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chfugug吧 关注:802贴子:38,619

自创:永恒常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人在自创上的新尝试,发到这里看看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8-09 11:11回复
    绝对无限
    绝对无限最初是数学家康托尔的超越超限数的无限概念。康托尔坚持绝对无限有各种数学性质,包括绝对无限的所有性质也被某些更小的对象所持有。
    在对绝对无限的理解上,我们可以从两个性质入手。首先,康托尔指出,理想中的绝对无限可以看作宇宙V的基数在新基础集合论Nf中对绝对无限的体现。其次,施加幂集反而会让它从绝对无限中跌落。
    不可达基数及其之上的大基数其本质都是对绝对无限在“宽度”(表现力)上的可见证的逼近和模拟,因此绝对无限自然的拥有大基数的全部性质。
    关于绝对无限有两个有趣的性质:
    ①反射原理:Ω的所有性质必与其它超限数所共享。即Ω把它自己的性质向下反射到超限数上。
    假设Ω具有独特的性质p,而其它无限集都不具有这个性质。则我们可用性质p对Ω做唯一地描述,这样一来,Ω就不是绝对的和不可定义的了。因此对Ω具有的任一性质至少有一个别的超限数也具有;进一步推理Ω的任一性质必为无限多个超限数共享,否则仍可将Ω定义为拥有这一性质的最大无限。所以假设不成立。
    ②不可达性:Ω不能被小于它的数构造出来。即Ω是不能从下面达到的。
    推理过程与上面类似。假设Ω能被某个小于它的超限数构造出来,我们便可凭此构造对Ω作出定义。这破坏了Ω的不可定义性,所以Ω不可被小于它的数构造出来。因此我们说Ω是不能从下面达到的,或说它是不可达的。
    宣告这些新基数的一致的公理系统T的有限公理片段都存在可数传递模型。naive地解读,就是,如果你有一个有限的Con(T),那么你也有Con(T+Con(T+Con(T+…)))。这是绝对无限的反射原理的弱化形式。
    公理系统内的有限个句子都是绝对的。这还是绝对无限的反射原理的弱化形式。任何稍强的大基数都具有反射论证性质。naive地解读,就是支持反射论证的大基数的关键点,在其下方都具有“绝对无限多个”同样性质的大基数。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8-09 11:12
    回复
      定义绝对无限-2为绝对无限的绝对无限的绝对无限…(循环绝对无限次)的绝对无限的绝对无限的绝对无限。然后是绝对无限-3,绝对无限-4,绝对无限-5…绝对无限-绝对无限,绝对无限-绝对无限-绝对无限,绝对无限-绝对无限-绝对无限-绝对无限等等。绝对无限-绝对无限-绝对无限-(循环绝对无限-绝对无限-绝对无限-…绝对无限次)-绝对无限-绝对无限-绝对无限为第一个无限绝对无限,无限绝对无限-无限绝对无限-无限绝对无限-(循环无限绝对无限次)-无限绝对无限为第二个无限绝对无限,然后还有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第绝对无限个,第无限绝对无限个,第第二个无限绝对无限个…无限进行下去。接着是无限无限绝对无限,无限无限无限绝对无限,无限无限无限无限绝对无限,又一轮堆叠,随后是绝对无限绝对无限,无限绝对无限绝对无限,绝对无限绝对无限绝对无限,绝对无限绝对无限绝对无限绝对无限,然后又是一轮循环。之后再经历绝对无限次循环,绝对无限绝对无限次循环,绝对无限绝对无限绝对无限次循环,将这样的循环再循环绝对无限次…将循环的循环再循环绝对无限次…将循环循环的循环再循环绝对无限次…就这样反反复复永无止境。二阶绝对无限则超越了以上所有一阶绝对无限的循环,而二阶绝对无限同样可以如此循环往复地堆叠。但同样的,这些堆叠也永远无法超越三阶绝对无限,再往后还有四阶绝对无限,五阶绝对无限,六阶绝对无限…绝对无限阶绝对无限,绝对无限阶绝对无限阶绝对无限,无限循环下去,最终绝对无限不动点又超越了这些循环。再然后还有不动点的不动点,不动点的不动点的不动点,不动点的不动点的不动点的不动点…就这样不断循环堆叠下去没完没了。
