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吧 关注:594,334贴子:8,117,938

回复:重启一把朱泥高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生砂的朱泥成品率真的太低了,所以调熟砂也能理解,能不能接受只能看个人了,但是如果能得到一把完美的生砂朱泥全手只能说随缘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2楼2024-06-20 15:54
收起回复
    朱泥毕竟是弱砂性的,收缩率大,成品壶多数还是有收缩褶皱的,生砂或砂浆比高的,没皱或轻微皱,调朱泥原矿熟料本也是正常工艺,并不影响朱泥本质。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3楼2024-06-20 16:30
    收起回复
      泡了几道茶回润了些,整壶似有晶光。但刚刚才发现,壶表原来的包浆氧化膜还没有完全清除干净,迎光能看到局部还有或小片或散点的亮面反光,是要通过该处的反光角度才能看得出来。
      再回看一楼的照片,图5盖子上面有块稍暗的斑痕,那里反光就是亮面。之前真没注意,现在再看,盖子上也还有别的地方,渣渣手机随拍一张:

      壶身也有多处。
      这层膜真牢固,为了均衡,决定小苏打再来一遍刷刷刷了。


      IP属地:广西34楼2024-06-20 17:03
      收起回复
        喜欢包边的设计,老味感强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5楼2024-06-20 21:16
        收起回复
          摹古鹅蛋,有点老味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36楼2024-06-21 00:32
          收起回复


            IP属地:山东通过百度相册上传37楼2024-06-21 06:20
            回复
              🌿欣赏了🍵从未碰过朱泥😊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8楼2024-06-21 06:33
              收起回复
                木哈哈~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
                按照36楼鱼鱼吧友的提示,搜“鹅蛋壶”历史拍品,发现这几个都是同一把:
                2011北京匡时:

                说明:清代外销于南洋一带的器型中,蛋式壶十分少有。此壶泥色朱黄,且胎土掺入孰料,抚之宛若梨皮,三弯状流明畅柔顺,壶身鼓腹饱满,壶柄圆弧细致,钮滴亦作小蛋形,整器做工精致,自盖沿至壶面,曲线过渡,一气呵成。是实用性与观赏性兼得的佳作。外销泰国的紫砂茗壶,当地常加以包镶,以对器物产生保护之效,也属当地审美之意,并非掩饰残损的做法。
                容量:150cc
                ----------------------------------------
                2012上海春秋堂:

                到这还没什么,只不过是摄影不同,颜色偏差正常。
                ----------------------------------------
                2015北京匡时:

                这时候,去掉包镶了。顺便看看,包与不包,哪个好看?
                然后,拍品描述没有改,“...加以包镶...”的文字还在。这也没什么,疏忽罢了。
                ----------------------------------------
                2017上海匡时:

                拍品描述最后一句改成了:据传世销泰茗壶所见,当地对于物品珍稀的区分,按包镶金属的金、银、铜作为的级别顺序,此件真金包镶,以彰显华贵之气派。


                IP属地:广西39楼2024-06-21 11:33
                收起回复
                  前面属于洗刷刷记录。今夜继续看球,正式重启泡茶养壶。
                  记录一张注入热水的发色状态,这朱泥的显色性是可以的:

                  以前用壶随意,确实没有现在讲究和研究。
                  现在纯内养,爱干净,会珍惜。


                  IP属地:广西40楼2024-06-21 23:34
                  回复
                    确实是朱泥。生砂生粉的也会在收口处产生褶皱。侧面细看有些地方也会有细微皱纹。朱泥也能做粗目数的,料子也是能挑出来的。只是成品率更低罢了。很少人舍得这么搞。朱泥的难点是成壶这一关。因为高收缩,壶型就不可能和其他的泥料比。朱泥最后比的是红度。当然,不可以加铁红粉。要入朱泥壶,要卖家提供生胚图等用以自证无添加。个人见解。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1楼2024-06-24 01:48
                    收起回复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42楼2024-06-24 10:36
                      回复
                        @定方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43楼2024-07-06 21:03
                        收起回复
                          有感。看了这两天的朱泥之争,已经尘埃落定也不想发表什么,只是看评论感觉朱泥掺入熟料似乎已经成为了贬义的词儿——被认为是低级的做法甚至是不正经的代名词——也是意料之中吧,1楼就说了会有争议,不同看法。终归也就一种练泥方式,自古就有,恰巧前面几层贴的清代鹅蛋壶就是掺熟的例子。或许现在各方面先进了标准更高了,同时更大的问题多在于泥料和成型工艺的欺骗性,乱象之下这种掺熟的做法被视为投机的行为,正如古时的调砂,现在也变了味道。
                          我也不能免俗,也在追求生砂生料。当然前提是正经的传统意义的原矿朱泥,只是成品更为不易,完美品更殊为难得。
                          扯远了,回到这把壶。
                          “朱泥无完品”、“朱泥无大品”,这把高梨容水220cc,在以前算是中大品了吧,这种嫩泥高身筒不掺熟料就更容易歪瓜裂枣。
                          但其实壶把已是有些歪的了,壶身曲线也稍有变形不对称:

                          “方匪一式,圆不一相”,这个角度看更像梨形了。


                          IP属地:广西44楼2024-07-10 10:43
                          回复
                            最近相关贴子还有朱泥的砂感VS颗粒感之争。
                            正如色兄所说:练泥方式有取砂的、取浆的、通粉的、熟料的(配比多少)等,皱不皱及皱的程度不同,壶型不同皱的质感呈现也不同。朱泥是泥性料是相对其他泥料而言,并非真的是泥,再细也是砂,无非是目数较大而已。朱泥溶解于水,必须纠正一下,并非溶解于水,而是极易溶散在水中而已,并非能溶解。
                            我没有研究,就照搬学习这么好的见解,必须照搬

                            嗯,细看还是有些杂质的,不是那种显而易见的黑点。
                            ——略微放心了一些些~


                            IP属地:广西45楼2024-07-10 11:07
                            收起回复
                              神龙無事召唤,睡梦中也被惊醒
                              会摸鱼的就是厉害,首尾没见,一举一动都难逃其法眼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6楼2024-07-10 15:1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