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闯死人谷2吧 关注:2,386贴子:21,575

回复:《勇闯死人谷2》部分武器盘点暨原型探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0楼2024-02-17 22:49
收起回复
    33、ARC-11暗影
    到这里我差不多就恍然大悟了,好家伙,ARC系列原来对应的就是现实中的AR系列呀!
    好了,回归正题,这把枪粗看之下看上去像是HK416 A5,但细看之下,你会发现除了枪托可能还有点相像之外,其他的基本上都不像,毕竟这玩意儿连HK416系列的导气活塞都没有。护木其实更像是沙色涂装的RIS,下机匣的扳机组部分看上去被挤压了一部分,从而导致弹匣井看上去像是凸起来了似的。拉机柄也不是常规AR系统那样位于上机匣的尾部,而是被移到了左侧,貌似还是随动式的拉机柄。至于有些人说是参考了CZ 805 BREN的拉机柄设计,甚至还有人说像是SCAR系列的设计,我只能说……其实一点都不像,不管是拉机柄的布局设计还是拉机柄凹槽的设计都是大相径庭的。那么至于这玩意儿的原型是什么?不好意思,我不知道,我目前所能得出的结论就是它是一把缝合的魔改AR。
    注:图三的HK416 A5仅供参考,并不是最终原型的定论。
    图片来源:个人截图和imfdb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1楼2024-02-18 12:22
    回复
      34、ARC-4游击
      总算是有一把正常形态的AR了,不得不说此时我的内心就如同见到了梦寐以求的女神一般激动万分,继而无法自已。
      那么根据它的鸟笼式木仓口消焰器、三角长护木、机匣右侧的辅助推机柄(见图二我用红圈标注出的小突起)和固定式实心木仓托等这几个特征来看,不难看出这玩意儿的原型是M16A1,商业编号为柯尔特603型。
      1964年2月8日,美国空军把XM16正式命名为“美国5.56mm口径M16步枪”(United States Rifle, Caliber 5.56mm, M16)。由于AR-15的拉机柄只有拉动枪机功能,不能助推,而枪机比较轻,惯性小,一旦因为某种原因使枪机不能复进到位,枪机就无法闭锁,出于对这个问题的担忧,陆军采用的试验型就在M16上增加了木仓机辅助推机柄,并命名为XM16E1。所以XM16E1与M16的最大区别在于其机匣右侧有没有一个活塞状的辅助推机柄,而且M16的机框表面光滑,而XM16E1的机框右侧表面加工有多道凹齿,以便与辅助推机柄作用,万一枪机没有复进到位,可用手按压这个辅助推机柄,把木仓机向前推到位。
      其实在当时,柯尔特、空军、海军陆战队和尤金·斯通纳(AR系列步木仓的创始人)都认为没必要在步木仓上增加这个使采购单价增加4.5美元的复杂装置,而且也认为这个装置没有实际好处。其实遇到木仓机无法完全复位的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先卸下弹匣,然后反复抽拉拉机柄进行排障处理。如果射手强行使用辅助推机柄使木仓机复位,很有可能会将故障弹或其他异物推入木仓膛中,且不说会损坏木仓机,还有可能会出现诸如炸膛等其他更为严重的后果,因此也不怪于很多人认为这个所谓的辅助推机柄其实就是个面子工程,或者说就是个多此一举的装置。
      当然,无论这个受到争议的“辅助推机柄”装置是否有效,三年后陆军还是在1967年2月28日订购了有这个装置的840,000支的XM16E1(另一些资料指柯尔特在1966年6月16日获得这份价值约91,700,000美元的合同),并正式命名为“美国5.56mm口径M16A1步枪”(United States Rifle, Caliber 5.56mm, M16A1)。当然也有一些资料说M16A1这个型号是在1967年2月23日才正式命名的。
      早期M16的木仓口消焰器是三叉式的,而到了A1型就改成了鸟笼式,这是因为在越南战场中,使用早期M16的射手们发现三叉式消焰器很容易被细枝和枯叶等异物卡住,使用起来特别的不方便,因此A1型的消焰器就变成了鸟笼式的设计。
      该木仓可装配20发或30发容量的可拆卸弹匣,游戏中的“ARC-4游击”所使用的弹匣根据长度判断应该是20发容量。此外,M16A1发射的是5.56×45mm M193型步木仓弹。
      图片来源:个人截图和imfdb,imfdb中最下面的那把装了A2型护木的M16A1直接忽略掉就行。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2楼2024-02-18 14:15
