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说一下软科排名的方法:上榜需进入前50%(C+及以上),C+也就是该学科综合实力基本达到博士点的门槛,参评数量多的学科可能需要B-才能达到博士点门槛,至于能不能申请得到另说。
具体学科分析,见图一
1、信息与通信工程。去年39,今年40,下降1位属于正常波动,但是等级却从B+掉到了B,排在陕西第4,四邮四电第7。
2、管理科学与工程。去年79,今年66,上升13位表现不错,等级从B-升到了B,排在陕西第4,四邮四电第6。
3、电子科学与技术。去年48,今年46,上升2位正常波动,等级B-保持不变,排在陕西第4,四邮四电第6。
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去年94,今年103,退步9位幅度较大,等级保持B-不变,排在陕西第7,四邮四电第8。
5、马kszyll。去年未上榜,今年141,等级B-,陕西第7,四邮四电第6。
6、网络空间安全。去年34,今年37,小幅退步3位,有点意外,毕竟刚拿博士点。排在陕西第4,四邮四电第8。(南邮31重邮33杭电34桂电36西邮37,差距很小)
7、软件工程。去年76,今年62,涨幅14位进步很大,等级保持C+不变,但是离B-仅差1位。排在陕西第3,四邮四电第6。
计算机和网安拿了两个老八,其他上榜学科都避免了老八位置,说明西邮在软件方向还做得不够。整体硬件实力大于软件实力,电子信息类实力大于计算机类实力。
学科排名对申请博士点有很大用。根据目前大环境和趋势,个人认为下一轮2026年申请,应该聚焦光学+智能+电子信息专博+管理科学。
1、优先智能而不是计算机。计算机申请明显过热,申请条件难,开设院校多,竞争难度大。反而人工智能博士点,属于新学科而且上面支持力度大,西邮整合计院、通院物联网系+信息工程系、理院应用数学系的资源即可。
2、优先光学而不是电子。光学青基老师多,周期内的大纵向、科技奖、成果转化等均要优于电子,所有电子多沉淀几年,29年申请也不急,确保一次成功。整合电院光电系、理院应用物理系部分、通院通信工程系部分资源即可。
3、聚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点。管科属于工学和管理学交叉学科。整合经管院、邮政院资源,有四大青人才1人,交通部人才4人和多名省级人才。软科排名去年B-,今年B,实力也完全具备博士点水准。
4、电子信息专博,基于现有3个信息类博士点和7个信息类硕士点,下轮ok的。

具体学科分析,见图一
1、信息与通信工程。去年39,今年40,下降1位属于正常波动,但是等级却从B+掉到了B,排在陕西第4,四邮四电第7。
2、管理科学与工程。去年79,今年66,上升13位表现不错,等级从B-升到了B,排在陕西第4,四邮四电第6。
3、电子科学与技术。去年48,今年46,上升2位正常波动,等级B-保持不变,排在陕西第4,四邮四电第6。
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去年94,今年103,退步9位幅度较大,等级保持B-不变,排在陕西第7,四邮四电第8。
5、马kszyll。去年未上榜,今年141,等级B-,陕西第7,四邮四电第6。
6、网络空间安全。去年34,今年37,小幅退步3位,有点意外,毕竟刚拿博士点。排在陕西第4,四邮四电第8。(南邮31重邮33杭电34桂电36西邮37,差距很小)
7、软件工程。去年76,今年62,涨幅14位进步很大,等级保持C+不变,但是离B-仅差1位。排在陕西第3,四邮四电第6。
计算机和网安拿了两个老八,其他上榜学科都避免了老八位置,说明西邮在软件方向还做得不够。整体硬件实力大于软件实力,电子信息类实力大于计算机类实力。
学科排名对申请博士点有很大用。根据目前大环境和趋势,个人认为下一轮2026年申请,应该聚焦光学+智能+电子信息专博+管理科学。
1、优先智能而不是计算机。计算机申请明显过热,申请条件难,开设院校多,竞争难度大。反而人工智能博士点,属于新学科而且上面支持力度大,西邮整合计院、通院物联网系+信息工程系、理院应用数学系的资源即可。
2、优先光学而不是电子。光学青基老师多,周期内的大纵向、科技奖、成果转化等均要优于电子,所有电子多沉淀几年,29年申请也不急,确保一次成功。整合电院光电系、理院应用物理系部分、通院通信工程系部分资源即可。
3、聚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点。管科属于工学和管理学交叉学科。整合经管院、邮政院资源,有四大青人才1人,交通部人才4人和多名省级人才。软科排名去年B-,今年B,实力也完全具备博士点水准。
4、电子信息专博,基于现有3个信息类博士点和7个信息类硕士点,下轮ok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