“来历不明”呢?若不是“来历不明”,作者为何要把这句话,强加在冷子兴身上呢?如果作者想说冷子兴遇到了麻烦,直接说“因卖古董和人打官司”(第七回)不就行了吗?何必还要加上“来历不明”一句呢?其实,这也是作者在暗示,雍亲王胤禛承继大统是“冷子侥幸”,他是无诏继位的,这个“冷子”当皇帝是“来历不明”的。作者给他起名叫冷子兴,难道我们不觉得奇怪吗?
              还有,一部红楼梦,就是在写一个贾家,确切说就是在写一个荣国府。宁国府只是顺带说说而已(所以宁国府的祖辈叫贾代化,谐音“带话”——顺带说说。荣国府祖辈叫贾代善,其中隐意更深,后文再说)。而书中荣国府之事(红楼梦),却是冷子兴“演说”出来的(第二回题目“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也就是说,一部《红楼梦》,是由“冷子兴”演说的,这是否暗含“一部红楼梦就是暗写冷子侥幸”之事呢?


              IP属地:辽宁9楼2023-12-10 10:50
              回复
                8、封氏、封肃。封氏,谐音“封事”。应是暗指,九门提督隆科多、雍亲王胤禛等,把康熙皇帝驾崩的消息封锁起来,然后篡改皇诏,谋取皇位。虽然“篡位”一事,至今也没有直接证据;但被囚禁在咸安宫中的废太子胤礽,自然会相信这个“传说”就是真的。
                在此需要交待清楚,康熙帝于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晚戌时(19~21时)病逝。之后,步军统领隆科多便向胤禛传达了康熙帝的遗旨。也就是从这一刻起,胤禛虽然没有正式继承大位,但却担负起了新君的责任。胤禛当晚指挥众人将康熙帝遗体运回紫禁城乾清宫。“相传隆科多护皇四子回朝哭迎,身守阙下。诸王非传令皆不得进。次日(十三日)至庚子(十九日),九门皆未启”⑩。就是说,雍亲王胤禛和隆科多当晚护送康熙帝遗体回到乾清宫,之后便禁闭九门;并下令各位皇子非有令不得进入皇宫。康熙帝死了七天之后,才开启城门,允许其他皇子们到大行皇帝灵前哭奠。
                这不正是“封氏(封事)”吗?至于封氏之父,名曰封肃,就不仅仅是封事,而是“封杀”了。试想,如果作者不是此意,为何让封氏的父亲叫封肃呢?这就是“封氏”和“封肃(封杀)”两名字的隐意。


                IP属地:辽宁10楼2023-12-10 10:51
                收起回复
                  9、贾雨村,应理解为“假语村言”;因为作者在自述中已说的再明白不过了。即“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故曰‘贾雨村云云。’”“村言”二字,可理解为“村妇之言”、“村俗之言”或“无根据之言”。意指此书是借女娲补天这个“荒诞无稽”的传说,而引出“石头”的故事来。
                  “真事隐”和“假语村言”,两者合起来共同表达一个意思,即《红楼梦》这部书,是作者把“一段真实的故事”,隐藏在“假语村言”之中了。
                  10、张如圭,是给贾雨村通风报信之人。“如圭”谐音“如鬼”,作者以此暗指那些“到处打探消息、通风报信”的人。胤礽一生,多次被谗言所害,尤其是被废之后,他曾用矾水写密信给正红旗都统普奇,嘱其保举自己做大将军。结果,此事被辅国公阿布兰告发,至使胤礽的大将军梦落空。所以,他特别痛恨那些“如鬼”一样使人防不胜防、到处打探消息、之后再添油加醋,向康熙皇帝密报的人。脂砚斋也在张如圭三字后写道:“盖言如鬼如蜮也,亦非正人正言”(甲戌本第三回)。如果说,《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那以上这些人名的谐音,又当如何解释呢?