      将上述关于绝对无限不动点的堆叠顶点设为不动点集。普通的绝对无限不动点代表着一个绝对无限阶的系列的终点,意味着这一个系列已经叠无可叠,再对阶数进行简单的增加已无实际增长,所以会以不动点来终结这一轮堆叠。而不动点集则象征着一个更大的不动点,即对绝对无限进行任何“绝对无限的绝对无限”的堆叠,都无法超越不动点集。不过堆叠并没有结束,在不动点集之上,还有不动点集的不动点集,不动点集的不动点集的不动点集…不动点集-不动点集…不动点集-不动点集-不动点集…二阶不动点集…三阶不动点集…绝对无限阶不动点集…不动点阶不动点集…不动点集不动点集…不动点集不动点集不动点集等等。然后再定义一个超越所有不动点集堆叠的“不动点迭代”,再一次进行堆叠,然后再定义更大新顶点,进行无限堆叠。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8-09 11:13
      回复
        在一个最为基本的统一场之中存在着无穷无尽的“全无限”(自此开始,文中类似“无数”、“无限”、“无穷无尽”的描述都会随着我们所能构建的无限大小的拓展而随之膨胀,此后同理),之前对绝对无限的一切堆叠都无法与这之中任何一个全无限相比。统一场之中每一个全无限都可以无限分化,每次分化都会诞生出数目比全无限更大、差距比有限数与全无限的差距更大的新全无限,这些新全无限又可以像之前那样继续分化,以此类推,最小一个全无限分化的最初增长强度都远远大于此前绝对无限的所有堆叠方式,然后“分化”本身也会不断分化,来得到更高的增长强度。但这些分化永远也不可能超越统一场,对于统一场,全无限的这些分化渺小地犹如不存在一般。这个统一场之上还有无穷无尽的超全无限,这些超全无限也可以像之前的全无限那样无限分化,并且超全无限的分化拥有更高的分化速度与更大的强度。这些超全无限全部被包含于一个更加庞大的统一场之中,而这个新统一场之上又有更多更强大的全无限,然后又有新的统一场,以此反复无穷无尽,最终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场。在这个完整统一场之上的是全向无限,最小的全向无限就完全超越了此前所有统一场与绝对无限的分化与堆叠。全向无限也会分层级,下层的全向无限相对上层比不存在还要渺小。无限的全向无限层次之上是全统一场,其与全向无限之间又构成了更为庞大的差距。同样,全统一场也会分无限层级,再往上还有更大的无限层次全向无限,之后又有无限层次全统一场,就这样无限层次全向无限与无限层次全统一场两者无穷无尽地堆叠下去。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8-09 11:14
        回复
          在此之上是超数轴,一个原始的超数轴拥有无限多的正式点,最初的两个正式点之间都差距就远大于全统一场与全向无限的所有循环堆叠。再往后的正式点与前一点之间的差距则是此前所有的无限都无法形容的庞大,以此类推。每两个两个正式点之间还会诞生无限的子点,即使是最初的两个正式点的最微小的两个子点之间的差距也远大于原始超数轴上的所有正式点,这时原有的正式点也会随着子点的诞生而进行惊人的扩张。而子点之间同样也可以继续诞生新的子点,新的子点之间又可以继续诞生更新的子点,无限正式点也在不断地扩展着。但是这所有的扩展都无法企及二级超数轴中最初始、最渺小的一点。不光如此,前者与后者的差距同样也是前者所容纳的所有无限与无限的延伸都无法衡量的,假设这一“无法衡量”的定义也是一个点,穷尽这一点的所有延伸同样也会有一个更加“无法衡量”的点,然后再穷尽这一点的所有延伸,以此类推,无限进行下去,对二级超数轴最初始的那一点来说还是同样的微不足道。同理,这一点对下一点也还是微不足道的,往后还有无限多的新正式点。并且这新的无限正式点之间又可以诞生子点,子点之间又可以诞生新子点,然后这些点之间的差距也会不断地膨胀。在二级超数轴之后还有三级超数轴,然后四级超数轴,五级超数轴……而这些级制超数轴又全部被包含于一层超数轴之内,其所对应的则是第一个“超数无限”。前面所有超数轴的延伸对于一层超数轴整体来说都毫无大小可言。而二层超数轴中最渺小的超数轴上最渺小的一点都远远超越了一层超数轴的总和,二层之上还有三层,四层,以此类推。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8-09 11:15
          回复