      回复
        35、ARC-12先锋
        从整体来看,这把AR看上去应该是属于SBR(Short Barrel Rifle,短木仓管步木仓),比较典型的代表就是M4 CQBR,也就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等部队所装备的MK18系列。护木看上去像是RIS,弹匣的外形有些类似于“华夫饼”弹匣,比较典型的代表就是马盖普公司的PMAG弹匣。木仓机及拉机柄貌似是做了镀金处理(当然我觉得更有可能是黄铜制品),使其看上去霸气侧漏。
        这把枪的护目下方挂有一把“Masterkey”,即“万能钥匙”,说白了就是可以挂在护木下方的短管喷子。“万能钥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的Knight's Armament Company公司,简称KAC,中文名为奈特军械公司(有时也会翻译成“骑士”公司)根据雷明顿870进行改造,去掉了枪托并缩短了枪管之后,“万能钥匙”从此诞生。和M203下挂式榴弹发射器安装在M4系列护木上的安装方式相似,需要相应的卡扣,并不需要另外安装导轨或者更换护木。而游戏中的下挂喷子看上去是直接通过皮卡汀尼导轨直接安装上去的,并且这造型看上去有些怪异,并不能确认它具体是由哪把泵动式喷子改造而成的。
        机匣顶部有一层皮卡汀尼导轨,上面安装的看上去像是“吹鸡康”出品的RMR微型红点瞄准镜,如图三。
        图片来源:个人截图和木仓炮世界网站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3楼2024-02-18 18:12
        回复
          36、K1斯特雷克
          不难看出,这把木仓的原型就是AUG-A1。木仓管长508mm,瞄准镜兼提把与机匣是一体的。是奥地利陆军和其他装备AUG的国家大多数士兵所配备的步枪,奥地利陆军的编号为STG77。
          AUG系列是一种导气式、弹匣供弹、射击方式可选的无托结构步木仓,发射5.56×45mm小口径木仓弹,是在1960年代后期开始研制的,其目的是为了替换当时奥地利军方采用的Stg.58(奥地利斯太尔公司生产的FAL)战斗步木仓。当时军方提出的要求是:精度不低于比利时的FN FAL步枪;重量不大于美国的M16步木仓;全长不得超过现代冲锋木仓的长度;在恶劣环境中使用时,可靠性不低于苏联的AK-47和AKM突击步木仓。原打算发展步木仓、卡宾木仓和轻机木仓这3种木仓型,后来又增加了冲锋木仓型。
          若需要更换AUG的木仓管,只需几秒就可完成(假如射手有多余的木仓管的话)。要卸去木仓管,一定要先卸去弹匣,并拉动机柄清木仓;然后,握住木仓管上的前握把,压住导气室上的木仓管锁定扣,旋转枪管22.5°并把它从步枪里拉出来。安装新木仓管,只需从机匣前面插入木仓管并旋转直至其锁定,然后步木仓就可以装填和射击了。
          AUG的其中一个特点是有空仓挂机装置,当打完弹匣内的最后一发弹后会把木仓机卡在后面,在更换弹匣后要释放木仓机,必须要再次拉动拉机柄。直到AUG-A3才增加了挂机解脱按钮。
          游戏中的“K1斯特雷克”被设定成是有快慢机结构的,即可以选择半自动和全自动两种开火模式。但事实上,AUG系列是没有类似于快慢机结构的开火模式选择装置的,而是通过扳机的行程决定开火模式。当扳机移动至一半的位置时,该木仓只能半自动射击;同理,当扳的行程到底时,该木仓才能全自动射击。
          斯太尔AUG步枪的标准瞄准装置是1.5倍的望远瞄准镜(兼提把),由奥地利蒂罗尔的施华洛世奇光学仪器公司(Swarovski Optik)设计,密封在一个筒型外壳中,30英尺防水,设计的归零值为300米,可以在昏暗的微光条件下使用。 瞄准镜为视场为150密位,在300米距离上直径为45米,200米上为30米,100米上为15米。军用型的瞄准分划是一个粗线条的黑色圆环,圆环的内直径为6密位,相当于在300米处的一个1.8米的立姿人体的高度,因此可以用作测距;执法型在中央有一个小黑点,以提供更精确的瞄准。瞄准镜筒体上的风偏和高低角调整螺帽用于归零调整,但不能调整到300米外的射程。1.5倍的放大倍率让射手可以在射击时睁开双眼,便于搜寻目标和观察周围事物,并避免产生“隧道视觉”。此外,这种光学瞄准镜还可以减少AUG使用者的训练时间——因此就能大大减少弹药和训练费用。当然,有一些瞄准镜的分划是像图三这样的样式,就是在军用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十字分划线。
