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吧 关注:241,556贴子:1,370,716

中国的经济发展急需经济学创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笔者在资本论吧以《中国的经济发展急需经济学创新》为名写了一个帖子。它本不是讨论“资本论”的问题而是讨论“经济学”的问题,此贴与经济学吧关系更近,本应当发在本吧。由于本吧的级别限制,当时无法发在本吧,才发在了资本论吧。它主要想探讨一下,中国经济发展需要经济学创新问题。今天在这里以此为题再发此贴,也是想与本吧的经济学大咖们更好地探讨如何创新经济学?如何解决好当今国内面临的各种经济问题。那个帖子中,引用的笔者写的一篇文章《信息创造价值(系统论与财富)》。它最初的题目是《对剩余价值的一点再思考》,写在三十多年前,并因此被当时的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发函邀请参加了相关的座谈会。由于当前国内经济发展转型中遇到一系列问题,感觉应当把它整理发布出来,就整理后发在个人公众号上,后分别转发在观察者网和知乎上。文章的中心内容是运用系统论方法分析商品生产过程可以得出一个“伟大的、绝妙的、不可思议的、难以想象的价值增值”过程。这样,就可以把劳动价值论与边际效用论统一起来,使经济学可能发展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成为人人都可拿它来指导经济实践的科学、成为人人都可以拿它指导发财致富的科学、使社会经济得到更好地发展、使社会更加繁荣昌盛,人人都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由于吧规限制,无法发布文章地址的链接,想了解此文内容的吧友可参考资本论吧中的同名贴。或者在观察者网与知乎上查找《信息创造价值(系统论与财富)》这篇文章。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2-07 12:15回复
    不知道什么原因,帖子的内容,没有了。那就从头再开始吧。
    刚才看到“叶风尘520”又发了第四贴《主流经济学为什么不承认劳动价值论之四》,可见这个楼主的执着。他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认识。本楼非常欣赏这个朋友的执着精神。本楼仅仅想从系统论、系统科学的视角出发,发布一点发现的新东东,供各位有识之士借鉴,共同推动或促进当前困难的解决。


    IP属地:山东2楼2024-02-07 14:15
    回复
      2025-08-09 04:10:0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这一点点新东东,其实就是,劳动过程可以细化为物质,能量与信息交换过程。因为系统科学把社会经济过程,都可以被视为一种开放系统。而开放系统,都是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系统。一个商品的价值,自然也可以视为由物质,能量,信息的价值之和所组成。而其中的信息,是一种非常非常特殊的东西,它可分享。这是所有物质与能量都不具备的非常特殊的属性。一个包含有自身价格的信息,当它被分享时,它的价值是如何变化的?那种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与它是什么关系?凝结在商品中的信息是不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IP属地:山东3楼2024-02-07 14:24
      回复
        当人们用这种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用另外一个概念,信息,来表述它时,是不是可以让人们对经济的认识更具体、更深刻?但是,信息是一个系统科学中的范畴而非一般的概念。现代系统科学,对信息有许多可以进行再大视角、更深层次研究的科学手段。这样,是不是可以把经济学与这些方法论科学,结合起来,使人们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认识更深一步?


        IP属地:山东4楼2024-02-07 14:29
        回复
          在这个基础之上,是不是可以把以往许多经济学中不能解释、不好解释的现象,能够解释得通?如果不是,那么用系统科学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能得出什么结论?如果是,那么为什么不能用这些更新的概念、更新的科学原理,来分析经济现象?一种新的科学概念,有时从发现到认可,是非常困难的。像哥白尼那是冒了坐牢的风险、甚至生命危险才创立的日心说。今天,一个新概念、新理论的提出,还会这么难嘛?不认可新理论,用经典的理论能讲得通、能让普通大众都认可也可以啊。当大家多数都难以认可的时候,再不进行创新,难道只有被困死才是出路?


