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斗吧 关注:599,644贴子:24,819,296

〖普及〗关于才艺,万一就用上了呢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镇楼图是戴敦邦的《过秦楼》
本帖内容和配图均源自百度或小红书,以前积累的东西,可能会很杂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3-02 15:24回复
    给你盖个二楼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3-02 15:41
    收起回复
      2025-08-28 15:38:2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给你盖个三楼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4-03-02 15:55
      收起回复
        【口弦】
        口弦又被称为响篾、篾簧、口簧,是一种深受少数民族同胞喜爱的小巧乐器。云南省彝族、怒族、景颇族、傈僳族、纳西族的年轻姑娘几乎人人都会弹奏口弦。在彝族长诗《阿诗玛》中说人们“爱它和宝贝一样”。
        关于口弦的来历,在云南少数民族中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传说明朝统治纳西族和傈僳族的丽江木土司,欺压民众,作恶多端,使得民不聊生,民怨沸腾。木土司深怕人民群众聚议他的罪恶,反抗他的统治,于是他制订了一条有违人情常理的法规:不准人们接触谈话,就连父子、夫妻也不例外,如有违反者轻则受到鞭刑,重则杀头示众。木土司的暴政使得民众更加愤怒。聪明的傈僳族人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创制了乐器——口弦,他们用口弦来代替自己说话,表达心声,使得木土司的诡计失败。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3-02 15:55
        回复
          这个我是在抖音了解到的,这个小女孩弹奏口弦的时候真的特别美特别有神性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3-02 15:58
          回复
            得擦一个这样的!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3-02 15:58
            回复
              谁开群给我擦一个这样的(嚎叫)(满屋乱跑)(单膝跪地)(求婚)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3-02 15:59
              收起回复
                另外:我是云南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但我从来没见过这个乐器,同胞你们藏得够深呀!!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3-02 16:00
                回复
                  2025-08-28 15:32:2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胭脂】
                  伍子读罢,眉舞色飞。自念《红晖阁》一书,素不经见,其事又素所不闻。是时同舟有以博雅闻者,俱茫然不知。独先时鲜唇一姬曰:“侬固自有法也。欲制胭脂,先祭胭脂神”。伍子曰:“胭脂神为谁?” 曰:“胭脂神相传出西川,即紫姑也。祭之日每岁正月十五至三月春尽日以前。连日祭之,先采新花及杨柳叶,仍煮桃叶汤涤器,悬一镜以伺神来。来必于夜,灯光中视镜有过影,即礼拜之。旋取胭脂绵百二十章,逼以沸汤,令尽出其汁。又用赤金箔如胭脂数,真珠末四分,大红珊瑚末四分,血珀末三分,梅花冰片一分,和金箔捣为泥,将所逼胭脂汁,入精细磁碗,分作二十分。又将金箔等分作二十分,入胭脂汁内,搅匀置烈日下,候其稠,乃取胭脂绵缩取其汁,晒之极干,用净竹器盛之。下设冷泉水,水中点以时花之极芬者一二朵于胭脂,移就朗月以吸月华。月初七至十四五,望后之月虽佳勿取。满八九日,又置烈日晒极于,然后以绢素封固次第取用。”伍子曰:“望后月即不用者何?”姬曰:“望前乃生月,露下多成珠,物沾之润,其气暖能发颜色。望后乃死月,露下少成珠,物沾之始润终枯,其气涩不发颜色。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3-02 16:04
                  回复
                    上面这段摘自清朝伍端龙的《胭脂纪事》,替你们探过了,可以一看,百度一搜就有pdf!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3-02 16:05
                    回复
                      【胭脂与焉支】
                      胭脂又被写作“燕脂”、“燕支”,但据郑张尚芳先生的《胭脂与焉支》中所说,胭脂最早的写法其实是“焉支”。
                      《史记·匈奴列传》中的“过焉支山千余里”一语,为霍去病出击匈奴时所过之山的名称,十九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任命为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匈奴。此役使得长期困扰汉朝的匈奴实力大伤,汉朝完全控制了河西地区。
                      《匈奴歌》曰:“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焉支山一带盛产一种叫做“红蓝花”的植物,当地人在红蓝花开之时将花朵摘下,放进石钵中反复杵槌成汁。晋代崔豹的《古今注·草木》对此有这样的记载:“燕支,叶似蓟,花似蒲公,出西方。土人以染,名为燕支。中国人谓之红蓝。”
                      -
                      以上摘自百度:黎海滨(我也不到啊,编辑写的是这个)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3-02 16:19
                      回复
                        欣赏美图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3-02 16:20
                        回复
                          顺带一提,胭脂山这个地名真挺美的,加进群里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3-02 16:20
                          回复
                            d一把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3-02 16:20
                            收起回复
                              2025-08-28 15:26:2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支持女神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4-03-02 16:2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