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激光问世以前 ,二向色偏振器是应用最广的一类偏光器件 ,除最早认识的偏振片电气石外均为人造偏振片 ,如微晶型偏振片 (J 片) 和分子型偏振片 ( H 片或 K 片) 。微晶型偏振片是在透明的基片上蒸镀一层某种晶粒 (如碘酸碘奎宁或硫酸奎宁碱) ,或者将某些晶体 (如碘硫酸金鸡钠) 均匀地混合在硝化纤维的透明粘滞液体中 ,然后将这种粘滞液放在玻璃板上进行工艺加工 ,使针状晶粒都相互平行 ,当挥发性溶剂自行挥发后 ,便结成一张玻璃纸似的透明膜片。这些晶粒对某一方向的光矢量有强烈的吸收 ,而对相对垂直方向的光矢量吸收很少 ,从而使入射的自然光变成线偏振光。现在常使用的一种偏振片是用聚乙烯醇薄膜经碘溶液浸泡 ,然后沿一定方向拉伸并烘干制成 ,这种偏振片称为 H 偏振片。还有一种 K 偏振片 ,它是将聚乙烯醇薄膜放在高温炉中 ,通以氯化氢 ,除去聚乙烯醇分子中的一些水分子 ,再单向拉伸而成 ,见图 7 。
此外 ,还可以在玻璃或塑料表面上涂上二向色薄膜制成拜尔比层起偏器 ;由于热解石墨在电导率和光学性质两方面均有很强的各向异性 ,所以也可用热解石墨来制作二向色起偏器。在单轴晶体中的两折射光束,有一束遵守折射定律,这束光称为寻常光,简称o光;另一束不遵守折射定律(即折射光线不一定在入射面内,而且对不同的入射角,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正弦之比不是恒量),这束光称为非常光,简称e光。o光和e光都是线偏振光,o光的振动方向垂直于它对应的主平面(晶体的光轴和光线所组成的平面),e光的振动方向平行于它所对应的主平面。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两个主平面之间的夹角很小。因而o光和e光的振动方向可以认为是互相垂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