          IP属地:山东5楼2024-02-07 14:38
          回复
            人类社会,只要有人存在,就有需求,就有人愿意帮助他人满足他人的需求,同时帮助者也会得到被帮助者的认可与尊重。当这种情况存在于经济社会时,实际上它就是等价交换。那个被帮助者肯定愿意支付自己认可的货币或者财富给于帮助者,而帮助者由于自己的付出被被帮助者所承认、所认可并且获得取自己的相应的收益,从而鼓励他以后更加乐意帮助更多的人。这本是非常正常、非常公平并且积极向上的一件社会现实,有时候它却可能被扭曲了、甚至丑化了。


            IP属地:山东6楼2024-02-07 15:14
            回复
              著名物理学家、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陈平教授,正在研究复杂经济学。他提出的复杂科学的四大奠基人法国的数学物理学家彭加勒的混沌确定系统、奥地利的物理学家薛定谔《生命是什么》、比利时俄裔物理学家普里戈金《决定论的终结》、澳大利亚籍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和理论生物学家罗伯特·梅的《稳定性和复杂性的关系》等著作及其研究成果,为研究经济学都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原理与方法,并且他还提出了著名的:极大极小,分析科学,因果简明,路线可控,生命社会,极为复杂,分层整合,多样演化的研究方法。非常值得关注。
              何祚庥院士是中国知名的核物理学家,他在自己的经济学研究方面提出了创建经济物理学的重大构想,并开宗明义地讲到要在古典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之间,“搭一个桥,就是知识”。何祚庥院士作为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与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庆承瑞教授,把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与新古典主义的经济学统一成一个理论,把劳动价值学说与边际效用,一个劳动一个效用,在这两个概念之间搭起一座桥,这个桥就是知识。“劳动乘知识等于效用”。他不仅认识到政治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局限,并且开创性地提到了“知识、信息”的重要性,并且认为知识、信息可以作为一个桥,把政治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统一起来。并且,他还提到并不是劳动价值论错了,而是受限于当时的主客观条件,没有现在的。劳动,就是功,Work。知识是放大效率因子。他的成果,事实上已经接近于信息创造价值这一基本原理,已经把科学技术与知识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更加突出的表述出来。劳动x知识=效用,劳动和效用都是能量,知识是放大因子(倍率)。


              IP属地:山东7楼2024-02-07 16:40
              收起回复
                创新网 作者:杜益民,2023年10月02日发表了一篇文章《一个助推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物理化学家》。凡与经济学有关的网友都可能产生这么个想法,为什么助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是物理化学家而不是经济学家?再看眼前,为什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物理学家何祚庥院士会提出”新剩余价值学说“?联系起来再想一下,为什么同是中国当前著名的物理学家、研究经济问题的物理学家、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的陈平教授同样在研究”复杂经济学“?当我们把这一系列问题联系起来看时,是不是可形成这么一个结论:在自然科学领域、特别是与经济学、社会科学最接近的物理学领域,由于科学的发展已经让越来越多的物理学家,感受到经济学的严重滞后?这种状态已经让这些物理学家们看不下去了、已经让他们坐不下了、已经让他们不得不发声了呢?


                IP属地:山东8楼2024-02-07 20:44
                回复
                  2025-08-09 04:04:0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无论是预测世界经济,还是研判中国经济,西方经济学模型都面临严重的“解释力赤字”。过去几十年,经济全球化和科技产业革命给世界带来巨变,很多国家基于自身历史文化背景探索出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经济学所面对的现实世界更加复杂多元,呈现出非线性的逻辑关联。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公共政策与政治学教授希尔顿·鲁特就提出,基于线性思维和公式推导的新旧古典经济学和新自由主义理论无法解释世界经济体系的重塑,应采用一种全新理论框架来阐释政治经济体系的建构与演进。
                  引自新华社:《经济热点问答|西方经济学模型为什么不灵》


