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吧 关注:812,545贴子:6,156,340

回复:阅读《三国志集解》,整理史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正始六年十二月辛亥,诏故司徒王朗作易传,令学者得以课试。
按此条虽然表面讲把王朗的著作当成课试的标准。其实有更深层的含义。
王朗是魏国著名的学者,易,春秋,孝经,周官传无所不注。其子王肃善贾,马之学,而不好郑氏。为尚书,诗,论语,三礼,左氏解作注,继承王朗的易传。
而当时司马懿与曹爽对峙。在学术上则是王朗王肃追随司马氏。何晏,邓飏追随曹爽,郑小同偏向曹爽。
王肃的学术处处与郑玄(郑小同祖父)对立,恐怕不是一个学术追求不同的问题,而是阵营反映在学术上的问题。后司马昭杀掉郑小同的理由也很勉强,是为了杀而找借口。
再看王肃的身份,王肃的女儿王元姬是司马昭的妻子,即文明皇后。生晋武帝司马炎,齐献王司马攸。王肃曾经把何晏,邓飏比喻为弘恭,石显。两人均为西汉时专权宦官。相反多次袒护司马懿。可以看到正始年间,学术分野并不简单。此条史料也是历代研究此问题的必看点。顺便一说三国少有三字名(复姓不算),郑小同是例外,在此聊备记录。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03楼2024-09-29 17:56
回复
    厉害了,竖排繁体,我是一点都看不进去,当初没注意拼多多瞎买的文献通考和太平天国史怎么都看不习惯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04楼2024-09-29 21:51
    收起回复
      嘉平元年春正月甲午,谒高平陵。
      按高平陵为曹叡墓,在洛阳南大石山,大石山又名万安山,在洛阳西南四十五里。伊水在大石山南。曹操乐府城南篇云,南上大石山,即此地。
      卢弼在此处补充史料,也很重要。即司马懿的遗诏,“子弟群官皆不得谒陵”。读之感慨良多,然历史变数之复杂,岂是晋宣能深谋远虑的。
      在此我再补充一下,嘉平元年从249年四月乙丑开始计算,而谒高平陵在正月初六,当时还没有改年号,为正始十年。此为史书中的追书。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05楼2024-10-01 18:48
      回复
        魏氏春秋对于曹髦的评价“公神明爽儁,德音宣朗。”司马师曾经问钟会,“上何如主也?”钟会回答“才同陈思,武类太祖”。
        司马师“若如卿言,社稷之福也。”
        司马师是一个非常会隐藏自己本性的人,他心中所想其实是“心忧之”。司马师本来想迎立平庸的彭城王曹据,但太后不听,迎立有才学的曹髦。从曹髦受玺堕的表现,司马师很忧虑。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06楼2024-10-02 20:15
        回复
          三国时期,使持节,持节,假节,假黄钺(假节钺)的区别。
          前三者统称“节将”。
          使持节:可以杀二千石
          持节:可以杀无官位人,军事情况下可以等同使持节
          假节:军事情况下可以杀犯军令者
          假黄钺:可以杀前三者,也即“节将”
          排序,假黄钺>使持节>持节>假节。
          比喻一下,假黄钺=清华北大,使持节=一流985,持节=二流985,假节=末流985
          在三国历史中,蜀国只有一人是假黄钺,那就是关羽
          吴国只有一人假黄钺,陆逊
          魏国假黄钺,曹休,曹真,曹爽,夏侯尚(宗室)
          于禁,满宠(外姓将军)
          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自己给自己加)
          总体来看,魏国的最为完善,所以到了晋朝,它们之间出现等级划分,这是继承自三国后期的历史惯性。而蜀吴则不太重要,诸葛亮就不是假黄钺,原因复杂,诸葛亮不是单纯的武将,假黄钺一般只给武将。且诸葛亮的地位不体现在假黄钺上,而是丞相府。
          有关这方面史料可以参考正元元年司马师假黄钺条的注释。
          曹操与董卓也是假黄钺,但在三国之前,他们假黄钺的类型与三司马一样,所以假黄钺到后来越来越成为身份标志,而不是给武将的功能头衔。这个问题,可以写一部书。因为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面相。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07楼2024-10-03 20:01
          回复
            甘露元年夏四月丙辰(按正元三年五月邺及上谷降甘露,六月改年号甘露。曹髦幸太学年号还没有改,《三国志》有许多追书现象,我在上文已经讲过)。高贵乡公幸太学,与博士论学。
            这一条再次反映了曹魏末年,学术门派与政治阵营的关联。
            在《三国志》这一段对话中,总共有“易博士”淳于俊,“书博士”庾峻,“礼博士”马照回答。其中俊与照都用郑玄注释作答,峻以王肃义作答。而庾峻是郑袤推荐的。郑袤当年是王朗(王肃父亲)的司空掾,王氏是司马懿的人。曹髦即位,郑袤与王肃在元城迎接说明他们关系好。
            而曹髦明显是偏向郑玄的。曹髦把庾峻辩论的,“非臣愚见所能逮及”,再联系同年二月,曹髦与大臣讨论少康(中兴之主)。可以看到高贵乡公对司马氏是看不惯的。曹髦与汉献帝遭遇相同的局面,但曹髦没有像汉献帝那样忍辱,而是愤然拿起了剑。他与学者的论学也能看出他年轻时学问很厉害,在这一点上真是继承曹家。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08楼2024-10-05 17:38
            回复
              仪同三司之名,始于东汉延平元年(106年)。