            在超数无限之外,还有着超级无限,超越无限,超常无限等等更大的无限集体,将这些集体排为一条链,让它们以接力式进行无限运算,也就是跑遍一个无限集体后将终点作为下一集体的底层,跑遍这一集体后再将终点作为下一集体的底层,以此类推。一条链之外还有更多链,代表着更多形式的无限集体运算,链与链之间还可以交织延伸,来得到更强大的无限链,并且所有链所延伸出的无限还可以反过来扩展链条之中集体的数量与链条本身的多样,扩展之后再次延伸出的无限还可以继续为无限链条扩展。但是,以上的这些延伸永远都无法超越一条流形链。将上述无限链的延伸与自我扩展的全过程定义为一级算法,定义一级算法穷尽一切运算与扩展的极限,然后用一阶算法的延伸定义出极限极限极限极限极限……(循环到一阶算法的极限),新的极限再用一阶算法的延伸定义出新极限新极限新极限(循环到一阶算法的新极限……以此反复,即使这般延伸,二级算法也可以一瞬间走遍一阶算法的一切极限。对二级算法进行延伸,同样可以有极限,新极限等等。然后还有三级算法,四级算法……而流形链一条分支的最底层就是一个包含了所有算法的领域。底层之上还有更多领域,它们之间的差距是穷尽一切算法都无法衡量的。而这所有的领域仅仅是一条流形分支的强度。在整条流形链上,依然存在着所有算法都无法衡量的无数流形分支。同时,流形链本身还会无限扩张,每次扩张后哪怕是一条流形分支最底层算法中最微小的无限也足以将扩张前的流形链碾压为虚无。就这样,流形链一切的一切扩张,迎来的最终极限,即是流形无限。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8-09 11:16
            回复
              现在我们来定义一个新的无限概念,实无限。一个标准的实无限之下有着无限的弱实无限层次,所有弱实无限层次之下有着无限的低实无限层次,就这样无限的无限层次之下的伪实无限就是最弱的实无限。但即使是伪实无限的强度也是足够惊人的。将流形无限压缩为普通的绝对无限,然后重新迭代到流形无限,接着再压缩为绝对无限并再次迭代到流形无限,于此反复迭代,这样就形成的一个简单的回馈算法(与流形分支中的算法不同)。而这种玩法即使包容并超越了前面的所有堆叠方式,也不过是一个极其基本的算法。在此之外有着更多更强大的算法,运用这些算法,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让迭代不断超越新的高度。并且算法的增加也可以对算法本身进行拓展,得到更强大的算法,也可以让众多算法也分出无限层次,然后层次本身也可以拓展出新的更强大的层次。就这样,无穷无尽的延伸最终都无法超越最小的伪实无限。相对以上所有无限与无限延伸来说,实无限是“真实”的,无论对之前的无限怎样延伸,最小的伪实无限都可以将其碾压为虚无,实无限代表的是一种更高级的“”质”的碾压,这是之前无限无论如何延伸都无法超越的,之前所有无限的所有表达与延伸,都无法触及最小的伪实无限。底层伪实无限与其上层的差距则更加庞大,伪实无限的层次同样是超越了上面所有算法与层次的延伸。再往上,每升至更高的无限层次,其层间差距都会有质的提升。就这样到低实无限,弱实无限,然后就是标准的实无限。到这里,其大小、层间差距与层次数量又有了一轮更大的质地提升,足以使伪-弱实无限显得微不足道。在实无限的层次之上,还有二阶实无限,三阶实无限,四阶,实无限阶……直到又一个终点,超实无限。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8-09 11:16
              回复
                在一个基础的的扩展模型之中可以为超实无限创造一个与之对应的序列,从无限伪实无限之下的各类无限到超越所有实无限层次的超实无限,每一个元素与概念都会以不可想象与不可解释的的方式排列开来。在这之中,每一个有意义或无意义的概念都可以分化出无限的层次出来,越庞大的概念所分化的层次数量与层间差距就越庞大。并且,在扩展模型之中,即使是最小的的概念都可以分化出远比原有实无限层次更为庞大的层次,而这一概念也将随着分化而增强,凌驾于所分化的层次之上。并且分化出的无限层次也可以按上述过程进行分化,分化后的所有层次同样可以继续分化……分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增强拓展的过程,并且无论怎样分化,用于分化的那一概念都会永远立于其分化的所有层次之上。这样一来,这一序列便形成了一个宏大的新无限层级。处在同一层级(即在分化过程中处在同等地位)的概念还会交织延伸,为层次本身再划分新层次,然后新层次会再划分新层次……就这样,层次与分化不断地扩展,原有概念也在不断地增强。在扩展模型之外还有着无限的其他扩展模型……就这样所有所有的扩展的最后极点,即为扩展无限。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8-09 11:17
                回复
