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剪象林,湖南省津市市绸厂宿舍东2栋202房间,415400)
防治蜂螨,至今尚无一劳永逸不受其害的良策。因此,养蜂人说:“养蜂不太巧,只要蜂螨防治好”。足见防治蜂螨已成为养蜂界在防治蜜蜂病虫害中的重中之重,必须在饲养管理、蜂产品生产等日常工作中加以注意。
1防治蜂螨,必先认识蜂螨及其危害,才能战而胜之大小蜂螨的传播途径,场外主要是蜜蜂的相互接触,如采集、互盗、错投等;场内主要是巢脾(特别是子睥)和各龄蜜蜂的调换或互补,蜂箱蜂具混用等多种原因造成。但这些现象和因素,在当今科学养蜂追花夺蜜的大生产中又很难全免,总会遇到一些,深入了解大小蜂螨的生活史、活动消长规律、传播方式、危害情况等,有利于养蜂人对蜂螨的防与治,并战而胜之。
2怎样检查发现和鉴定大小蜂螨及其危害
大小蜂螨在蜂群中寄生、活动、危害是有其先兆和规律的。大蜂螨全年在蜂群内寄生活动繁殖,并在蜂群中过冬。蜜蜂受其危害的主要表现:一是残翅、断翅、无翅的幼蜂出房后在巢脾上、箱内外、蜂场地上到处乱爬;二是"小腹部蜜蜂”(被蜂螨危害后致残而腹部较小的蜜蜂)被赶出箱外;三是最喜欢在雄蜂子脾房内产卵生存繁殖;四是如防治工作疏忽大意,就会出现只见子脾不见蜂,30~50天就会蔓延成灾,难以收拾,损失惨重。
小蜂螨一般不在蜂群中过冬,就我国地域、气候、环境等条件而言,全年一般集中在6~10月期间寄生繁殖,危害也就随之进入高潮,是暴发小蜂螨的高峰时期,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积极防治。蜜蜂受小蜂螨的危害基本上与上述大蜂螨危害相同或近似,除此,尚有三个突出表现:一是蜂群内因小蜂螨危害封盖子脾穿孔,出现花眼子脾;二是巢门口和箱前地面上出现死蜂蛹,呈"赤膊”状;三是由于其繁殖周期短,产卵量大、生长迅速,其来势凶猛,30天左右将危害泛滥成灾,群死蜂垮场衰。
大小蜂螨在蜂群内寄生活动繁殖,进而危害成灾,还有一个共同预兆和表现,就是封盖子脾暗淡无光泽,凹凸不平时破损或穿孔,严重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不能出房的花眼子脾.或者是封盖子脾表面虽被蜜蜂咬开,但会成片成块出现已死不能出房的幼蜂,有的还伸出口器。我习惯称之为“螨死蛹”。
检查发现蜂群中大小蜂螨的方法有4种,如下所示。
一是蜂体上查螨。平时检查蜂群时须仔细检查各龄蜂蜂体上有无蜂螨,特别是幼青年蜂蜂体上的胸部绒毛.及胸腹相连等处更应反复查看。如发现残翅断翅"小腹部蜜蜂"更应捉住反复检查其全身。冬季在晴朗的日子,条件允许时,可捉几只幼青年蜂,将其翻转仔细检查其腹部及腹板节间连膜等处,因为此处正是大蜂螨在越冬期间最喜藏身之处。
二是割开雄蜂蛹房查螨。根据观测,蜂群中雄蜂蛹房内是大小蜂螨最佳的生活和繁殖场所。特别是中华蜜蜂只能在此处检查发现。割开雄蜂蛹房盖后,要抽出挑出或撞抖上框梁等让其掉出来,随后在蛹身上查找;二要在蛹房内仔细查看,必要时可用简易放大镜检查。至此,主要是查看大小蜂螨的雄螨、雌螨及其若螨、卵的分布、数量,以及活动能量和危害情况等。如果蜂场不便操作和仔细观察,可将雄蜂蛹脾切割几小块带回到室内仔细检查寻找。
三是光照检查蜂螨。从蜂群中抽提出封盖子脾,,最理想的是出现花眼并有残翅断翅蜂的老子脾,巢脾的年龄越新越好,如果有专用的雄蜂新蛹脾更佳,抖掉脾上蜜蜂后,面对日光、灯光、手电筒光等反复仔细照,边看边震动子脾,可观察巢房内有无大小蜂螨,以及活动等情况。
四是敲搐震动检查蜂螨。此法对小蜂螨的查找效果比较理想。按上述光照法抽提出蛹脾后,握持起刮刀或割蜜刀,轻重不同用力,反复敲击上框梁或边条不同部位,同时抖动子脾,如有小蜂螨就会在子脾上穿孔到处乱爬乱串。
从落螨、死蛹、残翅断翅无翅乱爬的幼青年蜂、"小腹部蜜蜂”,以及成蜂和巢脾上的成螨等不同情况可预测大小蜂螨对蜂群的危害状况和程度。据此,积极制订应对计划和实施防治方案。鉴别大小蜂螨的危害有一个正反比的观念和明显道理,寄生率越高受害越大,来势越凶猛越迅速损失就越大;反之,就小或轻。养蜂人若能将大小蜂螨的寄生率控制在3%左右时,蜂群就较为安全,各项养蜂工作和生产就可顺利进行,可望夺取丰收。
