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吧 关注:40,393贴子:421,359
  • 3回复贴,共1

孔武仲 孔文仲 鱼烂土崩俱自取,不须侯景到江东。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孔武仲 读梁武帝纪二首
破除网纪事虚空,可恨萧家一老翁。鱼烂土崩俱自取,不须侯景到江东。
孔武仲 读梁武帝纪二首
锄决堤防纵怒涛,横流四海尽滔滔。单于已入朝阳殿,软语空疑定力高。
孔武仲 答苏子由留赠
西垣有古人,磔磔气貌古。落笔成文章,无可加损处。
策蹇得过门,殷勤相劳苦。湛然神观全,秀粹充眉宇。
语我春已阑,斯民望时雨。宿麦正满野,骄暘恶如虎。
云师未洒泽,赤子将谁乳。侍臣当忧国,密计应裨补。
又云好著书,安得一州去。知公趣操异,不为夸腰组。衣锦若还乡,亦当从幕府。
孔武仲 次韵和文潜休日不出
清风入北窗,幽旷谐我心。之子亦宴坐,焚香齐阁深。
平时仙道家,蓬蒿倚瑶林。愿言在相过,小驷驰髒髒。
孔武仲 次韵和文潜休日不出
文潜真可人,壮岁有老心。尘境暂来寄,天机元自深。
鸾凤翥赤灵,亦有鹤在林。冲天期一飞,载骤谢髒飨。


IP属地:江西1楼2024-09-07 16:27回复
    黄庭坚(今江西修水县人)说:“二苏联璧,三孔分鼎”。
    孔武仲(约生于宋仁宗庆历初,约卒于哲宗绍圣末,年五十七岁。徙宣州,坐元佑某夺职,居池州。卒,年五十七。元符末,追复之。所着《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内外制》、《杂文》共百余卷。
    孔武仲(1042~1097),字常父,今峡江县罗田镇西江村人。 ]孔子四十七代孙,孔文仲大弟。
    自幼聪慧好学。嘉祐八年(1063)登进士甲科第六。初授谷城县主薄。历任江州(今江西九江)、信州(今江西上饶)军事推官、湘潭县知县。后任国子监司业、集贤院校理时,奏请朝廷改革科举制度,恢复以诗赋取士,选贤举能。
    元祐六年(1091)七月,以宝文阁待制出任宣州(今安徽宣城)、洪州(今江西南昌) 知州。
    绍圣三年(1096),被免职,定居池州(今安徽贵池县)。从此,专事文学研究,与欧阳修、苏轼、苏辙、黄庭坚等人过从甚密,诗词唱酬,信书不绝。
    孔文仲(1038年-1088年),字经父,今峡江县罗田镇西江村人 [1]。孔子四十七代孙,属于“临江派”。
    孔文仲(1038年-1088年) ,字经父,今峡江县罗田镇西江村人。生于宋仁宗景祐五年,卒于哲宗元祐三年,年五十一岁。
    熙宁(公元1068年)初,以制举对策,力论安石理财训兵之法为非,遂能官。哲宗时,累起居舍人,擢左谏议大夫。又论青苗、免役诸法,改中书舍人,同知贡举。因劳卒,士大夫哭之皆失声。
    苏轼拊其柩曰:“世方嘉软熟而恶峥嵘,求劲直如吾经父者,今无有矣!”文仲著有文集五十卷,《宋史本传》传于世。
    初,文仲与弟武仲、平仲皆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后追贬梅州别驾。元符末,复其官。有文集五十卷。


