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回 恐怖的20页剧本
我最终在完成第三部20页剧本后,选择了放弃。原因在于,我认为有血有肉的角色在20页的剧本里无法得到充分的展现。剧本中的角色都是些似曾相识的模式化人物……而且,由于篇幅限制,无法描绘出大量人物的全貌。要在20页内刻画出群体中的个体,这根本是不现实的。
此外,在开始写作之前,就必须预设好剧本的结尾场景。
有时,一些杰出的编剧会夸口说:“我是从结尾开始逆向编写剧本的。”但要达到那个预定的结尾,需要有活生生的角色。他们必须怀着怎样的心情,被迫走向那个既定的结局呢?人类的情感是复杂多变的。在抵达编剧强加的结局之前,角色们的情感可能已经变得麻木,或者极度反感,最终只能被塑造成编剧笔下刻板的形象。
更别提设置伏笔了……在剧本前半部分看似毫无意义的场景,在后半部分突然变得重要起来……在20页剧本中,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在20页剧本中设置伏笔,可能仅仅描写伏笔就能把20页占满。
换言之,对我来说,20页剧本无非是一场谁都能看懂的、模式化人物机械地活动其中的糟糕短剧,或者一段小品。
短剧和小品固然有佳作,比如被誉为短剧天才的星新一,我自然知晓他的名字。
但如果让星新一在20页内完成作品,他恐怕也会感到为难。小品或短剧或许可以简单粗暴地传达“人性就是这样”,但要细致描绘人类微妙的情感波动,则要困难得多。
因此,我尝试以现实中发生的事情为基础,写了一个没有任何故事情节、没有任何事件发生的剧本。这可以说是我尝试的第3.5个20页剧本。
故事是这样的:在“剧本研究所”的学生中,有一个年轻且罕见的长发女性(当然,她比我年长)。有一天,她突然剪了短发。
由于她突然剪了个短发,大家都很惊讶,问她剪发的原因。她回答说:“我想换个心情,而且长头发打理起来太麻烦了……”
如果以这个事实为素材写剧本,女性的心理状态应该是主题。她剪掉了让任何人都引以为傲的长发,这背后肯定有一段戏剧性的故事。
但我意识到,我无法写出一个我从未有过任何交往、甚至几乎没说过几句话的女性的心情。
于是,我让两个与这位女性毫无关联、而且看起来不太可能与女性有交集的男研究生登场。
他们两人都很闲,在其中一个男人四畳半大小的房间里闲逛。
由于没有特别的话题,他们开始谈论在“研究所”偶然遇到的那位剪了头发的女性。
剪头发这个行为需要相当的决心。他们猜想,是不是因为“失恋”……不能原谅甩了这么漂亮女孩的男人……或者是为了切断对已故恋人的留恋而剪了头发……两个男人开始对这位几乎没说过话的女性展开无尽的妄想。
他们甚至想象她的日常生活(早上几点起床……一天洗几次澡……?睡觉时穿什么……?是卡通睡衣,还是成熟一些的睡袍),自顾自地为这位女性妄想出各种情绪,就像她的恋人或保护者一样交谈。
我让这两个人的对话占据了不止20页,甚至60页,但仍然没完没了。他们不停地谈论着这位没有任何变化的女性,直到其中一人突然意识到……“我们真闲啊……我们和那个女孩一点关系都没有……”
另一个人也回过神来,“啊……真闲啊……”
两人深深地叹了口气……
我终于在这里画上了句号。
读过这个故事的“研究所”学生们都笑了,有的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则哭笑不得。
老师说:“虽然有点长,但这样的剧本也未尝不可。”
但作为作者的我,认为这种消磨时间的剧本是不应该存在的。
在“研究生”中,有一个女生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感情,低头不语。她就是那位剪了头发的女性本人。
我向她道了歉。
“对不起,因为没有东西可写,碰巧你剪了头发……”。
她本应该因为成为剧本的素材而感到不快,但可能因为我立刻道歉,她苦笑着说:
“真的只是一时兴起,因为打理起来太麻烦了,所以剪了头发……”