          图片来源:个人截图和imfdb,部分文字摘选自木仓炮世界网站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4楼2024-02-19 12:36
          回复
            第六章:机木仓篇
            37、勃朗宁M2
            这种固定式机枪大部分都出现在主线剧情中,支线剧情的话,我只记得加西娅篇章的“分离”剧情结尾作为车载机木仓出现。
            该枪发射.50BMG弹药,若为车载型的话,弹箱容量一般为400发。
            一战后期,根据战场上的经验,美国远征军总司令潘兴将军提出了研制一款大口径机木仓的要求,从而能够有效地摧毁敌方防御工事或者装甲载具,于是在1917年7月便正式开始了.50英寸口径机木仓的研发工作。约翰·摩西·勃朗宁——这位木仓械界的传奇发明家,也同样投入到了.50机木仓的研发工作中。起初他只是把M1917水冷式机木仓进行单纯的放大,使其适配于.50BMG弹药,于是该样木仓于1921年正式定型,并命名为“M1921 .50口径机木仓”。但事实上这挺机木仓在1923年才正式定型,而且直到1925年才正式获得采用。M1921水冷机木仓主要用于步兵对付坦克和带有装甲钢板防护的车辆,及海军的防空武器。M1921与M1917有所不同的,除了发射的弹药不同之外,更为重要的是M1921的扳机改为了下压式蝴蝶形状的样式,并且握把也变成了供双手操作的双握把。
            后来为使该武器的通用性得到加强,这款.50口径机枪后来又发展出了一种可用作航空防卫的风冷型号,最初原型枪被命名为T1,在稍加改进后又出现了T2型号。最后,T2型被美国陆军重新命名为M2重机木仓。
            至于M2HB,那是M2系列的重型木仓管型号,也是现在最为常见的型号。到了二战时期,M2系列便在战场上被大量投入使用。M2HB不仅配在M3三脚架上供步兵使用,也用作车载机枪及自行式高射机枪;而高射速的航空型M2更是各型战斗机、轰炸机的标准配备,因此需求归极大。美国的各企业和政府兵工厂从1941年至1945年间生产的各种型号的M2机枪近2百万挺,其中超过40万挺是在地面使用的M2HB。另外美国也把该枪援助给其他盟军,例如二战时的苏军装备的美国援苏的“谢尔曼”坦克和轻装甲巡逻车上有些是安装着DShK机木仓,有些则是安装M2HB机木仓。
            美国从1920年代开始,勃朗宁.50口径机木仓(.50 BMG既是木仓的名字,也是弹的名字)在二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都大量使用,直至在21世纪初期的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军事行动中仍在使用。M2系列的装备时间已经大大超过其他的轻武器,包括.45 ACP口径的M1911系列手木仓(该木仓在1980年代撤装)。因此有些美军士兵称其为“Ma Deuce”(大概跟“老干妈”差不多意思),不过也有不少士兵按照其口径将M2HB称之为“the fifty”或“.50”(一般翻译成“点五零机木仓”)。
            图片来源:百·分·网与imfdb,部分文字摘选自木仓炮世界网站。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6楼2024-02-20 17:27
            回复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8楼2024-02-20 18:35
              回复
                补上楼MGN-6主宰者的图片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9楼2024-02-20 19:06
                回复
                  39、M2020先驱
                  虽然说这挺机枪就是一缝合怪,但这个缝合怪的特征还算比较好认,不难看出,机匣及拉机柄是勃朗宁M2重机木仓的,机械瞄具、枪管、扳机和握把都是勃朗宁M1919 A4木仓的。而且哈,游戏中的这名字起的倒是挺有意思的,你叫M1919是吧?那我来个“M2020先驱”总不过分吧?