                  IP属地:山东10楼2024-02-08 11:27
                  回复
                    何祚庥院士提出,劳动和科技共同创造价值的观点,这个好像很久了吧,价值就是劳动创造的,科技有价值,就和我说,二手房有价值是一样的,二手房成交量大,对经济增长有利,科技价值大,对经济增长也有利。二手房是开发商卖出去的房子,你又拿来卖,科技是你已经卖过的成果,你反复拿出来卖。表面上看,就是这个世界,确实有一些东西,我们不用劳动,它也能创造价值,其实这些东西创造的,都是剩余价值,这种剩余价值,不在传统的劳动价值里,你用传统的观点看,确实和劳动力没有关系。这种剩余价值在政府的手里,你要想花掉,政府就要扩大公共开支,用这个钱,搞基础建设,所以这个技术价值的背后,也是剩余价值,它也会转变成劳动力价值。你要是不花这个钱,生活资料就过剩了,经济就危机了。凯恩斯就是拼命扩大公共开支。二手房的价值是由新房的价值决定的;技术的价值(含知识等无形产权),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行者归来好像也是这个意见。技术人员创造出来的技术,当期能卖多少钱,技术的劳动力价值就是多少。现实肯定不是这回事,资本家肯定是用使用价值卖它的技术,所以技术卖的钱很高,第二年可以接着卖,你第一年买不起,总有一年能买得起。你第一年就卖1元,全世界老百姓都能买得起,你的技术只能卖一年。明明一年就可以普及的技术,因为技术的使用价值太高了,10年都不能普及。所以呢,技术是不能创造价值的,我们看到的技术价值,它的后面都是劳动力价值,一种特殊的劳动力价值,那些为政府工作的劳动力的价值。


                    IP属地:吉林11楼2024-02-08 13:17
                    收起回复
                      当前经济学为什么引发如此大的争论,关键是它的基础,劳动价值论需要创新、需要发展。劳动为什么能创造价值,是因为劳动者有知识。是劳动者的知识导致了价值的增值,是知识的可分享性导致了价值的增值。根基有缺陷,就应当正视它、解决它。为此,本人写了这篇文章《信息创造价值》。如果一个劳动者没有知识,他能进行正常劳动嘛?显然是不能的。正是由于长期以来忽视了劳动中的知识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对劳动进行更加深入地进行科学分析,才导致经济学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用系统论分析商品生产过程,可清楚地界定,物质、能量都不会导致价值增值,只有信息,也就是知识,因为它具有可分享性,才会导致价值增值,才会产生剩余价值。


                      IP属地:山东12楼2024-02-08 13:23
                      收起回复
                        量子,有波粒二象性。信息,不仅有可分享性,也有二象性,是主客二象性。既有客观的信息,又有主观的信息。万事万物,都有信息。但是,劳动过程中运用的信息、导致价值增值的信息,由一个由主观到客观的变化发展过程。原材料状态或结构的改变,是按设计者的目标去改变,设计的目标是主观的、是技术人员设计的。而商品形成过程,又是由主观到客观的转变过程。商品形成后商品中包含的信息中有一部分已经实现了由主观向客观的转变。这是一种非常奇特的现象,就像信息的可分享性一样,它物无此属性。


                        IP属地:山东14楼2024-02-09 20:17
                        回复
                          量子纠缠已经被科学证实,量子通讯也可能很快就能实现。科学技术发展如此之快,经济学不应当止步不前。


                          IP属地:山东15楼2024-02-09 21:20
                          回复
                            从劳动价值论到信息价值论,是不是可以视为,作为经济学理论基石的价值增长理论由经验科学到理论科学的一次华丽转身、一大进步呢?


                            IP属地:山东17楼2024-02-09 23:23
                            回复
                              2025-08-09 03:58:0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986年罗默提出的内生增长论(因此获2018年经济学诺贝尔奖),已经用知识积累的机制产生宏观经济增长的规模递增效应。这不是已经从侧面证实了知识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嘛?


                              IP属地:山东18楼2024-02-09 23: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