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10年没回凤城了,这次回来竟然发现凤城几乎和十年前一模一样,顶多是商铺换了许多,各类建筑老旧了一些,加之萧条了许多。老火车站,步行街,苏华苑都明显人气不如从前了。
以前也许是因为自己还小,所以倒也没觉得凤城太小,如今再回凤城,竟然觉得这个城市原来这么小(非嫌弃之意),以前没注意的是,凤城原来只有双向四车道的马路,马路太窄,小汽车很多,所以车挺难开的。
以前常去的小小书店、夫妻面店、还有一中附近的几家小餐馆还都在。步行街的地下商场是什么时候关闭的?我只记得十几年前在步行街中间有个小面摊(靠近现在唯郡的位置),摊主做的手擀面配上酸酸辣辣的面汤,加上海带丝和花生米,每次都让我吃的一干二净。后来修地下的时候搬走了,就再也没吃过了。
以前最喜欢下了火车,走去凤泽附近吃点饭,然后走上凤凰桥(如果是冬天能看到二道河上的溜冰场),穿过广电大楼和市府,到小小书店里转一转(之前这附近有一家阿吉家快餐,吃过几次)再走到步行街慢慢逛,再买点冰糖葫芦或者烤地瓜,坐公汽去草河或者走去一中,以前在路上好像也总能看到一些同学或者老师。
读书的时光总是枯燥无聊的,那时候无聊时最喜欢看窗外,那时候总是对外面的世界充满期待,也憧憬着一切都会越来越好,可事实上,事物的发展并不一定是螺旋式上升的,也许十几年前的凤城反而更好吧。
高三以前,我“胸无大志”,只想着在省城或是邻近的大城市读个大学。以前我唯一的娱乐方式几乎只是看电视,所以我喜欢看电视,就想着大学毕业后来凤城电视台上班,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就很好。我的班长听了我的“梦想”后向我说,她想趁年轻多奋斗,老了再回凤城。后来看QQ空间,她去了白俄罗斯留学,我的另外一些同学也有去美国、澳门和南方,大多数也都去了省城和临近的大城市,留在凤城的可能寥寥无几吧。至于我,高三了才想着要远走高飞,等真飞远了,就真的几乎没再来过凤城了。
凤城真的只是个小城市,可乡音总是亲切的,乡味也是最可口的,多年未见凤城,中秋一见,感觉真好。
ps:因为突然想起这个吧,就进来看了下,结果没想到这个吧现在这么荒凉了……本来只是想随便写几句关于凤城的变化,没想到就啰啰嗦嗦敲了这么一堆字,大半夜的自娱自乐也无可厚非。还记得以前这个吧里有几个吧友是常见到的,有辽东大风、大山哥、还有点赞狂魔苏了流年等等,id应该没写错,其它的也有眼熟的,只是一时想不起名字了。
以前也许是因为自己还小,所以倒也没觉得凤城太小,如今再回凤城,竟然觉得这个城市原来这么小(非嫌弃之意),以前没注意的是,凤城原来只有双向四车道的马路,马路太窄,小汽车很多,所以车挺难开的。
以前常去的小小书店、夫妻面店、还有一中附近的几家小餐馆还都在。步行街的地下商场是什么时候关闭的?我只记得十几年前在步行街中间有个小面摊(靠近现在唯郡的位置),摊主做的手擀面配上酸酸辣辣的面汤,加上海带丝和花生米,每次都让我吃的一干二净。后来修地下的时候搬走了,就再也没吃过了。
以前最喜欢下了火车,走去凤泽附近吃点饭,然后走上凤凰桥(如果是冬天能看到二道河上的溜冰场),穿过广电大楼和市府,到小小书店里转一转(之前这附近有一家阿吉家快餐,吃过几次)再走到步行街慢慢逛,再买点冰糖葫芦或者烤地瓜,坐公汽去草河或者走去一中,以前在路上好像也总能看到一些同学或者老师。
读书的时光总是枯燥无聊的,那时候无聊时最喜欢看窗外,那时候总是对外面的世界充满期待,也憧憬着一切都会越来越好,可事实上,事物的发展并不一定是螺旋式上升的,也许十几年前的凤城反而更好吧。

高三以前,我“胸无大志”,只想着在省城或是邻近的大城市读个大学。以前我唯一的娱乐方式几乎只是看电视,所以我喜欢看电视,就想着大学毕业后来凤城电视台上班,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就很好。我的班长听了我的“梦想”后向我说,她想趁年轻多奋斗,老了再回凤城。后来看QQ空间,她去了白俄罗斯留学,我的另外一些同学也有去美国、澳门和南方,大多数也都去了省城和临近的大城市,留在凤城的可能寥寥无几吧。至于我,高三了才想着要远走高飞,等真飞远了,就真的几乎没再来过凤城了。
凤城真的只是个小城市,可乡音总是亲切的,乡味也是最可口的,多年未见凤城,中秋一见,感觉真好。
ps:因为突然想起这个吧,就进来看了下,结果没想到这个吧现在这么荒凉了……本来只是想随便写几句关于凤城的变化,没想到就啰啰嗦嗦敲了这么一堆字,大半夜的自娱自乐也无可厚非。还记得以前这个吧里有几个吧友是常见到的,有辽东大风、大山哥、还有点赞狂魔苏了流年等等,id应该没写错,其它的也有眼熟的,只是一时想不起名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