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吧 关注:40,491贴子:191,694

想写一部《再续资治通鉴》,起自洪武元年,终于上皇传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0-10-27 13:44回复
    自己顶一下。有史书爱好者吗?随便说两句哈


    2楼2010-10-27 13:46
    回复
      2025-08-12 05:15:0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你的志向很好。


      3楼2010-10-27 15:56
      回复
        可以试试,看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不就把明朝写活了吗?而且还掀起了历史热。


        IP属地:广东4楼2010-10-27 17:43
        回复
          呵呵,此言甚善。吾之所好,欲成一书,如通鉴者,不断年,直书事耳。


          5楼2010-10-28 09:27
          回复
            但愿不是其他野史的重述,支持楼主。


            IP属地:上海6楼2010-10-28 21:31
            回复
              呵呵,再此先谢过各位了哈


              7楼2010-10-29 20:08
              回复
                回复:4楼
                回复:6楼
                    我想6楼说出了我的心里话。《明朝那些事》写的是给小老百姓看的,我想像司马光一样,写出正史的味道。
                    下面我说说我对修史的看法。《资治通鉴》一个很大的局限性就是他的评论,因为他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进行的。我想现代人应该更加能透析历史吧;还有,尽量精写事,少评论或者不评论。晚清以来,新名词迭出,这给文言文写作带来了很大的阻碍,但是我们看看《清史稿》,就会发现,用一种“古今体”写未尝不可。古代多写皇帝“幸”哪里哪里或者是谁谁谁升官,我认为这不能反映出历史的真实进程,不如略去,而改成“是月,京九线始通车”等有意义的事。呵呵。


                8楼2010-10-29 20:19
                回复
                  2025-08-12 05:09:0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你太有勇气了……不过工程量也太大了吧,哈哈,已经有《国榷》了,明朝的那段就不用再写了……满清大肆修改史料,估计清朝这段会很困难……国朝遮掩前朝历史,所以前朝的事情很难明辨……国朝嘛……所以,劝你,还是省了这份心吧……儒生是古非今,就是和今的大环境有关的吧,比如司马代魏,士大夫以空玄逃避高压……


                  9楼2010-10-30 19:14
                  回复
                    回复:10楼
                    《续资治通鉴》、《红楼梦》后四十回等都没有超过原著,这很正常。我给我想写的书取名《再续资治通鉴》,就是说要让中国的通史能够有一个完整的系统。吸取《通鉴》的体裁,但是做必要的改变。很难用文言文写出现代史,最主要的原因是现代史中很多名词都是新产生的。但是我认为用文言文写出现代史是可以的。还得想想啊,呵呵


                    13楼2010-11-01 20:39
                    回复
                      鄙人才疏学浅,竟然没有读过《国榷》,真是汗颜啊。不过好在清朝以后的编年史还没有出来啊,那还有写作的空间。这是第一次这么多人来我发的帖子里发言,先谢谢各位的关注了,呵呵。


                      14楼2010-11-01 20:52
                      回复
                        我们不但需要陈寅恪,王国维这种继承历史的人,也需要像楼主这样敢於超越历史的人,最近楼主这样有传道之心的越来越多,这样真的很好。


                        IP属地:陕西17楼2010-11-02 01: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