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模型吧 关注:12,442贴子:453,705

来藏特暴龙分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继永川龙场景之后,在今年6月份大卫·科伦兹给来藏工作室制作的作品也出货了。这次来藏场景中的物种分别为特暴龙和耐梅盖特母龙,表现的是特暴龙漫步荒野偶遇岩石背后的耐梅盖特母龙巢穴的场景。虽然《史前星球》中并没有这一情节(片中与耐梅盖特母龙接触的是伶盗龙),但该场景和纪录片《史前星球》显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个人私心中也将其当作纪录片的衍生品。本次场景中涉及到两个不同的物种,再加上近期有不少与窃蛋龙类相关的新研究公开以及部分相关概念较为错综复杂,所以这篇分享贴也会是截至目前我写的篇幅最长、花费时长最多的一篇,可能要分两天才能把帖子发完。正巧最近某罗也比较忙,所以当我停下来的时候肯定就是去忙别的事了哈哈。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9-23 07:33回复
    为爱脱裤子下厨、kpweihui285、跟我重名的是谁. . . 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在之前的来藏永川龙篇等分享贴中,某罗已经表达了一个个人认为非常重要的观点:在评价一个原型师某款作品(尤其是场景类型作品)时,作品内容是否能够完成逻辑自洽,并且在合理范围内体现原型师自己对形象或场景元素的设计是很非常重要的标准之一。具体于恐龙场景而言,这里既包括环境元素要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又包括场景中意图表达的故事情节、恐龙的动态和外观形象等是不违背客观规律的(如解剖结构等)。在进行科学复原时除了要准确表达出物种的特征和对应采用的观点外,原型师是完全可以进行合理的美学创作来实现“角色风格化”的,其中当然也包括一些拟人化的神态设计或者在场景中设计“戏剧化”的情节。
    就我个人而言后面二者尤为重要,因为这能直观地体现出作者在完成作品时倾注心血的多少。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虽然在设计场景和动态时题材撞车可能在所难免,但是有了上面的这些要素我们就可以知道哪些作品有被认真思考,而哪些又只是得过且过甚至只是“拙劣的模仿”。当然,人非圣贤,我们不可能要求一个人所有的作品都完美无瑕或能让所有人都喜欢,但我们可以在作品中感受到作者是否有认真的态度。所以在这篇分享贴中我也会以上面的思路来展现内容。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9-23 07:35
    回复
      2025-08-21 17:23:1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和之前的永川龙类似,本款场景同样由群内投票选择场景和动态,最终选择了结合1号和10号场景制作,而相较于最早的初稿,最终版的场景也几经修改才“定型”。在1号和10号的场景中,现在在威吓的耐梅盖特母龙分别采用的是趴窝和站立的姿态,所以当时我跟张总建议了可以让大卫将站立的耐梅盖特母龙做出威吓的姿势(如图三),这样更能增加场景的戏剧性和遐想空间,同时形成了动与静的对比。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9-23 07:39
      回复
        试想一下,这只面对特暴龙本应毫无反抗之力的耐梅盖特母龙明知毫无胜算,也会对面前的庞然大物威吓以保全巢中的蛋,颇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感觉。所以说我很喜欢贵哥将这套场景称为勇士VS“勇士”,一方面是在说这只勇敢的耐梅盖特母龙,一方面则是包含了勇士特暴龙的种加词。除此之外你也可以将这只耐梅盖特母龙的威吓状态理解为向同伴报警,因此吸引了特暴龙的目光;还可以认为是特暴龙在将眼神聚焦在这只个体之后它才进行威吓,这就让场景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9-23 07:41
        回复
          除了这只站立的耐梅盖特母龙,我还非常喜欢这只斜着脑袋看向特暴龙的个体。虽然是白模,但是依然能感受得到那种疑惑和好奇的神态。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9-23 07:43
          回复
            当然这时可能就有模友说了:为什么反而是离特暴龙最远的个体最先发现对方(又或者是特暴龙最先发现最远处的耐梅盖特母龙)呢?这就是场景中斜向上的岩石的作用了:对于特暴龙来说这些耐梅盖特母龙都在岩石的背面,只有当它爬到一定高度时才能发现背面的耐梅盖特母龙,而离石头最远的当然是最早被发现的。这就类似于我们在远眺大海对向过来的船时我们最先是看到它的桅杆一样。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9-23 07:44
            回复
              这幅设计稿的动态显然是对捷克画家Zdenek Burian画作的致敬(图二)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9-23 07:50
              回复
                在拿到实物之后,由于在原本的设计中3号和5号耐梅盖特母龙的后肢和部分翅膀是嵌套在巢穴中的,所以后肢部分部位在建模中被省略了。后来来藏工作室这边又根据玩家的建议重新优化,让大卫将这两只小龙完整剥离后重新打印、翻模并补发给了需要的玩家,下图为修改前(灰色)后(奶黄色)的3号和5号进行对比。不得不说,来藏的售后还是让人放心的。不过,即便是新发的巢穴,与耐梅盖特母龙身体接触的蛋依然是保持原样的,这一点我倒是可以理解:毕竟树脂不是活物,如果这部分蛋做成完整的可能就比较难表现出耐梅盖特母龙羽毛将蛋盖住的效果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9-23 07:54
