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康复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不少人对产后康复存在很多误解。本篇文章针对产后康复的常见误区进行了详细的叙述,旨在帮助新晋妈妈更好地了解产后康复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康复。
误区一 坐月子期间不能活动
完全卧床休息,不能活动
事实上,适当的活动是有益的。适量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身体康复。产后可以进行短期的、低强度的运动,如走路、做轻柔的瑜伽和普拉提等。当然,要根据个人身体状况来选择,不宜过度。
不洗头、不洗澡、不刷牙
这是极其不科学的,甚至可能引发感染。产后应该注意清洁和个人卫生,保持干净的卫生习惯。产褥期可以洗澡、洗头和刷牙,但要注意水温。洗澡时避免盆浴,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洗头时不要过度抓挠头皮,洗头后及时吹干头发。
要坚持住家或者在床上待满月才能出去
这会对精神和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如前面所述,适当的运动是有益的。必要时合理安排外出也是可行的,只是不要太劳累,注意保暖,避免暴露在外面的寒冷气候,对身体是不会有影响的。
误区二 产后肚子松垮,急于做腹部锻炼
对于产妇来说,产后恢复各有差异,比如,有的人恢复比较快,一个月左右就感觉到腹部结实了。但这并不代表这些产妇就能做腹肌锻炼,因为产后的腹直肌经过抬高子宫和调整内脏位置之后,需要一段时间缩回原位。此时如果进行腹肌锻炼,就会使得腹直肌过度拉伸,反而产生逆作用,延迟腹肌的恢复。
因此,在恢复初期,不要急于进行重复性的腹肌锻炼,应该选择适量的运动方式。一般产后6周后可以开始做腹肌修复锻炼,比如,仰卧起坐、瑜伽、跑步、空中踩自行车等。产后腹直肌分离较明显,可以采用理疗、手法修复等方式帮助腹直肌修复。
误区三 漏尿是正常现象,不需要做盆底康复
产后漏尿,主要是由于妊娠和分娩对盆底肌肉和组织造成损伤而导致的。妊娠期体重增加、胎儿和羊水的压迫,均会对盆底肌产生一定的损伤,从而引起漏尿。另外,妊娠期激素水平的变化,改变了盆底结缔组织的胶原代谢,导致盆底肌松弛,也会引起漏尿。
分娩时,胎儿先露部分长时间的压迫,容易使盆底肌肉和筋膜过度伸展致弹性降低,造成盆底肌纤维部分撕裂,造成产后漏尿。
因此,很多宝妈产后在咳嗽、打喷嚏、大笑、负重等多种腹压增加的状态下,都会出现漏尿的情况。
产后出现漏尿是不正常的,建议及时到医院妇产科进行检查或到产后盆底康复中心进行评估。根据检查和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康复治疗方案。
不方便去做盆底康复治疗的产妇可自己做提肛运动、凯格尔运动、腹肌运动等锻炼。通过康复治疗和盆底肌的功能锻炼后,会使盆底肌的肌力增加,很好地改善产后漏尿现象。
误区四 盆底康复不就是缩肛运动吗?自己在家做就行
产后盆底康复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对那些自然分娩的产妇来说,盆底肌肉被拉伸和胎儿压迫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损伤。盆底肌肉组织对排尿、排便和性功能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仅仅通过缩肛运动来康复盆底肌肉是不够的,实际上,这只是康复工作中的一小部分。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14ca9dc8e1efce1bea2bc8c29f51f3e8/454c2f65034f78f0731344cd3f310a55b3191c13.jpg?tbpicau=2025-02-24-05_3e078b710ecd7c2b3ca6a1d7bcab6f9b)
缩肛运动只是盆底康复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加强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力度,缓解盆腔底部肌肉疲劳和松弛。但是,它并不能完全满足盆底康复的需求。盆底康复应该是一个多维度,多措施的过程。盆底康复还涉及到减轻压力、调整姿势、两腿运动、骨盆底肌和其他深度肌肉群的锻炼等。
误区五 反正我现在没有症状,就不用进行康复
很多妈妈产后常有这种想法:“反正我现在没有症状,不用进行康复了吧。”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即使没有明显的症状,仍然需要注意产后康复。以下是具体的原因:
产后的症状不一定会立即出现,可能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才会出现。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康复,那么产生的症状也会越来越严重,难以治疗。因此,新晋妈妈不能因为暂时没有出现症状就不进行康复。