    IP属地:江西2楼2024-09-07 16:48
    回复
      永乐大典残卷 邵氏闻见录
      孔文仲论曰:颐在经筵,僭横,造请,权势腾口,间乱以偿恩仇,致市井之间,目为五鬼之魁。尝令其助贾易弹,吕陶及造学制诡谬,童稚口虽鄙云云。又曰:颐污下忄佥巧,素无乡行,经筵陈说,僭横忘分,遍谒贵臣,历造台谏,宜放还田里,以示典刑云云。
      永乐大典残卷卷之八千一百六十四   十九庚程   【道命录】
       司马温公荐伊川先生答刂子。正议大夫守门下侍郎司马光,银青光禄大夫尚书左丞吕公著,镇江军节度使检校太傅知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司公事康国公韩绛等答刂子奏臣等,窃见河南处士程颐,力学好古安贫守道,言必忠信,动遵礼义,年逾五十不求仕进,真儒者之高蹈,圣世之逸民。伏望圣慈,特加召命,擢以不次,足以矜式士类,裨益风化,取进止。十一月二十六日,程颐除汝州团练推官充西京国子监教授。元丰八年上。自嘉末,二程先生,倡明道学于河洛之间,四方学士从之者已众。而王荆公得政,方以富国强兵之术用天下,大程为监察御史,议不合罢归补外者,十有六年。时温申二公,皆退居河南,而韩康公为府尹,知其贤也。八年三月哲宗即位,宣仁圣烈皇后同听政。五月二十六日,司马温公起为门下侍郎,而先生亦以宗正丞召末行,得疾卒,年五十有四,其年六月十五日也。文潞公时以太师致仕居洛,题其墓道曰明道先生。而伊川先生其季也。
      先生在经筵容貌极庄,多所规谏。既以天下自任,议论褒贬,无所顾避。由是同朝之士,以文章名世者,疾之如仇,而先生始不安矣。孔文仲劾伊川先生疏。左谏议大夫孔文仲奏:臣闻十尺之囿,必有荆棘,百步之田,必有稂莠;日月当天,必有氛;明圣在御,必有奸邪。谨按通直郎,崇政殿说书程顾,人品纤污,天资忄佥巧,贪黯请求,元无乡曲之行,奔走交结,常在公卿之门。不独交口褒美,又至连章论奏,一见而除朝籍,再见而升经筵。臣顷任起居舍人屡侍讲席,观颐陈说,凡经义所在,全无发明,必因藉一事。泛滥援引,借无根之语,以摇撼圣听,推难考之迹,以眩惑聪明。上德未有嗜好,而常启以无近酒色;上意未有信向,而常开以勿用小人。岂惟劝导以所不为,实亦矫欺以所无有。每至讲罢,必曲为卑佞附合之语,借如曰:虽孔子复生,为陛下陈说不过如此。又如曰,臣不敢子细敷奏,虑烦圣听,恐有所疑。伏乞非时特赐宣问,容臣一一开陈当陛下三年,不言之际,颐无日无此语,以惑上听。而陛下亦必黾勉,为之应答。又如陛下因咳嗽罢讲,及御迩英。学士以下,侍讲读者六七人,颐官最小,乃越次独后问圣体,亻替逾过甚,并无职分。如唐之王亻丕、王叔文、李训,郑讠主是也。亻丕以诗书侍讲,叔文以棋待诏,二恶交踵,终兆永正之乱。讠主以药术用,训以易义进,两邪合踪,卒致甘露之祸。臣访闻,颐有家不及治,有禄不及养,日跨匹马,奔驰权门,遍谒贵臣,历造台谏。其谒贵臣也,暗藉重轻之意,出以语人,收为私恩。及有差除,若合符节是人皆惮惧,而又深德其造台谏也。胁肩蹙额,屏人促席。或以气使,或以术动。今日当论列某事,异日当排击此人。而台谏之中,常有俦类,竭尽死力,如朱光庭、杜纯、贾易之流是也。
        臣居京师近二年,颐未尝过臣门,臣比除谏官,颐即来访臣。先谈贾易之贤,又贺与易同官。遂语及吕陶事。曰:吕陶曾补,司谏命已久闻,今闻复下何也?如此,则贾明叔必不安职矣。明叔者,指贾易字也。臣答曰:何以言之?顺曰:明叔近有文字,攻陶之罪,已数日矣。今陶设为司谏,明叔异议,知耻者也。言既不行,其辞去决矣。公能坐观明叔之去乎?臣曰:将如之何?颐曰:此事在公也,公之责重也。推颐之言,必是与陶有隙,又欲讽臣攻陶,助易也。臣素与颐不相议,只在经筵相遇,又未尝过臣。一旦乃非意相干,说谕如此。陛下以清明安静为治于上,而颐乃鼓腾利口,间乱群臣,使之相争斗于下,纷纷扰扰无有定日。盖缘执事者推举之过,连误知人之明,伏空论正颐罪。傥未诛戮,且当放还田里,以示典刑取进止。八月二日,奉圣旨,程颐差权同管勾西京国子监。


      IP属地:江西3楼2024-09-07 16:48
      回复
        不错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9-10 22: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