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安是冠军吧 关注:24,035贴子:939,793
  • 53回复贴,共1

国安已经从进攻为主的球队过渡到防守为主的球队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曾经的国安,妄论输赢,一定是攻的酣畅淋漓,输的轰轰烈烈,满足了球迷的兴奋点,比赛日第二天国安的球一定是看球人的热门话题,但是这并不是一家职业俱乐部的追求。作为国安,这个名字就代表了荣誉,可作为一家职业俱乐部需要坚守的是什么?当然是道德操守,是成绩!当今的国安,长期混迹于联赛中游,高不成低不就,与国安的中国足坛影响力并不匹配,因此即便是俱乐部经营困难情况下,职业管理团队也用有效资金汇聚了国安现有阵容,必须点赞👍回到比赛本身,国安目前更加务实了,根据两场比赛表现,国安的防守能力已经获得极大提升。为什么关注这点,因为国安在进行战术升级,根据一家职业俱乐部的实际情况来看,没有哪家俱乐部敢让成绩大幅度滑坡情况下进行战术改造与升级。但是,为了提升能力而付出的代价是值得的,因为中国足球的顽疾不是技术不行身体不行,而是战术落后,执行力更差!效率足球为潮流的今天,无效控球,无效数据都是粉饰太平,于事无补。
希望苏亚雷斯乃至后续者,能为国安的进步做出一点点贡献,同时也希望现在的国安稳固防守后,提高进攻效率,丰富攻击线路,尽快蜕变。
国安是冠军!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3-11 00:10回复
    国安怎么就长期混迹于中游了?不就刚1、2年成绩差点吗?5个外援、4个现役国脚,除了守门员,首发、替补席还有一堆之前的国脚,换阵型前还是碰到对手都压着对手踢,换完阵型后什么内容都踢不出来,然后众球迷就开始自我安慰“国安就是这个实力,中场一点控制力没有、靠后卫开大脚进攻是应该的”,这种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


