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符经吧 关注:4,441贴子:15,355

回复:《阴符经》的考证与训诂(待更)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衺”。《说文》:衺,𠆎也。《康熙字典》:【廣韻】不正也。【玉篇】姦思也。【周禮·天官·宮正】去其淫怠與其奇衺之民。【註】奇衺,譎觚非常。又【地官】比長五家有辠奇衺則相及。【註】衺,猶惡也。

(“衺”的篆书)


IP属地:安徽50楼2024-06-13 18:50
回复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𠆎也。交部曰。𠆎者。衺也。二篆爲互訓。小徐本作紕也。非是。𠆎今字作回。衺今字作邪。毛詩傳曰。回、邪也。

    (“𠆎“的篆书)


    IP属地:安徽51楼2024-06-13 18:51
    回复
      想要分析“邪”的字源,我们首先不得不提到“琅”。
      “瑯”和“郎”都是“琅”的异体字。


      IP属地:安徽53楼2024-06-13 19:01
      回复
        良,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廊”的本字,甲骨文像宫殿两侧或四周沟通其他建筑的游廊。


        IP属地:安徽54楼2024-06-13 19:02
        回复
          琅,金文 =(王,玉石)+ (良,即“廊”,宫殿游廊),表示用美玉(白色大理石)砌成的宫殿廷廊。


          IP属地:安徽55楼2024-06-13 19:04
          回复
            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良”写成


            IP属地:安徽56楼2024-06-13 19:06
            回复
              造字本义:名词,宫殿区内精美的玉砌廷廊,是古代帝王侍卫、侍从、顾问、医师等等候召唤的地方。


              IP属地:安徽57楼2024-06-13 19:07
              回复
                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良”写成


                IP属地:安徽58楼2024-06-13 19:10
                回复
                  楷书异体字“瑯”加“双耳旁”(邑,城,指宫殿区),强调宫殿区内的玉砌廷廊。


                  IP属地:安徽59楼2024-06-13 19:16
                  回复
                    篆文异体字“郎”(楷书)省去“王”(玉),增加“邑”。


                    IP属地:安徽60楼2024-06-13 19:20
                    回复
                      (城),是对“瑯”字的简化。当“郎”的“玉砌游廊”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广”(房屋)另造“廊”代替,强调建筑属性。“琅”和“瑯”(郎)是宫殿区内用冰清玉洁的白色大理石砌成的廷廊;“玡”和“琊”(邪)是宫殿区内令人惊艳的玉砌回廊。因此古籍中“琅玡”也写作“琅琊”,或写作“琅邪”,或写作“瑯琊”,或写作“瑯邪”。


                      IP属地:安徽61楼2024-06-13 19:24
                      回复
                        “琊”和“邪”是“玡”的异体字。
                        “玡”。《康熙字典》:【集韻】魚駕切,音訝。骨似玉者。
                        牙,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有一种观点认为“牙”是“讶”的省略,表示惊诧无语。玡,甲金篆隶字形暂缺,楷书(王,玉,即“琅”,玉砌回廊)+(牙,即“讶”),表示美得令人惊讶的玉砌回廊。
                        楷书异体字“琊”加“双耳旁”(邑,借代宫殿),强调宫殿区内的玉砌廷廊。楷书异体字“邪”(篆文)省去“琊”字中的“王”(玉)。


                        IP属地:安徽62楼2024-06-13 19:28
                        回复
                          造字本义:名词,宫殿区内令人惊艳的玉砌回廊。古籍多以“琊”代替“玡”。“琅”和“琅”(郎)是宫殿区内用冰清玉洁的白色大理石砌成的廷廊;“玡”和“琊”(邪)是宫殿区内令人惊艳的玉砌回廊。


                          IP属地:安徽63楼2024-06-13 19:29
                          回复
                            现代的古文字研究,一般都是这么分析“玡”、“琊”和“邪”。然而,将“牙”认作“讶”、“邑”认作“宫殿”,或许失之片面。众所周知,中国文字是象形文字,历史悠久、字义复杂,前面的解释固然有道理,然而却也犯了未能深思的毛病。“邑”有城镇的意思,“牙”究其本意为牙齿。《说文》:牙,牡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如果我们从一个城镇的上方进行观察,发现建筑物摆放得星罗棋布、整齐排列,是不是有些类似牙齿的排列呢?在建筑物之间,各条街道交错纵横,有回邪之势。“邪”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才通“玡”、“琊”、“衺”。说到这里,想必各位读者已经明白笔者要表达的意思了。《阴符经》所云“九窍之邪”,很可能就是指连接众多穴位、纵横交错的人体经脉。此乃笔者姑妄言之,诸君可姑妄听之。


                            IP属地:安徽64楼2024-06-13 19:32
                            回复
                              讲完了“九窍之邪”,现在我们来看“三要”。


                              IP属地:安徽65楼2024-06-13 19: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