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吧 关注:3,415贴子:15,512
  • 0回复贴,共1

见性则不虚此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24.9.4见性则不虚此生
对一个修行人来说,若能见性,则不虚此生。只要见性透彻,时时明了本心空寂,它无生无死、无坏无成、如如不异、永不断灭,即使还没有获得禅定和神通等其它的殊胜功德,也足可安心。
问:世界这么乱,假如哪天核大战爆发了,见性又有什么用呢?答:切莫杞人忧天!无论世界多么混乱,你我心地一向清净光明。即使明天业力就会现前,生命将结束,今天见性也足可使自己彻底安心。古人云“朝闻夕死”,就是这个意思,一旦见道则知自性本没有生和死,生死只是一场梦,身死如梦醒,更有何惧哉!
故见性之人,完全可以做到视死如归,身体的死亡,就像回家一样。回哪个家?本心空寂之家,真如法身之家,自性清净涅槃是也。这才是咱们共同的老家,乃至十方诸佛也常住于此。
问:这个老家很远吗?答:不远,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你我从未离开过它,它一直在你我身心当中如如常住、大放光明。若说回家,也无需远行,只需歇灭妄想造作,当处呈现空寂本心,是为见性,见性则到家。
故以达摩祖师为初祖的中国禅宗,一向提倡明心见性,乃至见性成佛等等,确有其无比殊胜之处,非虚言也。
问:法师,我也非常渴望见性,但在参话头的时候,疑情总是生不起来,是什么原因呢?答:既然渴望见性,说明你对禅宗有信心,那主要原因就是心乱,心念散乱,不够专注,精神不集中,所以参悟的力量太小,疑情就起不来。
问:那我应该怎么做呢?答:可以分两步走,先读经开解法理,在法理的引导下逐步静心,最好是盘坐读经,字字句句都要清楚,慢慢读,不要追求速度,这样读经早晚会开解法理。 开解法理之后,粗妄想就少了,心也比较安静了,这时,还需要认识到,明理不等于见性,明理属于比量分别,见性则是现量明了。什么叫做现量明了?不明白。既然不明白,疑情自然就生起来了。有了疑情,那就放下书本,专心去参本来面目,即寻找本心。当你忽然认出本心的时候,你就会明白什么叫做现量明了。参悟也不能急,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将来机缘成熟的时候,就能够豁然开朗,一下子现量明了而顿悟见性。
得闲山人在参禅之前,曾经读经很多年,深知读经的好处,读经不仅可以消除业障、降伏粗妄想,还能够开智慧,明达究竟法义,为参禅见性打好基础,也为悟后的修证和弘法打好基础。
见性的一刹那,堪称是顿开佛慧,当即了知自性清净,确认自性本来是佛,其中没有生死轮回,也没有任何烦恼和苦难,故得大心安。见性之人,便是古人所说的得道者,通乎于大道,超越凡尘,深得自在,可谓不虚此生也。
问:法师,明心见性是已经破了五阴,还是见性后通过禅修再去破五阴呢?依据《楞严经》,需要破五阴后方能究竟成佛。如果没有明心见性,只是读通《楞严经》,也算是解悟吧?有这个基础以后,再通过禅修去破五阴,是不是一样可以成佛呢?答:《楞严经·卷十》云:“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明心见性相当于前半句,是顿悟本心,透彻法理,证知心性本来是佛,故消融一切次第,从见地上直达宝所。破五阴则相当于后半句,是见性后修证的过程,主要在于破除妄想习气,逐步显现内在功德,直至圆满。这是一条路。
此外,还有第二条路,那就是无所谓见性与否,直接禅修,次第破五阴,当识阴破尽时,则顿悟成佛。这条路非常非常危险,容易着相,容易误入魔境或堕入二乘,必须认真学习“五十阴魔”,了然于心,以免走偏。总而言之,见性后自知本心是佛,再通过禅修破五阴,去逐步显现自性佛的功德,乃是最佳修证之路,这样不会着相,不会入魔,因为已经见空性了,破掉了执取之心,所以不会误入歧途。这就是见性的好处,你已经看清楚了最究竟的果位和目标,就不会再出偏差了。关于读通《楞严经》,如果是法理圆融,全面通达,才叫做“解悟”;仅仅理解了经文,还不算解悟,只是明白道理而已。
修行的朋友们,见性才是修行之入门。一旦见性则不虚此生,从此踏上无上解脱之菩提大道,《楞严经》云:“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终始地位,中间永无诸委曲相。”
明心见性的一刹那,就是直下呈现本心,只有直心方能入道,所谓“直心是道场”也。以直心入道,以直心行道,以直心自度度人,最终也以直心圆满成就无上菩提。见性则不虚此生,其关键则在于常用直心。
六祖大师云:“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禅宗最上法门,言尽于此。#修行##佛教#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9-04 15:2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