    IP属地:北京2楼2024-03-11 01:43
    收起回复
      你觉得国安以前控球战术是因为进攻还是防守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3-11 10:14
      回复
        本场一开场打出了一次不错的多人配合,柏杨直传张玉宁,张玉宁背身回给古加,古加不停顿斜长传找林良铭一侧,林良铭背身接球之后加速摆脱,半转身精准送到边路空档,王刚高速套上一脚出球传至中路,法比奥在无人盯防的情况下推射空门偏出。之后这种配合再也没有打出来过,为什么?因为对面开始使用过分的力量和橄榄球的动作破坏我们接球人的身体平衡,而且几乎每次都会伴随着上肘上手等附加动作。马上他们要踢亚冠了,看看在亚冠赛场上面他们还敢不敢这么肆无忌惮,也看看比我们熟练得多的小日本是如何应对的。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3-11 10:57
        回复
          @xhling41 苏亚雷斯之所以变阵,有很大可能是经过接近一个赛季的带队和冬训表现,球队现有中场,无法完成433中场该完成的比赛任务,或者说比赛完成度比较低。尽管不用外援也能组成433的三中场组合,但是比赛任务是实际踢起来的动态,如果不能高度完成比赛任务,那么小问题会被放大,后防线的压力会直接翻倍,前场队友也会不经意的回撤无法完成场地覆盖。
          关于职业足球,咱们中国足球从业者存在有概念认知问题。说到这句话会有很多人直接忽略或者不爱听,只能靠国家队一次又一次的现实自抽才行。具体来说有那么几条非常关键的基础概念(对国安也适用):
          1. 11人足球的球权控制不是指的把球控制在脚下,而是指的球权在本队时,11个人相互保持的距离所形成的场地覆盖网有多大。这点在西欧足球体系里非常基础,也非常关键,所有U14岁开始的西欧小球员已经开始被灌输这个概念,这能让球员从一开始对于自己在场上的各司其职概念有个初步认识。如果比赛球员不怎么理解这件事,就会出现之前国安521连线时内种,其他人不知道自己要怎么跑、往哪里跑、什么时候跑的概念,因为本土教练不会灌输这个概念,本土教练灌输的是,你在某种情况下要这么跑,在另一种情况下要那么跑。这块属于青少年青训阶段的理论教育,日本足球过去二十年基础发展的核心就是这种理论,先把正确的基础理论灌输给球员,至于最后球员发展高度看造化。日本球员也因此能在很多联赛快速适应,因为对于足球最基础的理解是达标的。国安在这方面,现有中场球员已表现出的比赛行为看,无法组成一个对于自己比赛任务清晰的三人组合。
          2. 对于比赛技战术的区分,现在B6的老几位,仍然停留在非常落后的防守、进攻、反击、控球全部区分开看的阶段。所以他们的讨论热点仍然停留在球员个人该如何,以及主教练如何用人。11人职业比赛,不存在防守反击战术,只存在防守反击套路,套路是低于战术的理论基础,职业球员之所以要专业高于他人,即要临场随机应用理论套路。现代足球发展到今天,防守反击已经不是战术,而是基础套路。不需要主教练过多布置,而是根据自身情况和对手情况,临场随机发生的行为。中国足球很多方面停留发展不全,就是因为有很多本土教练对防守反击的理解还是把它当成战术,刻意回撤阵型放弃了对球场的覆盖,放弃了多个位置对对手球员的对位压迫。
          二打一也一样,我跟日本青训从业人员因为参与足球运动从而有幸沟通过,而且是义务青训内种非常草根程度的当地从业人员。二打一也是球员需要掌握的基础套路而不是战术,二打一甚至不属于日本青训课程,而是球员个人训练项目,一块回弹板,一个标志杆,任何球员都可以自己一个人自主完成二打一训练。二打一在德国青训属于U10年龄段的训练项目,跟其他比如侧身/背身接球转身等一样,属于个人基础训练项目。另外曾听过一个在日韩都有带小孩青训的老外说过,职业比赛就是 无数个一对一 + 无数个二对一 的竞技,像B6某位职业人士到今天还在建议尝试二打一的观点,令人哭笑不得,我们的职业足球已经退化到这个需要手把手教的程度。
          3. 职业足球的防守,进攻是主动行为,存在千变万化的不确定性。防守是足球比赛中的被动行为,但也因此具备了很多原则性的东西,以及理论基础。欧洲足球对于球员的防守区分成个人防守任务+球队防守方式。前者很简单,就是每一个位置应该做到的防守任务,具体根据位置的不同再细分防守时要做到的程度和目的。后者相对前者理论基础丰富些,但是职业足球贵为职业就是要让整体的防守具有职业的高度。职业足球里,压迫防守是基础概念,不是一种选择,防守时从球场中线到本方禁区的整个半场,每个位置对位压迫以及动态换位持续盯人压迫,一直都是职业球队防守时的基础行为,中国很多球队踢的不够强度,看着不如高水平球队职业,就是因为在防守时把这个概念搞反了,认为防守是先回撤再根据情况伸出去压迫。对位压迫是球队防守端整体性的基础表现,是无球权状态下对于球场的覆盖,足球是竞技运动,防守也是要具有竞技意义,不是放任对手持球攻过来,我压缩空间就叫防守了。要是这样,职业球员的防守能力始终不会提高,长时间了只会习惯被动挨打的比赛感觉。另外就是压迫跟高位压迫是 两 回 事,高位压迫是指的在整体完成半场压迫防守体系状态下,主动增强防守方式的一种前提防守方式,通过高位压迫对手,提高对手持球权时的犯错几率,这个跟压迫是两个阶段,B6的老几位动不动就抛出防守反击和高位压迫,直接把足球基础的东西拎出来说,从某个角度来说,“害人不浅”。
          4. 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球队饮鸩止渴成为习惯,原有组建433的结构也发生了问题。经营方面又受 大 王不 土竟 影口向,一个转会窗已经无法勉强解决所有关键问题。既然放弃了门佐,那么就得接受不同主帅在全盘考虑球员即战力和瑕疵平衡下的组合情况。中国球队距离 直接学习 欧洲的 四后卫转三后卫 趋势还很遥远,即使是2011年帕切科那支国安,想按照现在的思路主动跟上潮流主动变阵三后卫也是不可能的,球员整体的理解和执行还不够。所以在残缺不全情况下,能让成绩稳重有升是职业俱乐部的球队行为,等同于考虑成本考虑到到每一分钱的企业行为。至于说发展希望是一种美好的向往,可以作为目标。这也是过去几年葡萄牙足球逐渐在变化的一种警示。


          IP属地:北京5楼2024-03-11 22:15
          收起回复
            国安以往进攻美如画,防守豆腐渣。增强防守是球队成熟的表现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3-13 08:17
            回复
              主要是两个边不行啊,lv刘洋,刘彬彬比李磊王刚都强。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3-13 16:10
              收起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7-14 10: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