事实是否如此,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让我结识了一位比我大两岁的女性朋友。在“研究所”里,我们被认为是一对很般配的情侣,虽然我们只是朋友。毕业后我们仍然是朋友,直到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互发贺年卡。
对我来说,写20页剧本的好处,大概就是结识了那位女性。
传统的剧本练习对我没有帮助。
我并不是想说20页剧本练习的坏话,也不想挑起争端。这个方法能够延续半个世纪以上,一定有它存在的理由。
只是,它不适合我。关于这一点,我想在下次再详细谈谈,然后结束关于20页剧本的话题。
……未完待续……
●昨天的我(近况报告)
虽然很不情愿,但我又去参加了一个葬礼。
我凝视着朋友的遗像,突然有了一个奇怪的想法。
为什么葬礼上的照片大多是人死后不久的近照。
大多数人年老后才去世,所以照片中的他们看起来老了,疲惫了。
他们生前活跃的时候,应该有着更加年轻和充满活力的面孔。
我希望记忆中的故人是他们最辉煌时期的样子,难道只有我这么想吗?我自己在二十多岁时,也一定不是现在这样掉牙(正在治疗)的老先生。
在葬礼上,我特别为那些我很久没见过的女性感到难过。
我见过的她,一定不是这样一个老妇人。
百年之恋,在葬礼上轰然崩塌,真是难以忍受。
葬礼上的照片,至少应该是她健康时期的照片。
……当我这么说的时候,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
本人可能不会介意,但留下来的家人、朋友、熟人当然比照片上的人要老,葬礼上都是些疲惫的面孔。
据说这是因为照片上的人和留下来的人之间的平衡会失调。
原来如此,葬礼不仅仅是为了故人,也是为了那些留下来的人。
但我真的希望,如果我死了,那些可能会来吊唁的女性朋友,能够看到我大约二十岁时的照片。不过,也许根本没人会来吊唁……
(05.09.07)
我最终在完成第三部20页剧本后,选择了放弃。原因在于,我认为有血有肉的角色在20页的剧本里无法得到充分的展现。剧本中的角色都是些似曾相识的模式化人物……而且,由于篇幅限制,无法描绘出大量人物的全貌。要在20页内刻画出群体中的个体,这根本是不现实的。
此外,在开始写作之前,就必须预设好剧本的结尾场景。
有时,一些杰出的编剧会夸口说:“我是从结尾开始逆向编写剧本的。”但要达到那个预定的结尾,需要有活生生的角色。他们必须怀着怎样的心情,被迫走向那个既定的结局呢?人类的情感是复杂多变的。在抵达编剧强加的结局之前,角色们的情感可能已经变得麻木,或者极度反感,最终只能被塑造成编剧笔下刻板的形象。
更别提设置伏笔了……在剧本前半部分看似毫无意义的场景,在后半部分突然变得重要起来……在20页剧本中,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在20页剧本中设置伏笔,可能仅仅描写伏笔就能把20页占满。
换言之,对我来说,20页剧本无非是一场谁都能看懂的、模式化人物机械地活动其中的糟糕短剧,或者一段小品。
短剧和小品固然有佳作,比如被誉为短剧天才的星新一,我自然知晓他的名字。
但如果让星新一在20页内完成作品,他恐怕也会感到为难。小品或短剧或许可以简单粗暴地传达“人性就是这样”,但要细致描绘人类微妙的情感波动,则要困难得多。
因此,我尝试以现实中发生的事情为基础,写了一个没有任何故事情节、没有任何事件发生的剧本。这可以说是我尝试的第3.5个20页剧本。
故事是这样的:在“剧本研究所”的学生中,有一个年轻且罕见的长发女性(当然,她比我年长)。有一天,她突然剪了短发。
由于她突然剪了个短发,大家都很惊讶,问她剪发的原因。她回答说:“我想换个心情,而且长头发打理起来太麻烦了……”
如果以这个事实为素材写剧本,女性的心理状态应该是主题。她剪掉了让任何人都引以为傲的长发,这背后肯定有一段戏剧性的故事。
