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克伦民族联盟与民族团结政府的联军,简称克伦联军开始进军克伦州边境城市、电诈大城·妙瓦底。
南面,克伦民族解放军第六旅自己解决了景洞(不是掸邦那个景栋),将第六旅大片实控区域连接起来。
北面,克伦联军从莱科山出击,第六旅、眼镜蛇部队等克伦主力和民族团结政府下辖的人民保卫军的“联邦之翼”无人机部队、特别行动部队(SOF)等强军,如猛虎下山一般,一路攻克丁甘尼瑙、帕卢和莱卡科新城(日本援建给克伦民族联盟的“和平之城”,后被缅军夺走)等地,并攻破缅军守卫妙瓦底的最后两道屏障,357营和275营,将败退的残军逼到缅泰第二友好大桥附近的行政大楼里做困兽之斗。
4月20日,克伦联军再次出击,尽管他们可能已经意识到了情况不对劲,但都来到这一步了,说什么也得打一下了,而且不打对支持者们也无法交代,于是克伦联军大规模出击,打算彻底解决缅军,控制妙瓦底,然而,结果付出了黑豹营营长战死级别的死伤惨重的结果后,克伦联军铩羽而归。
怎么回事呢?
原来是一直观望,哪怕景洞丢了,也一直在观望的苏奇督的克伦民族军(原克伦BGF,妙瓦底电诈的庇护者)出手了。
4月20日当天,克伦民族军用机关枪扫射、狙击手进驻建筑物等方式,使得克伦联军无法进入建筑物内(大家都知道哪怕钢筋混凝土建筑物不是很多,只要有,对空防御力就会大大增强),使得进攻当日,克伦联军遭受到了缅空军的严重打击,付出了惨烈代价。
此战过后,克伦联军元气大伤,胜利之势也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敌人数量从只有对自己弱势的缅军,变成了缅军+克伦民族军+民主克伦仁爱军(亦称佛教军,但佛教军是克伦BGF的前身,所以最好区分一下),这样下来,在人数上,克伦联军并不是很占优了,民地武面对缅军之所以能打,很多时候不是什么奇迹,真就单纯的人数优势以及战斗意志,但现在人数方面的优势不复存在了。
后面在一系列的政治运作下,苏奇督将缅军275营迎回了275营的原驻地、苏奇督满足了泰国对于边境安全的需求、苏奇督提倡克伦民族的和平(克伦民族联盟中也有老一派附和)使得克伦民族联盟不敢逆行(当然主要原因是打不下过了,打得过的话就是同盟军光复果敢,打不过的话就是和平破坏者,毕竟克伦老百姓洪水一般逃亡泰国,谁都会说是你的责任)等等,使得苏奇督及其克伦民族军成了一大重点。
最后在克伦民地武之间的谈判和缅泰的协商之后,克伦民地武达成了妙瓦底要和平的共识,尽管克伦民族联盟嘴上说还要继续打妙瓦底城区,但他们还表示“妙瓦底必须由克伦民族掌握”,暗示着苏奇督的克伦民族军也行。
缅泰的协商结果是将妙瓦底的行政工作基本交给克伦民族军来管理,缅甸军政府保有一些税收、边贸方面的利益,彰显“妙瓦底还在自己手上”,保住了面子;而泰国出于自身安全考量,它不会去考虑事实战败的缅军,也不会考虑拿不下妙瓦底的在野政府和民地武的联军,谁能赢它就支持谁,而这个对象,就是克伦民族军。
也就是说,尽管克伦联军在军事上打得缅军节节败退,成果颇多,但在政治运作上被苏奇督一顿玩弄,最后泄气退守丁甘尼瑙和道纳山去了。
而苏奇督没费多少力,就实际控制了妙瓦底这个泰缅边境大城,甚至这个实控还是得到泰缅两国的保障的。
苏奇督作为一个克伦老狐狸,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如果我的猜测没错的话,他很可能一开始就盯上了妙瓦底,一直以来旁观克伦联军和缅军死磕,正是为此。
另外,20日之前,苏奇督还骗到了600缅军投降,这事我没具体关注,所以不清楚原因,后来军政府多次威胁苏奇督不还人和武器装备的话就要动武,但到今天也不见动手就是了。
以上内容不一定全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