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世界吧 关注:20,773贴子:368,986
  • 1回复贴,共1

你吃的鲥鱼是冒牌货?真正的鲥鱼已在长江绝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长江鲥鱼出生在大海,在脂肪、蛋白质积累得最理想时候开始洄游长江,因此肉质异常鲜美,与河豚、刀鱼并称“长江三鲜”。但自1996年至今,无捕获。| FoodWine
“长江鲥鱼1996年至今,无捕获”。
江阴市外滩码头,有一群用钢铁制作的鱼,这句话是鱼群旁一排用铁刻的字,仿佛是这个种群的墓志铭。
最后的长江鲥鱼郑金良最后一次看见鲥鱼是1993年。他是江苏省江阴市申港镇西伍村的水产专业户,从小在长江边长大的他对鲥鱼印象深刻。“鲥鱼是江浙沪餐桌必备河鲜,那时的鲥鱼、刀鱼、河豚既大又新鲜价钱也便宜,鲥鱼七八毛钱一斤。”来自渔政部门的数据显示,1962年前长江鲥鱼年产300-500吨,1974年达1500多吨,此后便大幅下降。1993年,郑金良在市场中见到两个渔民用潮湿的布裹两条泛着蓝绿色光泽的鲥鱼。“那鱼大约2斤左右,已经死了。在很短时间内以每斤6500元的价格被人买走。”从那以后到现在,他走遍沿江一带,再也没有见过鲥鱼。

江阴的渔民曾经赖以为生的鲥鱼,如今已不见踪迹。| Wikipedia
标志性事件是1998年春天,时任领导人考察在建的江阴长江大桥,江阴人想给这位江苏老乡抓一条鲥鱼尝尝鲜,集全市之力花了很多天,一无所获。市面目前的鲥鱼是美洲西鲱(Alosa sapidissima),和中国鲥鱼同科不同属,只能算作“远亲”。中国每年从美国采购美洲西鲱的受精卵,鲥鱼养殖遍布江、浙、沪、粤、皖、鄂等 12 个省。1988年,鲥鱼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红色名录中,鲥鱼的状态是信息缺失(DD),意指缺乏足够的数据来评估物种当前濒危的情况。如此鲜美的鲥鱼为何会走向灭亡?
“水中旅鸽”鲥鱼也叫“水中旅鸽”,暗喻了该种群被肆意捕捞宿命。鲥鱼(Tenualosa reevesii)意为“守时”,明代古籍有载:“初夏时有,余月即无,故名鲥”,这是在说鲥鱼的洄游习性——它们在海里生长,并在脂肪、蛋白质积累得最理想时开始洄游长江,因此肉质鲜美。洄游是为了在春天到达适宜的产卵地,需要经过漫长的跋涉。1970年代长江水产调查小组的报告如此描述:鲥鱼从崇明入江一路逆江而行,江苏、安徽段并不停留,一路往西游至江西,取道鄱阳湖,进入赣江产卵。此时洄游的旅程已经超过了1000千米。小部分鱼群经过江西九江继续沿长江干流上溯,到达湖南又分两路,一路继续西上到达湖北宜昌,另一路取道洞庭湖,进入湘江,到达长沙、湘潭、株洲一带江中产卵。至此,鲥鱼的洄游路线接近2000千米。

鲜活的鲥鱼通体银鳞,滑润如玉,鱼鳞富含油脂。清蒸后的鲥鱼,不仅汤鲜,肉鲜,那鳞片在口中一抿,更是脂香四溢。但等待鲥鱼的并非产卵生子,上千米的路途几乎每段都有捕捞者,等到幸存的鲥鱼到达产卵地已是寥寥无几。一位记者曾用精准的数字描述,因捕捞而导致产卵受损的鲥鱼:“峡江县为每斤0.4元。在赣江产卵场的三个县市中,1973年共捕获22553市斤鲥鱼,共损坏123.693万粒鱼卵。”IUCN研究认为,鲥鱼物种衰竭的主要原因和兴建堤坝、过度捕捞,尤其是亲鱼(有繁殖能力的雄鱼或雌鱼)和幼鱼的捕捞相关。
公地悲剧鲥鱼洄游涉及三省一市,但鲥鱼属于谁?鲥鱼洄游过的每一个省、市、区县的渔民都不会任鱼儿从眼前游过。无论是大鱼还是小鱼——游走就成了别人的网中之物。上游抱怨下游捕捞幼鲥用的网太密,下游抱怨上游没能保育亲鲥,导致鱼卵数量骤降。没人愿意对鲥鱼负责,从崇明一带到浏河,有无数道蜈蚣型的装网,纵向到长江底,横向到边,只留下中间窄窄的航道。“鱼要想顺利到达产卵地,除非跟着大轮船游,但一拐弯儿,就进了网。”郑金良介绍说,装一个这样的网在2006年是4000元。刚开始还能有一些成鱼,后来全都是幼鲥,幼鲥被晒成“鲥干”。这样的小鱼干,在1968年的鄱阳湖就生产了十万余斤。1968年英国学者加勒特·哈丁(Garret Hardin)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出了“公地悲剧”(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概念:从“公地”中获取的利益个人拥有,但是“代价”却是公共承担。因为人类共有的自私天性,每个人都会竭尽所能占用资源,直到自然资源枯竭而无能为力。#长江十年禁捕#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4-06-27 13:20回复
    Great_man正、chb1144980028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研究长江鱼类的学者介绍,鲥鱼性格很暴躁,触网被捕后,不像别的鱼那样安静,而是不甘心地拼命挣扎,耗氧量大,几分钟就死掉了。“我们不知道这种可怜的鱼到底是缺氧而死,还是惊吓而死,总之是死不瞑目。”
    2020年,农业农村部发布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希冀恢复长江物种及生态环境。此前,长江流域也曾每年设置期限三个月的禁渔期,但鱼类繁殖生长速度普遍缓慢,短暂的禁渔期无法抵消电鱼、炸鱼等各种毁灭性捕鱼作业带来的影响。根据中国水科院开展的禁渔效果评估显示,2022年标志性物种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达到1249头,比2017年普查时增加了237头,实现历史性止跌回升;同为“长江三鲜”之一的长江刀鱼溯河洄游至洞庭湖,已到了历史最远的分布水域。但可惜,目前依然没有鲥鱼的踪迹。正如上海水产大学鱼类学教授唐文乔所说,“这不只是一条鲥鱼的事,也是长江三鲜的事,是生活在长江中所有鱼的事。从人们视线中渐渐消失的,不仅是一种鱼、一种美味,而是一个无法复制的物种,一个平衡的生态。”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4-06-27 13: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