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大二结束的那个暑假,发现自己的成绩达不到保研的标准,所以选择了考研这条路。在最开始准备的时候需要去搜索大量关于考研的信息,发现这和高考完全不一样,它是采取先报学校再考试的形式。要了解什么是学硕什么是专硕,要考什么科目等等,这大概花费了一个暑假的时间才了解清楚考研到底是怎么回事。作为计算机专业的一名学生,大家都会面临着一个问题,考不考408?什么最开始打着响亮的口号“真男人就学11408”,到后来暑假发现顶不住转成了22自命题。我身边不少同学造成了之前买的书一本也用不上的尴尬情形,就会在二手群低价出售。首先对于选科以及考学硕或者专硕这个问题,我结合我自己的自身经历来说一下。我最开始是由于一直过不了六级,对于英语这方面比较抵触,所以就选择了22408这条路,除了数学开始的比较早,其他都是过了元旦才正式开始的,在大概七月中旬的时候结束了408的一轮复习。但是我是最后一门开的计组,我当时本科学这门课的时候就是得过且过,最后只有78分。我考研复习的时候也是一种畏惧的心里,打心底里不待见它。就在我开始数据结构强化的时候,萌生了转自命题的想法。我当时想的是如果我考自命题,我就不用每天花一下午的时间去学专业课了,就更多有时间去看英语和数学,压力也会少很多。做了两三天的心里斗争。发现我的目的是考研上岸,不是为了征服什么408,就立刻转了学校。因为之前给我同学参考学校的时候也了解过很多的学校,最后选了一个专业课相当简单的学校。没有408的压力瞬间就轻松不少。当然对于自命题来说,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就是复习轻松,没有408那么恶心。有更多的时间去复习数学。坏处就是,自命题可能会炸的分数很高。当然也有人会说考408可以调剂,这个方面就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了,如果你一开始就打算调剂,心里就可以接受那些比较好考的学校,直接最开始就去考就行了,何必想着调剂这一手呢,我的想法就是破釜沉舟,直接干,给自己那么多退路,只不过是你想偷懒时的借口。还要一个就是针对一些想考北京地区的同学,会不会压分呢?对于政治来说,肯定会压。英语今年感觉还好,没有太压分。首先对于数学这个学科哈,我考的是数二,我的备考路程更适合那些数一转数二的同学。我开始的很早,大二暑假的时候当时就买了本三大计算和张宇三十讲开始做,大概国庆前就看完了一遍。因为当时知道有那个数学竞赛可以参加,然后暑假也参加了建模协会组织的那个答题活动。后来也做了一点偏向竞赛方面的题,但是感觉太难了,没有坚持下来。后面就买了一本高数十八讲,重点练习了积分的部分。然后疫情就突然严重,被隔离了,不仅没有继续复习而且数竞也延迟到明年了。就一直到了元旦之后,我才正式开始复习数学。也是全程跟的小宇,我没有着急的赶进度和进入强化,在强化前我把基础三十讲过了两遍,也每天坚持做660.880.1000题的基础部分。然后在五月开始的线代基础,也是在七月前结束了一轮复习。后面就是留校期间,如果你可以留校就是最好的选择,高数和线代的强化是在九月中旬左右结束的。然后花了半个月对这些章的知识进行了梳理。后来十月份开始和我室友一起模考09-22年的真题,我们都很认真的模考,在八点半开始,也准备了答题卡,考完以后也会互相批改。在十一月份的时候开始刷模拟卷,也是和模考一样,模拟考场的情况,基本上是把基教的每一层都坐了一个遍。对于这个阶段的得分是可以反应出你的水平的,基本上都是上下浮动十分左右。还有就是对于习题册,建议两本最好,一本有点少,三本就不适合二刷了。我发现好多的同学不会去二刷自己的错题,就比如660这本题,在三刷的时候也会发现几个自己当时理解不到位的点,甚至我室友在重复刷这本题的时候,有人说都这会了刷它有啥用这种话,可以看出来好多同学不会正确对待自己的错题,只是把自己会的作对,错的就那样了。大家一定要坚持做题,每一道题都要算出结果才行,如果你是那种看答案就以为懂了的“懂哥懂姐”,考试的时候会给你一记响亮的耳光。只有踏踏实实的去算,才是硬道理。对于英语二来说,没有任何技巧,只需要去背单词就行。暑假的时候一天最少要背一个小时吧,两个小时也不为过,只有暑假把单词背好,后期复习才会很轻松,只需要学学技巧,就会有不错的成绩。还要一个争议很大的话题,衡水体这个东西在我看来是很吃香的,因为我的主观题大概拿了30分,所以我感觉是没有压分的。这个是什么概念呢?我当时估分是按照旱区的均分去估分的,差不多撑死70分。但是最后有76分,我感觉那个字体是主要的功劳。对于河北的考生来说,可能衡水体没有那么大的优势,因为绝大部分人都会写,但是考研的时候你的对手是全国各地的,有些人的字真的很难看,所以就自然形成了优势。对于其他的来说,我作文全是套的石雷鹏模版,大家可以放心,在北京模版没有被压分。其他的题型可以去网上搜搜讲的好的老师,基本上都是那几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