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氏家族吧 关注:986贴子:481
  • 0回复贴,共1

一路走来的家族故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路走来的家族故事(一)明洪武年间,庄浪文氏始祖文高士,惜别了亲人,从老家湖北襄阳出发,向陇原而来。时年,他二十余岁,参加湖广考试,取得了做官资格。他酬躇满志,意气奋发,骑着高头大马,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风歺露宿,跋山涉水,一路向西,来到了贫穷,酷寒的大西北——陇干(静宁州,今静宁县)。经推荐,先为州府门客,后为师爷。后来,他娶妻生子,把家选择在广城里,即现在的庄浪县水洛镇文沟村。夫妻互敬互爱,勤俭持家,重视教育,培养后代,扎根于这片多情的土地,再也没有回到老家,为庄浪文氏植下了根基。家谱如是记载:“高士宦游陇干,颖出西土,乃筑室”。自文高士宦游陇干,筑室广城里至今,庄浪文氏已有六百余载。正如县志办主任杜牧然先生所言:“庄浪文氏的发展、辉煌、荣耀、艰辛、苦难、家族命运和民族命运紧密相连,一起跳动。先人从立业到创业,聪慧、自强、隐忍。以耕读传家,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举人,贡生,庠生迭出,新时期各行各业人才辈出,成绩斐然。面对流冠的威逼和遭遇命运的挑战,其气节令人扼腕。族人耿介、忠诚、英勇的品格使人肃然。”庄浪文氏第二代文明,字复旦,高士之子。他天生敏悟,一表人才,从小好学,习研四书五经,广读百家之作,明正统六年中举。成静宁州的“明星”,在当时,也是庄浪县有史以来,第一位高学历者。文明中举之后,赴山西任河津襄恒二县教谕。他传道授业,教化民众,认真履职,对当地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泽惠人民。康海,字德涵,号对山,沜山渔夫,文学家(明弘治十五年状元,翰林院修撰。有诗文集〈对山集〉、〈中山狼〉、〈沜山乐府〉等)。给文明作传说:“公性纯孝,有教泽,生而敏悟,天性过人。孩提即知爱敬,凡事求悦亲心,而后即安。执亲之丧,泣血如涟,蔬食饮水,三年槁存,当事者皆旌其孝,或曰明,当亲疾蓋割股以进云”。赵时春,《平凉府志》编修,字景仁,号浚谷(明嘉靖五年会试第一,任山西巡抚,提督雁门关,都察院右俭都御史)。在《府志》中说:“明天性恺测,值大雪飞鸟乏食,命仆扫城头,撒粟饲之,其仁孝之心,有以推及禽兽,祀之乡贤不愧也”。为昭示后人,相与砥砺,力戒殆慢,形成良好社会风尚,静宁州修建乡贤祀,敬祀吴玠、吴璘、刘琦、郭坚、文明、马襄、吴挺、郭浒、郭浩等九位贤者。康海在乡贤祀落成典礼时撰文说,“文公明,之教河津,德惠在民,孝道惇已”。文明光辉的一生,受到当地人民的爱戴和敬仰。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9-04 10:0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