产后康复是帮助妈妈恢复身体健康的最佳方法。通过康复,可以提高体力、加快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这些不仅对身体健康有好处,也能帮助新晋妈妈更好地应对角色转变。
误区一 坐月子期间不能活动
完全卧床休息,不能活动
事实上,适当的活动是有益的。适量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身体康复。产后可以进行短期的、低强度的运动,如走路、做轻柔的瑜伽和普拉提等。当然,要根据个人身体状况来选择,不宜过度。
不洗头、不洗澡、不刷牙
这是极其不科学的,甚至可能引发感染。产后应该注意清洁和个人卫生,保持干净的卫生习惯。产褥期可以洗澡、洗头和刷牙,但要注意水温。洗澡时避免盆浴,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洗头时不要过度抓挠头皮,洗头后及时吹干头发。
要坚持住家或者在床上待满月才能出去
这会对精神和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如前面所述,适当的运动是有益的。必要时合理安排外出也是可行的,只是不要太劳累,注意保暖,避免暴露在外面的寒冷气候,对身体是不会有影响的。
误区二 产后肚子松垮,急于做腹部锻炼
对于产妇来说,产后恢复各有差异,比如,有的人恢复比较快,一个月左右就感觉到腹部结实了。但这并不代表这些产妇就能做腹肌锻炼,因为产后的腹直肌经过抬高子宫和调整内脏位置之后,需要一段时间缩回原位。此时如果进行腹肌锻炼,就会使得腹直肌过度拉伸,反而产生逆作用,延迟腹肌的恢复。
因此,在恢复初期,不要急于进行重复性的腹肌锻炼,应该选择适量的运动方式。一般产后6周后可以开始做腹肌修复锻炼,比如,仰卧起坐、瑜伽、跑步、空中踩自行车等。产后腹直肌分离较明显,可以采用理疗、手法修复等方式帮助腹直肌修复。
误区三 漏尿是正常现象,不需要做盆底康复
产后漏尿,主要是由于妊娠和分娩对盆底肌肉和组织造成损伤而导致的。妊娠期体重增加、胎儿和羊水的压迫,均会对盆底肌产生一定的损伤,从而引起漏尿。另外,妊娠期激素水平的变化,改变了盆底结缔组织的胶原代谢,导致盆底肌松弛,也会引起漏尿。
分娩时,胎儿先露部分长时间的压迫,容易使盆底肌肉和筋膜过度伸展致弹性降低,造成盆底肌纤维部分撕裂,造成产后漏尿。
因此,很多宝妈产后在咳嗽、打喷嚏、大笑、负重等多种腹压增加的状态下,都会出现漏尿的情况。
产后出现漏尿是不正常的,建议及时到医院妇产科进行检查或到产后盆底康复中心进行评估。根据检查和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康复治疗方案。
不方便去做盆底康复治疗的产妇可自己做提肛运动、凯格尔运动、腹肌运动等锻炼。通过康复治疗和盆底肌的功能锻炼后,会使盆底肌的肌力增加,很好地改善产后漏尿现象。
误区四 盆底康复不就是缩肛运动吗?自己在家做就行
产后盆底康复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对那些自然分娩的产妇来说,盆底肌肉被拉伸和胎儿压迫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损伤。盆底肌肉组织对排尿、排便和性功能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仅仅通过缩肛运动来康复盆底肌肉是不够的,实际上,这只是康复工作中的一小部分。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14ca9dc8e1efce1bea2bc8c29f51f3e8/454c2f65034f78f0731344cd3f310a55b3191c13.jpg?tbpicau=2025-02-24-05_3e078b710ecd7c2b3ca6a1d7bcab6f9b)
缩肛运动只是盆底康复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加强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力度,缓解盆腔底部肌肉疲劳和松弛。但是,它并不能完全满足盆底康复的需求。盆底康复应该是一个多维度,多措施的过程。盆底康复还涉及到减轻压力、调整姿势、两腿运动、骨盆底肌和其他深度肌肉群的锻炼等。
误区五 反正我现在没有症状,就不用进行康复
很多妈妈产后常有这种想法:“反正我现在没有症状,不用进行康复了吧。”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即使没有明显的症状,仍然需要注意产后康复。以下是具体的原因:
产后的症状不一定会立即出现,可能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才会出现。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康复,那么产生的症状也会越来越严重,难以治疗。因此,新晋妈妈不能因为暂时没有出现症状就不进行康复。
产后康复是帮助妈妈恢复身体健康的最佳方法。通过康复,可以提高体力、加快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这些不仅对身体健康有好处,也能帮助新晋妈妈更好地应对角色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