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鱼吧 关注:210,252贴子:3,429,009
  • 6回复贴,共1

我国原生鱼可以跨区域放流吗?会造成物种入侵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其实这个问题真的是老生常谈了,在吧里各种帖子已经强调了一次又一次。
先说结论——不能放流,会带来生物入侵问题。不过准确来说,不仅仅是原生鱼,跨区域的物种进入自然环境都有可能造成物种入侵。
写这篇东西的原因是今天打开久违的贴吧时看到了一则离谱的言论,现身说法给我们演示了什么叫一本正经胡说八道,还把吧友忽悠的一愣一愣的。截图如下:

那我正好就借着反驳这则言论顺便写篇简单的科普。
首先,我们抠一抠定义,先搞明白“外来物种”和“外来入侵物种”两个概念。外来物种是指在某地区或生态系统无天然分布、由于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引入的物种,其中来自国际间的称为国外外来物种,来自同一国家不同流域或区域的称为区域外来物种。与外来种相对应的是土著种或称本地种。在水生生物这个概念里,按照来源不同,外来水生生物可分为3个大类:一是不同大陆间的外来水生生物;二是同一大陆不同流域间的外来物种;三是同一个流域不同生态系统的外来物种。而外来入侵水生生物,是指在传入地定殖并对生态系统、生境、物种带来威胁或者危害,影响我国生态环境,损害农林牧渔业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的外来水生生物。
入侵物种这个概念是在外来物种这个概念之下的,其界定范围当然不可能只是简单的国界线。而在管理上,来自国外的统称为国外外来物种,来自国内流域间和流域内的统称为区域外来物种。农渔发〔2022〕1 号文件——《农业农村部关于做好“十四五”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的指导意见》附件4“常见水生生物外来种、杂交种和选育种名录”中就出现了“国外外来物种”和“区域外来物种了”两个描述。所有截图中的言论明显就是胡说八道了。

这份文件中明确规定了:
(三)严禁放流不符合生态要求的水生生物。用于增殖放流的水生生物必须是本地种,严禁放流外来种、杂交种、选育种及其他不符合生态要求的水生生物(常见水生生物外来种、杂交种和选育种名录见附件 4)。同时,应遵循“哪里来哪里放”原则,确保种质纯正,避免跨流域、跨海区放流导致生态风险。在增殖放流工作实施前,要认真开展增殖放流适宜性评价,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确定增殖放流适宜水域、物种、规模、结构、时间和方式等。
注意文件中的用词,放生的要求是“本地种”而不是“本土种”,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就算是同一个物种,放生时也不能从其他区域引种,比如珠江流域的马口鱼,你就不能拿去长江流域放,甚至这条溪流的一个物种,可能也不能拿去几十公里外有同一物种的溪流放。
那什么情况下能放呢?首先,需要确定该区域本身存在这个物种,在一个地方放生本身没有的物种是绝对不可行的。第二是即使该区域存在这个物种,放入的个体也不会对本地种群造成基因污染。这个时候我们又需要引入另外一个概念——“种群”,同一个种群的个体,放流时不会破坏这个种群的基因库,那才可以放。简单地百度一下:“种群(population)指同一时间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可育后代”,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彼此可以交配”,也就是说可以进行基因交流的,属于同一个种群。而这一个种群的形成,在于隔离,由于各种原因,比如山体阻隔,自然环境的不同,会将同一个物种分成大大小小无数个群落,所以判断一个物种在该地方能不能放生并不在于种源和原产地的远近,要看能不能自然扩散和交流,一条大江大河相隔几百公里鱼类照样能游过去,但两条相差几公里的溪流也可能是不连通的。
最后要说的就是为什么不能放了。生物入侵包括物种和基因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说放流原水域不存在的物种的危害,这个很好理解,就是有可能在当地造成物种入侵,影响本地物种,破坏该地生态平衡。举个例子,22年时本人在云南抚仙湖进行采样时,在湖边抓了两天鱼,抓到了波氏吻虾虎鱼,高体鳑鲏,麦穗鱼,银鱼等等,但愣是没有抓到一条抚仙湖本土的鱼类,原因就是这些本不属于抚仙湖的鱼类挤占了原生鱼类的生存空间。

