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以为现代诗是“瘸腿”的。
现代诗基本上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引入并广泛传播的,依拙见现代诗主要借鉴了翻译而来的西方诗歌,向往它的自由。
然而就当时引入的西方诗歌而言,他们原本在其原语言的语境中并没有那么自由,譬如莎翁体和古典体的十四行诗中有韵脚要求,再譬如抑扬格的要求——这些是绝大部分译者没有考虑到的。
当然也有不少译者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比如但丁《神曲》某个版本(忘了是哪位先生了)全篇翻译成绝句,再譬如新月派所倡导的“新格律诗”、“三美”,可能是想为新诗这棵幼苗进行一定的扶持,但似乎并没有取得非常好的成效。
说得冒犯一点,现代诗的很多佳作跟散文没有太大区别,比方说艾青先生(但是我承认他情感真挚强烈语言朴实却不失美感),你会发现其实好像不分行其实就是一片散文,或者说散文诗,至于后来改革开放到千禧年前后的那批新诗诗人,尽管确实不乏天才,但这个倾向却有愈演愈烈之势。
究其原因,我认为是缺乏了回归与传承,新诗几乎是完全学了西方诗歌的那一套,而与此同时中国千年来的诗歌传统曾多次被驳斥,被抹黑贬低,现如今初现回归的苗头。
综上,我认为现代诗或多或少是“瘸腿”的。
现代诗基本上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引入并广泛传播的,依拙见现代诗主要借鉴了翻译而来的西方诗歌,向往它的自由。
然而就当时引入的西方诗歌而言,他们原本在其原语言的语境中并没有那么自由,譬如莎翁体和古典体的十四行诗中有韵脚要求,再譬如抑扬格的要求——这些是绝大部分译者没有考虑到的。
当然也有不少译者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比如但丁《神曲》某个版本(忘了是哪位先生了)全篇翻译成绝句,再譬如新月派所倡导的“新格律诗”、“三美”,可能是想为新诗这棵幼苗进行一定的扶持,但似乎并没有取得非常好的成效。
说得冒犯一点,现代诗的很多佳作跟散文没有太大区别,比方说艾青先生(但是我承认他情感真挚强烈语言朴实却不失美感),你会发现其实好像不分行其实就是一片散文,或者说散文诗,至于后来改革开放到千禧年前后的那批新诗诗人,尽管确实不乏天才,但这个倾向却有愈演愈烈之势。
究其原因,我认为是缺乏了回归与传承,新诗几乎是完全学了西方诗歌的那一套,而与此同时中国千年来的诗歌传统曾多次被驳斥,被抹黑贬低,现如今初现回归的苗头。
综上,我认为现代诗或多或少是“瘸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