                  图片来源:个人截图和imfdb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4楼2024-02-20 21:33
                  收起回复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6楼2024-02-20 23:34
                    收起回复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0楼2024-02-21 05:18
                      回复
                        第七章:支援类武器篇
                        (注:此偏章中包含的武器类别有——榴弹发射器、火箭筒和手榴弹)
                        41、GL-03坎卜斯
                        很多人或许会认为这是M79榴弹发射器的魔改版本,或者说就是一把虚构武器。但事实上现实中的M79确实有这样一款实验型叫T148E1,即在M79的基础上装配了三发容量的弹匣,使其能够全自动射击。不过个人认为这个所谓的“全自动”应该更有可能是“半自动”,毕竟弹匣容量只有三发,要是全自动的话,一口气打完三发基本上就是一眨眼的事。
                        T148E1是一种自动榴弹发射器,弹匣是口琴样式般三根圆钢管并列置放在枪正中间,每根“圆钢管”的孔洞中可装填一发40×46mm榴弹。在击发环节中,弹匣从左往右挪动。弹匣可以拆卸。T148榴弹发射器虽说是M79的改进版,但是在发射过程中,由于其结构缺陷导致该发射器并非完全密封,后膛会因为燃气泄漏而影响射程与精度,并且这款发射器比原来的M79还要重1kg,于是在1960 年 7 月,该新项目直接木大,并优先选择考虑到简易的M79。
                        图片来源:个人截图和度娘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1楼2024-02-21 10:18
                        回复
                          那么既然提到T148E1,那就不得不提另外一把防暴发射器,那就是MR35“拳击”发射器,供弹机构和之前提到的T148E1一样也是口琴式弹匣,只不过MR35“拳击”的口琴式弹匣可以装填五发弹药,发射的也不是40×46mm的杀伤性榴弹,而是35mm的非致命弹(就是橡胶球)。这种发射器装配给了法国、加拿大、希腊等国家的执法机构,但后来这玩意儿很快就被其他的发射器所取代了。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2楼2024-02-21 10:38
                          回复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4楼2024-02-21 11:17
                            收起回复
                              43、XM-4泰坦
                              这玩意儿看上去又是一件造型奇异的缝合怪。这个四联火箭筒的确是M202“闪光”不假,但是它的握把貌似是重新设计了,并且在顶端还有一个类似于卡尔古斯塔夫M3无后坐力炮的提把。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款所谓的“XM-4泰坦”居然还具备制导功能,正如大多数的便携式导弹一样。当然,现实中的M202是不具备制导功能的。
                              M202“闪光”(Flame Assault Shoulder Weapon——肩射型火焰攻击武器的缩写)是一种火箭发射器类型的火焰弹投射武器,于1972年开始研制,在1973年试产和功能性试验,1974年进行部队试验,改进为M202A1后于1975年装备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它的重量只有M9A1-7和M2A1-7便携式火焰喷射器重量的一半,而且可在5倍射程外对多个点目标进行覆盖,可用于进攻和防御,长时间存放时只需要较少的维修和保养。当前护盖打开并锁定在下面时,可以起前支架作用,发射时用来稳定发射器。后护盖与护壳的后隔框底部铰接,携行时以固定闩将后护盖锁在后端闭合位置,打开后可作为肩托。内筒拉出之后,靠闭锁钮锁定在发射位置。发射后可以重新装弹。该发射器能够以每秒1发的速度发射,也可以一次同时发射出所有4枚火箭(这一点在游戏中也有还原,但其魔改的制导功能还是让我很难蚌)。与M72 LAW不同的是,M202A1发射时只能从右肩发射,这是由于它的反射式光学瞄具安装在发射器的左侧。发射完后,可以重新装填另外一组的4枚火箭弹。
                              M202A1配用的火箭弹都是基于M54火箭发动机的其他66mm火箭弹,包括M72A1破甲弹、M74燃烧弹和XM96毒气弹。当然这玩意儿主要还是发射燃烧弹。
                              在众多影视作品以及电子游戏中,M202总是会作为大杀器一般的存在。但事实上这玩意儿的弹道极其不稳定,虽然说它的有效射程为500m左右,但是这极其鬼畜的弹道恐怕打200m都够呛……
                              图片来源:个人截图和imfdb,部分文字摘选自木仓炮世界网站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5楼2024-02-21 12: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