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符经吧 关注:4,462贴子:15,355

回复:《阴符经》的考证与训诂(待更)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要”。《说文》:身中也。象人要自臼之形。


IP属地:安徽66楼2024-06-13 19:35
回复

    (“要”的小篆体,非常形象,形容人双手叉腰)


    IP属地:安徽67楼2024-06-13 19:36
    回复
      2025-08-13 05:08:2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要”通“徼”( jiǎo)。探求;求取
      不庶几,不要幸。——《晏子春秋·内篇问下》。孙星衍云:“要与徼通。”
      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孟子·告子上》。赵岐注:“要,求也。”
      要利之人,犯危何益?——《吕氏春秋·爱类》。高诱注:“要,徼也。”


      IP属地:安徽68楼2024-06-13 19:37
      回复
        “要”通“邀”。拦阻;截击
        使数人要于路。——《孟子·公孙丑下》
        且前日要政, 政徒以老母。——《史记·刺客列传》
        张良出,要项伯。——《史记·项羽本纪》


        IP属地:安徽69楼2024-06-13 19:38
        回复
          “在乎三要”:穴位之间的经络修炼,关键在于多次向内,尤其是向腰部脏器的位置区域探索、求取;多次阻拦体内的真气,制御诸气以擒己之心。


          IP属地:安徽70楼2024-06-13 19:38
          回复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禽之,制在气。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71楼2024-06-13 19:47
            回复
              “禽”通“擒”。制御诸气,以擒己心。是谓“禽之,制在气。”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72楼2024-06-13 19:50
              回复
                至乐性余,至静性廉。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IP属地:安徽73楼2024-06-13 19:52
                收起回复
                  2025-08-13 05:02:2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这里有必要分析一下“性余”。过去很多解读,认为这里是说人只要快快乐乐,便可以性格宽余、豁达。这又是望文生义了。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阴符经》的“性”非人性,而是指天性。天性者,人也。因此,这句看似简单的话,我们不得不重新深思。


                  IP属地:安徽74楼2024-06-13 19:55
                  回复
                    那么何谓“至乐性余”呢?笔者以为,这里的乐不是我们平常认为的快乐心情。而是指享乐、人间之乐,乃酒色财气、权利名誉之乐。正如自然界的生杀之道转化不休一样,我们人类社会亦是如此。大福之后必有大祸,盛世来临转瞬既衰,这是被人类历史一再证明的。
                    这里的“余”指多余,人达于至乐,则将为天道所弃,成为多余之人。“余”亦通愚,所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沉浸于无边的快乐,已经弱化了人的机智。读者于此不可不谨记,所谓“阴符”之术,道法千门,却无一术可为己招福至乐,可不慎哉?


                    IP属地:安徽75楼2024-06-13 20:06
                    回复
                      《阴符经》心法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禽之,制在气。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至乐性余,至静性廉。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IP属地:安徽76楼2024-06-13 20:07
                      回复
                        未完,待更新。


                        IP属地:安徽77楼2024-06-13 20:09
                        回复
                          六、三才互盗之术


                          IP属地:安徽78楼2024-06-14 15:30
                          回复
                            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其盗机也,天下莫不能见,莫不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倾命。


                            IP属地:安徽79楼2024-06-14 16:01
                            回复
                              2025-08-13 04:56:2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万物之盗”:在经文里是倒装句式,实际句意为万物盗取天地之资,后文句式亦然。
                              “三才”:天地人也。
                              “百骸”:“骸”指身体,“百”并非真的是一百,而是泛指身体无数、众多的部分,其实身体部位的划分何止一百呢?“百骸”之“百”与“九窍”的“九”同理,都是指很多。


                              IP属地:安徽80楼2024-06-14 16: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