防治蜂螨,至今尚无一劳永逸不受其害的良策。因此,养蜂人说:“养蜂不太巧,只要蜂螨防治好”。足见防治蜂螨已成为养蜂界在防治蜜蜂病虫害中的重中之重,必须在饲养管理、蜂产品生产等日常工作中加以注意。
1防治蜂螨,必先认识蜂螨及其危害,才能战而胜之大小蜂螨的传播途径,场外主要是蜜蜂的相互接触,如采集、互盗、错投等;场内主要是巢脾(特别是子睥)和各龄蜜蜂的调换或互补,蜂箱蜂具混用等多种原因造成。但这些现象和因素,在当今科学养蜂追花夺蜜的大生产中又很难全免,总会遇到一些,深入了解大小蜂螨的生活史、活动消长规律、传播方式、危害情况等,有利于养蜂人对蜂螨的防与治,并战而胜之。
2怎样检查发现和鉴定大小蜂螨及其危害
大小蜂螨在蜂群中寄生、活动、危害是有其先兆和规律的。大蜂螨全年在蜂群内寄生活动繁殖,并在蜂群中过冬。蜜蜂受其危害的主要表现:一是残翅、断翅、无翅的幼蜂出房后在巢脾上、箱内外、蜂场地上到处乱爬;二是"小腹部蜜蜂”(被蜂螨危害后致残而腹部较小的蜜蜂)被赶出箱外;三是最喜欢在雄蜂子脾房内产卵生存繁殖;四是如防治工作疏忽大意,就会出现只见子脾不见蜂,30~50天就会蔓延成灾,难以收拾,损失惨重。
小蜂螨一般不在蜂群中过冬,就我国地域、气候、环境等条件而言,全年一般集中在6~10月期间寄生繁殖,危害也就随之进入高潮,是暴发小蜂螨的高峰时期,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积极防治。蜜蜂受小蜂螨的危害基本上与上述大蜂螨危害相同或近似,除此,尚有三个突出表现:一是蜂群内因小蜂螨危害封盖子脾穿孔,出现花眼子脾;二是巢门口和箱前地面上出现死蜂蛹,呈"赤膊”状;三是由于其繁殖周期短,产卵量大、生长迅速,其来势凶猛,30天左右将危害泛滥成灾,群死蜂垮场衰。
大小蜂螨在蜂群内寄生活动繁殖,进而危害成灾,还有一个共同预兆和表现,就是封盖子脾暗淡无光泽,凹凸不平时破损或穿孔,严重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不能出房的花眼子脾.或者是封盖子脾表面虽被蜜蜂咬开,但会成片成块出现已死不能出房的幼蜂,有的还伸出口器。我习惯称之为“螨死蛹”。
检查发现蜂群中大小蜂螨的方法有4种,如下所示。
一是蜂体上查螨。平时检查蜂群时须仔细检查各龄蜂蜂体上有无蜂螨,特别是幼青年蜂蜂体上的胸部绒毛.及胸腹相连等处更应反复查看。如发现残翅断翅"小腹部蜜蜂"更应捉住反复检查其全身。冬季在晴朗的日子,条件允许时,可捉几只幼青年蜂,将其翻转仔细检查其腹部及腹板节间连膜等处,因为此处正是大蜂螨在越冬期间最喜藏身之处。
二是割开雄蜂蛹房查螨。根据观测,蜂群中雄蜂蛹房内是大小蜂螨最佳的生活和繁殖场所。特别是中华蜜蜂只能在此处检查发现。割开雄蜂蛹房盖后,要抽出挑出或撞抖上框梁等让其掉出来,随后在蛹身上查找;二要在蛹房内仔细查看,必要时可用简易放大镜检查。至此,主要是查看大小蜂螨的雄螨、雌螨及其若螨、卵的分布、数量,以及活动能量和危害情况等。如果蜂场不便操作和仔细观察,可将雄蜂蛹脾切割几小块带回到室内仔细检查寻找。
三是光照检查蜂螨。从蜂群中抽提出封盖子脾,,最理想的是出现花眼并有残翅断翅蜂的老子脾,巢脾的年龄越新越好,如果有专用的雄蜂新蛹脾更佳,抖掉脾上蜜蜂后,面对日光、灯光、手电筒光等反复仔细照,边看边震动子脾,可观察巢房内有无大小蜂螨,以及活动等情况。
四是敲搐震动检查蜂螨。此法对小蜂螨的查找效果比较理想。按上述光照法抽提出蛹脾后,握持起刮刀或割蜜刀,轻重不同用力,反复敲击上框梁或边条不同部位,同时抖动子脾,如有小蜂螨就会在子脾上穿孔到处乱爬乱串。
从落螨、死蛹、残翅断翅无翅乱爬的幼青年蜂、"小腹部蜜蜂”,以及成蜂和巢脾上的成螨等不同情况可预测大小蜂螨对蜂群的危害状况和程度。据此,积极制订应对计划和实施防治方案。鉴别大小蜂螨的危害有一个正反比的观念和明显道理,寄生率越高受害越大,来势越凶猛越迅速损失就越大;反之,就小或轻。养蜂人若能将大小蜂螨的寄生率控制在3%左右时,蜂群就较为安全,各项养蜂工作和生产就可顺利进行,可望夺取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