清晨的抚仙湖
此外由于鱼类的生殖隔离事实上是不严谨的,跨种甚至跨属杂交出可育后代的例子比比皆是,随意放流非本地物种也可能导致不同物种之间的杂交出现各种各样“四不像”。比如人工选育的各种鲤、鲫、鳢等就很容易和本地物种交配导致种质的退化。
此外放流人工培育的品种到自然环境中也是应该杜绝的,其实这个现象如今尤为严重,大量的信徒平时放生的鲤鱼,鲫鱼,黑鱼的来源都是各种渔场、市场,这些来源的个体绝大部分都经过了各种选育和杂交,和本地种已经相去甚远,而这些经过选育的品种通常会有着比原生种更强抗逆性、繁殖能力和竞争力的在很多地方,禾花鲤、选育鲫已经逐渐代替了原有的鲤,鲫种群,云南星云湖的大头鲤由于竞争不过放生鲤鱼已然灭绝,珠江流域的纯血斑鳢也被杂交鳢大面积侵占生存空间和不断杂交变得寥寥无几。

A.“禾花鲤”B.杂交鳢C.“荷包鲤”D.退化的“草金”后代 (均为自然水域钓获)
而至于放生本地原有的,但种源来自于其他种群的鱼类,其影响就会稍显抽象一点。这种放流会造成的危害是比较难发现的基因污染。基因污染是指对原生物种基因库非预期或不受控制的基因流动,其造成的危害虽不明显,但并不意味着不严重。第一点是影响物种基因的多样性。我们知道即便是同一物种,不同地区的差异也可能非常大,比如原生鱼玩家非常熟悉的溪吻虾虎鱼、方氏品唇鳅等,就有着不知道多少不同的地域表现。

各产地的溪吻虾虎(左),方氏品唇鳅(右)
那么如果我们随意放生,这些具有差别的基因就会在这些本不该交流的种群中流动,影响整个物种的基因多样性,这种改变不但会对本地种群的外观造成改变,对本土种群的抗病性,抗逆性,甚至是习性都有可能产生影响。除此之外,这种不正常的基因流动也不利于物种的进化,破坏物种原有的进化进程。黄河鲤的基因污染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作为“中国四大名鱼”之一,黄河鲤这个品种一直以其鲜美的口味,丰富的营养闻名全国,但近代以来,与黄河鲤同属于红褐鲤(Cyprinus rubrofuscus)的其他地方的鲤鱼品种,甚至是人工选育锦鲤(物种上也属于红褐鲤),等,由于各种原因被大量地,不断地放入黄河之中,导致如今黄河鲤种质资源严重退化,整条黄河几乎找不到一条纯血的黄河鲤,如今黄河中的鲤鱼体色不一,鳞片散乱,体型改变等问题比比皆是。由此就不难看出基因污染的危害性了。
因此我们对于外来物种的防范不能仅仅局限于来自境外的物种,对于我国境内的跨区域,跨流域物种也要谨慎对待,不能随意放生到自然环境之中。这些年来,随着原生鱼玩家圈子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鱼类被带到了不属于他们的地方,北方的中华鱲被带到了广东,东北的纵纹鱲被带到了海南,不同产地的齐氏副田鱊被混杂在一起放流,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被放流至广东江门溪流并形成种群的中华鱲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不要为一己的私欲去放流非本地物种,更不要去披着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外衣在自然环境中随意放流,自然不需要上帝,更不需要这种假扮的上帝,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生境才是我们所提倡的,应该去做的。


IP属地:广东1楼2024-04-19 23:04回复
    我去怪不得我看到有人宣称在广东钓到过北宽,原来确实有啊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4-19 23:58
    回复
      溪吻这玩意甚至能够出现同一条溪流的不同支流之间的群体也能出现遗传分化。更不要说两个不同地域了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4-20 09:31
      回复
        这种事情确实是隔一段时间就要强调一遍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4-20 10:18
        回复
          真是的,抖音自以为是的dinner太多了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4-04-20 12:02
          回复
            哈哈哈,抖音这种人多的是去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4-20 13:25
            回复
              现在就是这么个情况,广东已经有青鳞鱊了,而浙江有白边红须鱊,已经很难判断最近的新产地是放的还是本来的了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4-04-20 16: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