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色吧 关注:6,989,369贴子:97,582,133
  • 3回复贴,共1

〈一〉、为什么要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 儒家──晓之以要理
  两千多年前,在中国春秋时代,“至圣先师”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就讨论了这个问题。一天,孔子闲坐著,他的学生曾参(曾参,就是曾子,《大学》的作者)在旁边侍奉。孔子问曾参:“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意思是说,前代帝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极为重要的道理,去教化天下百姓,使人民和睦,尊贵和卑微的人都能相安,没有怨言,你知道这个至德要道是什么吗?曾参听到老师讲这么重要的问题,立刻恭恭敬敬地站起来,离开座位。他到孔子面前说:“弟子不聪敏,哪能知道这种至德要道呢!请夫子详细讲解。”孔子这么一问,曾参这么一请教,就引出了宇宙的精华,做人的根本──孝。


IP属地:福建1楼2024-03-14 11:59回复
    古代的圣贤帝王,都是这样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周文王还未继承王位之前,是太子的时候,对父母就由衷的敬爱。每日三次问候父亲从不间断。早晨鸡初啼时,即整理衣装,去向父亲请安,中午又去问安,晚上再去问安。听到父亲安康,就心中欢喜。若知道父亲欠安,就很担忧,并想方设法,帮助父亲解除不安的因素,然后才放心。对父亲的饮食,也十分注意,对饭菜的冷热,父亲饭量的多少,都关心入微。这就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童蒙教育课本《弟子规》“入则孝”篇中说的“晨则省,昏则定”。早上起来,先看望父母,向父母问好,晚上回家后,亦复如是。有些人,觉得周文王一日三次问安,是很简单的事啊,可是就这么简单的事,我们有多少人能做得到呢?现在父母关心独生子女,确实做到了早晚的呵护,关心入微,可是反过来,以这样的爱心体贴入微对待父母的,却只有周文王啊!周文王以孝著称,以德治国,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都尽到至极。自己成为全国人民的表率,而且以德教化四海百姓,开创周朝八百年基业,是我国历史上最长久的王朝。天子,位尊在人民之上,他的道德也要高于人民之上,行为世范,周文王做到了,所以他被人们称为圣人。


    IP属地:福建3楼2024-03-14 12:00
    回复
      感谢分享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3-14 13:36
      回复
        加油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3-14 13: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