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义吧 关注:8,073贴子:77,897
  • 3回复贴,共1
求助

不明白这贝克莱在说什么鬼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谁能帮我翻译一下这贝克莱在说什么东西?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8-07 17:12回复
    怕是翻译都不会翻译,根据原文表像乱翻译的表象文字,并不是原作者所想表达的内容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8-09 12:52
    回复
      这是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的节选。
      列宁在前面有对贝克莱主义进行分析。这里是对马赫经验批判主义的分析。
      有关贝克莱的哲学思想,列宁作了如下分析:
      1710 年出版的乔治·贝克莱主教的一本以《人类知识原理》为书名的著作,开头就是下面这一段论述:“每个观察人类认识的客体的人都看得清楚:这些客体或者是感官真正感知的观念( ideas ),或者是我们观察人心的情感和活动而获得的观念,或者是借助于记忆和想象而形成的观念……凭着视觉,我获得光和色的观念,获得它们的强弱浓淡和不同种类的观念。凭着触觉,我感知硬和软、热和冷、运动和阻力……嗅觉使我闻到气味,味觉使我尝到滋味,听觉使我听到声音……人们观察到一些不同的观念彼此结合在一起,于是就用一个名称来标志它们,称它们为某物。例如,人们观察到一定的颜色、滋味、气味、形状、硬度结合在一起(to go together),就认为这是一个独特的东西,并用苹果这个名称标志它;另外一些观念的集合( collections of ideas )构成了石头、树木、书本以及诸如此类的感性实物……”(第 1 节)
      这就是贝克莱那本著作的第1节的内容。我们必须记住,贝克莱是把“硬、软、热、冷、颜色、滋味、气味”等等作为他的哲学的基础的。在贝克莱看来,物是“观念的集合”,而他所说的“观念”正是上面列举的那些质或感觉,而不是抽象的思想。贝克莱继续说道,除了这些“观念或认识的客体”之外,还有一种感知它们的东西,即“心、精神、灵魂或自我”(第 2 节)。这位哲学家作出结论说,不言而喻,“观念”不能存在于感知它们的心之外。只要想一想“存在”这个词的意思就会确信这一点。“当我说我写字的桌子存在着,这就是说,我看到它而且感觉到它;如果我走出我的书房,我说桌子存在,意思是说,如果我在我的书房里,我可以感知它……”贝克莱在他的著作的第 3 节里是这样说的,并且就在这里开始和那些被他称为唯物主义者的人论战(第18 、 19 节以及其他各节)。他说,我完全不能理解,怎么能撇开人对物的感知来谈物的绝对存在呢?存在就是被感知(their ,即物的 esseispercipi ,第 3 节,——这是哲学史教科书中常常引用的贝克莱的一句名言)。