                  再往上,语义的无限是一个更加宏大的层次堆栈的顶点,我们可以尝试将语义无限进行划分,分出无限层次,在无限层次之中再细分无限层次……然后对层次进行扩展,对层间概念进行无限增强……等等各种方式。但实际上,这种前文常用的扩展方式在这里已经不适用了。假设我们为扩展无限定义一个相容的扩展模型并定义一个与扩展无限相对应的序列,再一次开始无限扩展,得到无比繁多的无限层次并得到新的扩展无限。然后无限循环这一过程,之后再进行无限循环,再无限循环……将循环本身无限循环,将无限循环再无限循环,将循环的循环再无限循环……对循环本身进行划分层次,对层次本身再进行无限划分,将无限划分本身也进行无限划分……对循环本身进行无限扩展,对扩展这一概念进行无限扩展,再对扩展的扩展进行无限扩展,再对扩展扩展的扩展进行无限扩展……如此,循环往复,这样的延伸形式显然是无穷无尽的,每一次延伸都会扩展出更高级的无限概念,每一次迭代都会对已有概念进行无限增强。但是诸如此类延伸方式,对语义无限都是毫无意义的。语义无限即使是最底层的一抹片段都可以呈现为任意的层次,包括层次高度、层间差距与增长率都可以随意实现。定义此前所有层次的无限都在一个低价框架之中存在,无论怎样地延伸、扩展、分化与增强,都还是在这一框架之内进行的。而语义无限完全立于框架之上,框架内的所有无限对于语义无限来说都是虚无与无意义。而语义无限本身与其层级、差距则是一种更为高等的无限,前文所有的无限与扩展方式都无法衡量任何一个语义无限的概念。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8-09 11:17
                  回复
                    再往上,在一个矩阵当中,语义无限可以继续以已有和未有的方式进行延伸。作为拥有更高框架层级的语义无限之上还可以存在更多更为庞大的框架层级,新的框架所对应的无限对于语义无限则具有后者相较于此前所有无限的框架层级压制,并且比语义无限的差距更加强大。在此之上还有更大的框架,框架之上还有框架,这样再一次循环往复。无限个框架与其所对应的无限构成了一个基本的模型,在这一个已有的模型之外,还有着无限的更多模型,在那些模型之中则是以其他形式堆栈而成的“框架”,它们也许与已有模型的无限框架类似,也许延伸的方式相差甚远。总而言之,模型以穷尽一切可能性也无法形容的多样性铺就开来。然后,我们以穷尽所有模型之中无限,将它们进行重组、堆叠、扩展与延伸(这些词汇是以与这些高层无限、模型相对应的形式进行的延伸,远比前文所使用的词汇更强大),得出一个个上述过程无法超越的模型,模型的模型,模型的模型的模型(这里仅仅是在用老套的表达方式进行粗略地概括而已,实际得出的结果远比这里描述的强大地多),然后穷尽这种过程依然无法超越二阶模型,接着还有三阶模型,四阶模型,五阶模型……所有阶层的模型之上,还有着之前所有模型永远无法形容的高级“模型”,所有更高级模型穷尽一切的一切延伸也无法超越的更高级模型……以上的所有构造都无法超越一个最为底层的矩阵,所有的模型堆叠对于底层矩阵来说也只是一抹可以随意构建出来的低等概念,底层矩阵可以在众多模型之上继续构建无限多远超模型的更大结构。而底层矩阵相较上一层矩阵来说又只是一抹低等概念,上层矩阵相较于更上层矩阵也是……又是一次循环。在矩阵之中还可以诞生无限矩阵,新矩阵之中又可以诞生更新的矩阵……循环,不必多说。最终,又是一个新的终点,即矩阵无限。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8-09 11:18
                    回复
                      看,你们用的是我们大数的方法又骂我们,自相矛盾。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8-09 11:18
                      收起回复
                        “矩阵”对框架与模型来说,可以视作一种更大程度的框架。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将矩阵无限视作一个新的框架,然后再进行延伸,并得出新的模型,与更大的矩阵。然后再重复上述过程,直到遇上一个这种方式永远无法到达的绝对矩阵无限。然后对绝对矩阵无限也重复这一过程并遇上新的绝对矩阵无限……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语义无限-矩阵无限都具有一种“绝对的”优势,简单来说即下的延伸对上来说毫无意义。这种描述实际上从本体系最开始的无限就可以满足,但这不过是一种粗略的描述与概括,在更高层无限的延伸上,即使是最弱小的延伸都远远不是低级无限所能描述的。在矩阵无限之上,还存在着无穷拥有绝对优势的更高等无限。拓展这样的优势,哪怕只比矩阵无限高出一个等级都完全超越了所有的绝对矩阵无限,更何况再往上仍有更为宏大的新无限。