但我意识到,我无法写出一个我从未有过任何交往、甚至几乎没说过几句话的女性的心情。
于是,我让两个与这位女性毫无关联、而且看起来不太可能与女性有交集的男研究生登场。
他们两人都很闲,在其中一个男人四畳半大小的房间里闲逛。
由于没有特别的话题,他们开始谈论在“研究所”偶然遇到的那位剪了头发的女性。
剪头发这个行为需要相当的决心。他们猜想,是不是因为“失恋”……不能原谅甩了这么漂亮女孩的男人……或者是为了切断对已故恋人的留恋而剪了头发……两个男人开始对这位几乎没说过话的女性展开无尽的妄想。
他们甚至想象她的日常生活(早上几点起床……一天洗几次澡……?睡觉时穿什么……?是卡通睡衣,还是成熟一些的睡袍),自顾自地为这位女性妄想出各种情绪,就像她的恋人或保护者一样交谈。
我让这两个人的对话占据了不止20页,甚至60页,但仍然没完没了。他们不停地谈论着这位没有任何变化的女性,直到其中一人突然意识到……“我们真闲啊……我们和那个女孩一点关系都没有……”
另一个人也回过神来,“啊……真闲啊……”
两人深深地叹了口气……
我终于在这里画上了句号。
读过这个故事的“研究所”学生们都笑了,有的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则哭笑不得。
老师说:“虽然有点长,但这样的剧本也未尝不可。”
但作为作者的我,认为这种消磨时间的剧本是不应该存在的。
在“研究生”中,有一个女生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感情,低头不语。她就是那位剪了头发的女性本人。
我向她道了歉。
“对不起,因为没有东西可写,碰巧你剪了头发……”。
她本应该因为成为剧本的素材而感到不快,但可能因为我立刻道歉,她苦笑着说:
“真的只是一时兴起,因为打理起来太麻烦了,所以剪了头发……”
事实是否如此,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让我结识了一位比我大两岁的女性朋友。在“研究所”里,我们被认为是一对很般配的情侣,虽然我们只是朋友。毕业后我们仍然是朋友,直到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互发贺年卡。
对我来说,写20页剧本的好处,大概就是结识了那位女性。
传统的剧本练习对我没有帮助。
我并不是想说20页剧本练习的坏话,也不想挑起争端。这个方法能够延续半个世纪以上,一定有它存在的理由。
只是,它不适合我。关于这一点,我想在下次再详细谈谈,然后结束关于20页剧本的话题。
……未完待续……
●昨天的我(近况报告)
虽然很不情愿,但我又去参加了一个葬礼。
我凝视着朋友的遗像,突然有了一个奇怪的想法。
为什么葬礼上的照片大多是人死后不久的近照。
大多数人年老后才去世,所以照片中的他们看起来老了,疲惫了。
他们生前活跃的时候,应该有着更加年轻和充满活力的面孔。
我希望记忆中的故人是他们最辉煌时期的样子,难道只有我这么想吗?我自己在二十多岁时,也一定不是现在这样掉牙(正在治疗)的老先生。
在葬礼上,我特别为那些我很久没见过的女性感到难过。
我见过的她,一定不是这样一个老妇人。
百年之恋,在葬礼上轰然崩塌,真是难以忍受。
葬礼上的照片,至少应该是她健康时期的照片。
……当我这么说的时候,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
本人可能不会介意,但留下来的家人、朋友、熟人当然比照片上的人要老,葬礼上都是些疲惫的面孔。
据说这是因为照片上的人和留下来的人之间的平衡会失调。
原来如此,葬礼不仅仅是为了故人,也是为了那些留下来的人。
但我真的希望,如果我死了,那些可能会来吊唁的女性朋友,能够看到我大约二十岁时的照片。不过,也许根本没人会来吊唁……
(05.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