      IP属地:广东3楼2024-08-11 17:13
      回复
        再接下来,列宁继续分析和批判唯心主义的贝克莱:
        “在人们中间奇怪地流行着这样一种见解:房屋、山岳、江河,一句话,一切感性实物都有一种自然的或实在的存在,这种存在不同于理性所感知的那种存在。”(第 4 节)贝克莱说,这个见解是一个“明显的矛盾”。“因为,上面所说的那些客体若不是我们凭感官感知的物,那究竟是什么呢?我们所感知的若不是我们自己的观念或感觉( ideas or sensations),那又是什么呢?认为任何观念、感觉或它们的组合能够不被感知而存在着,这岂不是非常荒谬吗?”(第 4 节)贝克莱现在把观念的集合换成了感觉的组合这个在他看来是含义相同的说法,责备唯物主义者“荒谬”,竟想更进一步去找出这种复合……即这种感觉的组合的某个泉源。在第 5 节里,他责备唯物主义者玩弄抽象,因为在贝克莱看来,把感觉和客体分开,就是空洞的抽象。他在第 5 节末尾说道:“事实上,客体和感觉是同一个东西( are the same thing ),因而不能把一个从另一个中抽象出来。”(这句话在第 2 版里删掉了)贝克莱写道:“你们说,观念可以是那些存在于心外的、以一种无思维的实体形式存在的物的复写或反映( resemblances )。我回答说,观念只能和观念相像,不能和任何别的东西相像,一种颜色或形状只能和另一种颜色或形状相像,不能和任何别的东西相像……我要问,我们能不能感知这些设想的原物或外在物(我们的观念似乎是它们的影象或表象)呢?如果能够,那就是说,它们是观念,我们没有向前跨进一步;如果你们说不能,那么我就要找随便哪一位问一问,说颜色同某种看不见的东西相像,硬和软同某种不能触觉到的东西相像,等等,有没有意义。”(第 8 节)
        读者可以看出,在关于物离开它们对我们的作用是否能够存在于我们之外这个问题上,巴扎罗夫用来反对普列汉诺夫的那些“论据”,和贝克莱用来反对他没有提名道姓的唯物主义者的那些论据没有丝毫差别。贝克莱认为,关于“物质或有形实体”的存在(第 9 节)的思想是如此“矛盾”,如此“荒谬”,实在用不着浪费时间去驳斥它。他说道:“但是,由于物质存在这个教义(tenet)看来在哲学家们的心中已经根深蒂固,而且又引出这样多有害的结论,所以,我宁肯让人说我饶舌和罗嗦,也不能放过有助于彻底揭露和根除这种偏见的东西的任何机会。”(第 9 节)
        我们马上就会看到贝克莱说的是些什么样的有害的结论。让我们首先把他用来反对唯物主义者的理论论据讲完吧。贝克莱在否定客体的“绝对”存在即物在人类认识之外的存在时,直截了当地说明他的敌人的观点是承认“自在之物”。在第 24 节里,贝克莱加上着重标记写道,他所驳斥的那种看法承认“自在的感性客体( objects in themselves )或心外的感性客体的绝对存在”(前引书第167―168 页)。在这里,哲学观点的两条基本路线被直率、清楚、明确地描绘出来了。这一点是古典哲学著作家不同于当代“新”体系的制造者的地方。唯物主义承认“自在客体”或心外客体,认为观念和感觉是这些客体的复写或反映。与此相反的学说(唯心主义)认为:客体不存在于“心外”;客体是“感觉的组合”。
        这是在 1710 年即在伊曼努尔·康德诞生前十四年写的,而我们的马赫主义者却根据所谓“最新的”哲学发现了:承认“自在之物”,这是唯物主义受到康德主义的感染或歪曲的结果!马赫主义者的“新”发现,是他们对基本哲学派别的历史惊人无知的结果。
        他们的其次一个“新”思想是:“物质”或“实体”的概念是旧的非批判观点的残余。你们看到了没有,马赫和阿芬那留斯把哲学思想向前推进了,使分析更加深刻了,把这些“绝对者”、“不变的实质”等等消除了。你们只要看一看贝克莱的著作,查考一下这类说法的出处,就会看得出这类说法不过是自命不凡的虚构。贝克莱十分肯定地说,物质是《nonentity》(不存在的实质)(第68 节),物质是无(第 80 节)。贝克莱嘲笑唯物主义者说:“如果你们愿意的话,你们可以在别人使用‘无’这个词的意义上使用‘物质’一词。”(上引书第 196 ― 197 页)贝克莱说,起初人们相信颜色、气味等等“是确实存在的”,后来抛弃了这种见解,承认它们只是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的。但是,那些旧的错误概念没有彻底消除;其残余就是“实体”这个概念(第 73 节),也就是贝克莱主教在1710 年彻底揭露的那种“偏见”(第 195 页)!1908 年在我们这里竟有这样一些滑稽人物,他们真的相信阿芬那留斯、彼得楚尔特和马赫之流,以为只是“最新的实证论”和“最新的自然科学”才彻底消除了这些“形而上学的”概念。
        .
        .
        列宁这本著作是学习了解唯物主义的必读书,不过如果没有足够的科普知识和社会阅历,很难理解、学懂唯物主义。多学习多实践多见识多体验,是了解和掌握唯物主义的唯一道路。


        IP属地:广东4楼2024-08-11 17: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