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与千寻吧 关注:147,352贴子:1,801,171
  • 15回复贴,共1

刷到一个解读视频:《千寻》不是一个成长的故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会时不时刷《千与千寻》的解读视频。
但大部分,我并没有看到期待的答案。
.
(了解过我之前相关帖子的网友就会知道,)我内心早已有了《千寻》解读的答案。
并且,我宣称、且坚信,“一部优秀的作品是不需要额外的阅读资料,也能让读者理解到它想表达之物的”,因为我就是那样解读到“真相”的。
.
那我为什么还要看别人的解读呢?
一方面,也许希望大家尽快注意到吧。
另一方面,在这些解读视频中,偶尔能接触到一些“小道消息”(比如什么设定集),其实以前是意外接触到的,这些“小道消息”反而更加加强(映证)了“我的解读”。
.
.
接下来分享刚刚刷到的解读视频。
之所以有发帖的冲动,是因为当中有几个点实在是太好了,是我刷相关解说时极少碰到、且正确的点。
我们将在本帖拿出来讲述,并在最后提供解读视频的来源。
.
.
(1)宫崎骏说,千寻不是一个成长的故事


>>>
up主引用了宫崎骏在报告会上的一段话。
虽然这段话,我看来,并不表达这个意思(应该说并不主要表达这个意思),但确实能拿来支撑“《千寻》不是一个讲成长的故事”这一观点。
.
.
(2)千寻在害怕时会挽着信赖之人的胳膊



>>>
这是我很少见的,能正确注意到这点的解读视频。
up主在此处,是用于说明“千寻其实没有成长”,因为千寻开篇和结尾在这点上并没有改变,从而支撑主论点。
如我们前面的帖子分析,我们否定了“妈妈对千寻很冷漠”之类的误读(虽然这不是我们帖子的主要表达),但妈妈显然是千寻“信赖之人”,一般情况下(比如作品不是想暗含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之类的情况),信赖感(安全感)的建立肯定是来自妈妈对千寻的足够的关爱的。
这里忽然想起,之前有个视频(说“白龙是千寻哥哥”的)提到“妈妈对千寻冷漠”,还是一个日本作家分析出来的结论……这只能说,作家也就那样,大家别盲目把任何人当神,还是得有自己的思辨思维。
.
.
(3)千寻真的不懂礼貌吗?





>>>
up主在这里结合了日本现实的文化,认为“被喊答到、进门拖鞋、鞠躬道谢”是相当于膝跳反应一般的肌肉记忆了。
因此,认为宫崎骏不可能刻意拿(写)千寻反常理行为来说“千寻是不懂礼貌的孩子”。
所以,up主认为,这样写是另有目的,也就是表现千寻的惊慌失措。
……这个up又一次注意到了“通往真相的道路”,可惜后面又把结论的解析落在了表面的叙事层面,不能深入主旨,即没能发现隐藏在“表现千寻惊慌”这种合理的剧情解释之下的“主旨真相”。(当然本视频的观点是“否定千寻是成长主旨”,因此并无影响)。
.
.
(4)无脸男对千寻是诱惑,而非告白

>>>
up主又在视频中正确的看懂了这一点(当然只是“点”,跟上一小节一样,并不多)。
这主要是用来否定“千寻是关于恋爱的故事”的,最主要的引用还是第一小节宫崎骏在报告会上说的原话。
.
.
好了,最后,我们引用素材的来源,感兴趣的网友去看原版解说吧(虽然我认为没太大必要,因为up主抓到的“正确点”有是有,但不多)。
视频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oo4y1i7kk/?spm_id_from=333.999.0.0&vd_source=e8f61079b69e2c1699ffc6f022b5075d


IP属地:广东1楼2024-08-13 14:16回复
    《千与千寻》是否是一个成长的故事这一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也没有所谓的“正确”吧。
    但我认为电影中包含了成长的元素。


    IP属地:广东3楼2024-08-13 23:21
    收起回复
      隔了好久再看一遍你的帖子,对于此部电影中“主旨”这一命题,我还真的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嗯,之前大概都是白看了吧。
      无论如何,“成长”肯定不是主旨了。千寻其实一开始已经表现的很勇敢了,所谓“成长”更像是适应环境的过程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11-02 00:29
      回复
        我想,难道是借汤屋暗讽职场中,人们被奴役、互相踢皮球、麻木不仁?也很难说这是主旨吧。我还小,屁事不懂呢。
        幼时家母曾说,整部电影都是关于人的欲望的。那时还小听不懂。不过现在也听不懂…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11-02 00:37
        收起回复
          (回复4楼)
          以下是我在本吧关于《千与千寻》较为集中的观点,希望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从中获得一些灵感:
          [ 1 ] 一个语文老师布置暑假作业的机缘巧合(https://tieba.baidu.com/p/8522300871
          [ 2 ] 片头精解A(https://tieba.baidu.com/p/8533109412
          [ 3 ] 片头精解B(https://tieba.baidu.com/p/8536635419
          [ 4 ] 片尾精解(https://tieba.baidu.com/p/8618761374
          [ 5 ] 主角理解 / 千寻与小千在影片解构中的关系 / 影片中段内容简解(https://tieba.baidu.com/p/8646663773
          .
          .
          其实这些文字仍然不能完整叙述《千与千寻》的篇章构造,但对于阐释影片主旨,已经给出了一个值得令人相信的答案。
          更多的美学品鉴,也必然随着读者跟着上述思路提供的视角寻迹而得。
          因此,上述其实留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尚未提及,其中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
          影片中间段花费大量篇幅叙述了“臭臭泥”进入汤屋的剧情,其创作者的意图到底是什么?
          (由于我们已经提供了上述视角,所以,读者应该尽力把这段剧情和我们解读出来的主题“关键词”联系起来,才能得到本解读期待的答案)。


          IP属地:广东7楼2024-11-02 15: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