              开府之名,始于魏景初三年(239年)。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09楼2024-10-06 15:54
              回复
                甘露三年春二月,司马昭陷寿春,斩诸葛诞。三月,改丘头为武丘。
                按古人作战得胜,有改地名庆贺的习俗。
                元鼎六年汉武帝过左邑桐乡,闻南越破,改桐乡为闻喜县。
                春至汲新中乡,得吕嘉首,改新中乡为获嘉县。
                曹髦改丘头为武丘例从汉武帝。
                闻喜故春秋时曲沃,晋武公自晋阳徙曲沃。在今山西省绛州闻喜县西南。
                获嘉在今河南省新乡市西南。
                武丘(丘头)在今河南省沈丘县东南。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12楼2024-10-08 19:47
                回复
                  应余条引《楚国先贤传(赞)》,该书为晋张方撰。盖东汉以降,地方撰先贤传的传统一直都有。该书史料价值颇高,述及上古到晋楚地名人。像《世说新语》引百里奚条,《初学记》引熊宜僚条,《太平御览》引宋玉条都是出自该书。
                  该书有陈运溶辑本(麓山精舍丛书),今湖北人民出版社(荆楚故书丛刊)有注释本。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13楼2024-10-10 16:55
                  回复
                    甘露五年五月,高贵乡公被弑。六月常道乡公曹奂即位。改元景元。
                    按曹奂原名曹璜,因为名字难于避讳,故改名。曹奂为曹操孙,燕王曹宇的儿子。曹宇就是和那个著名的曹冲同母兄弟。曹奂史称魏元帝。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14楼2024-10-12 18:12
                    回复
                      厉害!!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5楼2024-10-13 23:50
                      回复
                        咸熙元年裴注考证部分对于王祥之为人有非常清楚的评价。
                        王祥表面仕魏,实际上是晋臣。咸熙泰始之际,王祥已经80多岁,位至三公,还眷恋爵秩,佐命新朝。司马昭与司马炎心理很清楚王祥忠于晋,所以高贵乡公被弑,王祥号哭。不拜相国司马昭。等行为都被容忍。因为他们明白王祥只是做做样子,用著名史学家王鸣盛的话说,王祥是庸贪小人。用另一位著名史学家赵一清的话说,王祥之所为忠,与其事后母之所为孝。一生都是假。
                        曹魏篡汉,有钟繇,华歆,王朗。司马篡魏有王祥,郑冲,何曾。尽属庸流。两汉的名士风尚荡然无存,曹魏两晋均短祚,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16楼2024-10-14 15:46
                        回复
                          曹魏妃嫔等级,按照《三国志.后妃传》记载。贵嫔,夫人,位次皇后,爵无所视。淑妃,位视相国,爵比诸侯王。淑媛,位视御史大夫,爵比县公。昭仪比乡侯。脩容比亭侯。脩仪比关内侯。倢伃视中二千石。容华视真二千石。美人视比二千石。良人视千石。
                          中二千石即实二千石,一岁得二千一百六十石。
                          真二千石,一岁得一千八百石。
                          二千石,一岁得一千四百四十石。
                          比二千石,一岁得一千二百石。
                          千石,一岁得一千零八十石。
                          这里面值得休息的是,这段话是在太和年间说的。太和年间曹叡恢复了诸侯王,所以爵制中出现诸侯王。王>公(郡公,县公,乡公)>列侯(县侯,乡侯,亭侯)>关内侯。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17楼2024-10-16 17:57
                          回复
                            武宣卞皇后(曹操皇后,曹丕曹植的生母),从弟卞秉都乡侯(班在乡侯之上),开阳侯,昭烈将军。
                            秉子卞兰,奉车都尉,游击将军,散骑常侍。
                            兰子卞隆,光禄大夫,睢阳乡侯。妻王氏为显阳乡君(古代男称侯,女称君)。前妻刘氏为顺阳乡君(卞皇后生母)。隆女卞氏为高贵乡公皇后(卞皇后)。
                            兰弟卞琳列侯,步兵校尉。琳妻刘氏为广阳乡君。琳女为陈留王(魏元帝曹奂)皇后。
                            这一家子出了三个皇后。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18楼2024-10-17 19:15
                            回复
                              魏昌县西汉时为中山国苦陉县,东汉章帝改苦陉为汉昌。魏文帝改汉昌为魏昌。南部为安城乡。此地离魏文帝文昭甄皇后家乡无极县不远。因此甄皇后的父亲甄逸,兄甄俨为魏昌侯。俨孙女为齐王曹芳皇后。这一家出了两个皇后。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20楼2024-10-18 16: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