                回复
                  2025-08-21 17:17:1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在大体说完设计方向和一些小插曲之后,我们可以正式聚焦于模型本身的复原了。先来看看耐梅盖特母龙(Nemegtomaia)。耐梅盖特母龙的正模标本最早于1996年由小林快次发现,并在2004年被吕君昌博士等人命名为新属新种:巴氏耐梅盖特龙(Nemegtia barsboldi种名用于纪念蒙古古生物学家巴思钵);但在2005年发现该属名已经被同样发现于当地的另一种介形纲生物使用,因此又在原属名后加上了“maia”,意为“耐梅盖特好妈妈”,最终定名为“耐梅盖特母龙”,目前被归类为窃蛋龙科河源龙亚科(Heyunanniinae)。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9-23 07:59
                  回复
                    吕君昌博士(1965年—2018年10月9日病逝)曾为河源龙、振元龙、虔州龙、汝阳龙、达尔文翼龙等50余种恐龙与翼龙命名,其中于2002年发表的河源龙被认为开启了广东地区的恐龙研究。出于对吕君昌博士的纪念也是我购入这款场景的原因之一。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9-23 08:02
                    回复
                      昵称为“Mary”的耐梅盖特母龙标本MPC-D 107/15,该标本保存了蛋巢和一个被认为是亲属的骨骼,这也使得耐梅盖特母龙成为第四种被发现于蛋巢之上的窃蛋龙科物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9-23 08:08
                      回复
                        在耐梅盖特母龙还没有被正式命名的2002年,吕君昌博士等人就已选择它作为窃蛋龙类的代表与鸟类的相似性进行比较,并认为耐梅盖特母龙实际上比驰龙科等类似鸟类的恐龙更与鸟类接近,并以此提出了窃蛋龙类实际上是不具备飞行能力的鸟类而不是非鸟类恐龙,并强调恐龙与鸟类之间的界限越来越难以界定(当时将该物种称为“机灵龙新未定种”,Ingeniasp.)。当然,目前的普遍观点还是将窃蛋龙类归类为非鸟恐龙,近年的研究显示窃蛋龙类位于廓羽盗龙类(Pennaraptora)的基干位置,与鸟类的亲缘关系仅次于恐爪龙类(Deinonychosauria)。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9-23 08:09
                        收起回复
                          “机灵龙”也发生了类似前文耐梅盖特母龙的更名状况,其属名“Ingenia”已经被一种线形动物们物种使用,所以在2013年“机灵龙”被Easter等人更名为为“雌鸵龙”(Ajancingenia)。而到了2018年,Gregory Funston等人指出Easter对“雌鸵龙”重新描述的论文中出现了一些“学术道德问题”(如抄袭等),虽然该属种不至于无效,但他们出于避免道德伦理困境的考虑认为应该将“雌鸵龙”归入河源龙属中,因此杨氏“雌鸵龙”成为了河源龙属下的第二个物种;也因此“河源龙亚科”有时又被称为“雌鸵龙亚科”(当然也有分类版本将该亚科并入至窃蛋龙亚科中)。另外,将“Ingenia”称为“机灵龙”应该是错译,巴思钵等人在建立该属名时其实指的是蒙古巴彦洪戈尔省的荫贞喀布尔(Ingen Khoboor)洼地。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9-23 08:22
                          回复
                            在兽脚类恐龙中,窃蛋龙类的头骨可谓非常特殊(例如相对缩短的颅骨),先来看看耐梅盖特母龙的头部。在正模标本MPC-D 100/2112中保存了几乎全部完整的头骨,头部最显眼的特征应该是由前颌骨和鼻骨构成的拱形头冠,头冠前缘几乎与头冠上缘垂直,另外耐梅盖特母龙的骨质外鼻孔在头骨靠上的区域。耐梅盖特母龙的眼眶占头骨比例较大。和其他的许多窃蛋龙科类似,耐梅盖特母龙的吻部短,而且形状有一些类似于鹦鹉的喙,下颌前部会向下弯曲。相信有很多模友都有注意到:在一些张开嘴的窃蛋龙科复原作品中,常常会看到口腔内有一对从上颌内壁向下的齿状凸起,这一对实际上是腭的一部分(并非指腭骨),并非真正的牙齿(因此可以被称为“伪齿”)。在耐梅盖特母龙中,这一齿状凸起由部分上颌骨和犁骨共同组成。在一些学者的复原理念中,窃蛋龙的角质喙/嘴鞘也可能包裹这一部位,在后文某罗将详细说明。
                            耐梅盖特母龙的正模标本MPC-D 100/2112头部。耐梅盖特母龙是目前唯一已知具有头冠的河源龙亚科物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9-23 08:30
                            回复
                              2025-08-21 17:11:1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耐梅盖特母龙上颌腹面。其中v为犁骨(vomer),t为齿状凸起(tooth-like process)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9-23 08: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