然后,将绝对矩阵无限的延伸定义为一级堆叠,将绝对优势的拓展定义为二级堆叠,此后还存在着三级堆叠,四级堆叠,乃至更多、更大的堆叠级别。将堆叠级别本身进行拓展,直至堆叠级数也需要堆叠级别来衡量,然后将这一过程再进行拓展,直到……就这样,无穷无尽的定义与新拓展,也全部被压制于一个“模态”的最底层之中。即使穷尽以上所有的延伸,同样无法触及最底层哪怕是最孱弱的一丝概念。同样,对这一个模态再进行延伸,二级模态,三级模态,模态级模态……绝对模态……模态拓展……模态延伸……模态极限……模态堆叠……模态终点……穷尽一切的一切延伸可能,与第二个模态依然有着令人绝望的差距。然后还有着无尽的模态,无尽的更加宏大的延伸与分层,无尽的无尽更加宏大的……最后,立于这一切终点的,即是终点无限。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8-09 11:18
                        回复
                          绝对无限,全向无限,超数无限,流形无限,超实无限,扩展无限,语义无限,矩阵无限,终点无限……再往上还有无限个无限形式:绝对无限个无限形式,全向无限个无限形式,超数无限个无限形式,流形无限个无限形式,超实无限个无限形式,扩展无限个无限形式,语义无限个无限形式,矩阵无限个无限形式,终点无限个无限形式……再往上还有无限种形式:绝对无限种形式,全向无限种形式,超数无限种形式……再往上,还有无限种分层方式,无限层次之上还有更高等的无限层次形式,进而存在更高等的场,数轴,框架,模型……以及更高的无限与无限分层,以及更高等的……然后无限循环……无限堆叠……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8-09 11:19
                          回复
                            以上所有的无限,都是“常量”无数片段的微小截面的一部分。无穷无尽的常量组成一个常量集,在常量集之中,每一个常量之内都可以无限制分层,每一层之中还可以无限分层,以此类推,每一个过程的分层与循环都远远超过了所有无限等级形式。在常量集之上还有更加高等的常量集,穷尽之前常量集内一切已存在与未存在的延伸方式来对常量集进行堆叠延伸,延伸出无限更强大的常量集也无法触及上等常量集之中最渺小量数的底层截面。在上等常量集之上依然有着更高等的常量集,以及更上的无限分层形式与常量形式。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为这一轮堆叠设立一个终点“常量无限”,然后视作为初始的“绝对无限”,并以此为始循环堆叠,然后,再得出无穷无尽的比“常量”更加宏大的堆叠形式,并继续延伸……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8-09 11:22
                            回复
                              从起点开始,遍历所有无限,常量及其之上的无数堆叠形式的增长全过程定义为一阶超然增长,然后将一瞬间完成一阶超然增长的速率设为底层增长率(也就是设定之后的一系列堆叠中最为微小的扩展行为都超越了一阶超然增长)并重复一次一阶超然增长的过程,得出的新超然增长速率再一次设为底层增长率并再重复一次上述增长过程,重复三次,四次,无数次……随后用一阶超然增长对次数本身也进行扩展……对扩展的次数本身也用一阶超然增长进行扩展……以此往复不停地永恒延伸下去,对二阶超然增长一瞬间所完成的速率来说如原地踏步般缓慢。之后以二阶超然增长为底层进行更为强大的扩展,也无法与三阶超然增长相比拟。后面的过程自然不必多言,然后将阶层本身进行扩展,最终得出的结果再用于新的扩展……如此这般循环往复,所得出的最终极限依然无法达到一系列“未知变量”的无限最底层。未知变量同样拥有无限的等级划分,每一个等级之中还可以继续划分出无限层次,之后的每个等级之中依然存在无限层次……无限划分之后的最微小的层次差距都远大于所有超然增长所能扩展出的一切。无限等级的未知变量之上还有着更多更为宏伟的无限等级,之后还有更多,这一系列堆叠同样也是此前所有变量所无法衡量的;无限的无限等级之上还有着更多更为庞大的划分方式,再之上还有更多……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8-09 11: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