                  IP属地:辽宁11楼2023-12-10 10:53
                  回复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在己卯本和庚辰本中,甄英莲的名字被改成了甄英菊。后者谐音为“真应拘”。“拘”即拘留、拘押的意思。“真应拘”和“真应怜”的意思正好相反。只凭这一点就可证明,《红楼梦》的作者是被“拘”之人;否则,抄书人为何要说他是“真应拘”呢?同时也说明,改书人知道《红楼梦》一书的来龙去脉及原作者其人。
                    那么,为甄英莲改名者又是何人呢?据吴恩裕、冯其庸先生考证,已卯本(应该说是己卯本的底本)是怡亲王府的藏书。而怡亲王恰是雍正皇帝最亲近、最信任的十三弟胤祥。所以,怡王府的人才会认为,废除和囚禁皇太子胤礽是应该的,是“真应拘”,而不是“真应怜”。当然,我们也不能否定,改“莲”为“菊”,或许是为了避免因抄写、收藏此书而带来麻烦。总之,甄英莲的名字被怡王府改为甄英菊,更加证明了《红楼梦》的作者,是被囚禁的废太子胤礽无疑。至于庚辰本也进行了如此改写,那是因为它和已卯本都抄录于同一个底本(见第五篇第三题之第6小题)。
                    至此,还需要说明一件事,已卯本和庚辰本,不仅仅是把甄英莲改成了甄英菊,还把薛蟠的表字“文龙”改成了“文起”(第四回),把贾母的生日“八月初二”改成了“八月初三”(第七十回),已卯本还把元春的判词“虎免相逢大梦归”改成了“ 虎兕相逢大梦归”(第五回);而其它早期抄本却没有这样更改。再者,各手抄本均把“三月十八(康熙的生日)”改成了“三月二十八”(第十回),但却留下了改写的痕迹(后文中详说)。那么,已卯本和庚辰本为什么要这样改写呢?因为“英莲”“文龙”“八月初二”“ 虎免相逢”“三月十八”这些字眼,都和废太子胤礽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可分别见第十一题,第五十五题,第十八题和第十四题]。甚至可以说,只凭这几处“敏感字眼”的改动,就应该能够断定,《红楼梦》的作者就是清朝废太子胤礽无疑。
                    笔者要提醒大家的是:《红楼梦》一书中,几乎所有人的名字,当然也包括地名和物名,都不是随意起的,它们都含有“隐意”。不是用于“谐音”,就是暗藏“寓意”。这些名字都是作者精心设计的,几乎无一例外。后文中,笔者将会一一释之。其实,《红楼梦》所隐之事,就藏在各种名称的“谐音”或“寓意”之中;这应该是破解《红楼梦》所隐“真事”的一把钥匙。
                    注:①⑥⑦⑧分别见杨珍著《清朝皇位继承制度》318页、223页、346—351页、347页。学苑出版社,2001年版。
                    ②《清世宗实录》卷十八,雍正二年四月庚戌。
                    ③《上谕内阁》,雍正二年八月二十二日。
                    ④雍正八年五月十日,雍正谕旨:“……二阿哥废黜之后,允祉居然以储君自命,私谓庄亲王曰:‘东宫一位非我即尔’”。参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第5册(上谕底册)第96页。
                    ⑤萧奭:《永宪录》卷四,雍正四年夏五月甲辰。
                    ⑨一粟编《红楼梦资料选编》294页。中华书局出版社,1964年版。
                    ⑩萧奭:《永宪录》卷一。


                    IP属地:辽宁12楼2023-12-10 10:54
                    收起回复
                      另外,作者还说封肃是“如州人氏”。大如州谐音“大如舟”,意指很小的一个地方。那么,这 “封事” 的地点是“大如州”,是否暗境《永宪录》中所说的 “诸王非传令皆不得进” 的紫禁城呢?


                      IP属地:辽宁16楼2023-12-10 15:21
                      收起回复
                        研究《红楼梦》,应该是互相讨论,探索真相,追求真理;而不是学术门派之争,相互打压和攻击。至于嘲讽与谩骂,那就不仅仅是文风之事,而是人品的问题了。


                        IP属地:辽宁21楼2023-12-11 12:30
                        收起回复
                          贾雨村谐音“假语存”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24-01-29 20:14
                          收起回复
                            “假语村言”实是“假语存焉”的讹听讹写。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24-01-29 20:18
                            收起回复
                              葫芦庙着火应暗示九子夺嫡,且直评和尚们自己不加小心,言甄家无辜被牵连,新皇上位,曹家等接连被打击抄家


                              IP属地:宁夏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24-01-30 15:3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