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吧 关注:8,863贴子:79,995
  • 0回复贴,共1

慢性胃炎并非都是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慢性胃炎病程较久,不论浅表性或萎缩性炎症,按其临床表现,一般均有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木虚有脾胃气虚或胃阴亏虚,有的呈气阴俱虚。标实的基本病理因素是气滞,胃中气滞或兼肝气郁滞。气滞久则形成郁热;气滞津凝,而生湿浊;气滞久则导致血擦。此外,寒邪或食积也是常见的诱发病理因素。因此,治疗慢性胃炎必须重在辨证,据证用药。如果认为“炎”即是“热”,一见胃炎就一概用清热药,那就是极大的误解,就是背离了中医治疗原则
运用清热方药治疗本病,大致有以下几种适应证,并据此而选择适当的药物,
(1)气郁化热证:主要表现为胃脘胀痛、灼痛,食后痞胀、嘈热,口苦而干,大便干,舌苔薄黄等症。宜用化肝煎、芩蒲饮加减。常用药如青皮、陈皮、丹皮、山栀、浙贝母、黄芩、佛手片、蒲公英等,理气与清热同用。
(2)阴虚胃热证:由阴虚而生郁热,胃阴虚是其本,郁热是其标。主要表现为久病,食少,形体消瘦,舌质干红,或光红,胃脘痞胀、有灼热感,口干欲凉饮,脉象细数等症。治宜养胃阴而兼清热。常用沙参麦冬汤加减。药如北沙参、麦门冬、玉竹、石斛、芦根、生地、知母黄芩、石见穿、蒲公英等。
(3)湿热中阻证:因气滞生湿、湿郁化热占多。主要表现为舌苔黄腻,口苦而黏,食欲不振,胃院胀满等症。治宜化湿清热。用药根据湿与热的偏胜而定,一般的湿热并重者,厚朴与黄连同用,或厚朴、炒苍术与黄连、黄芩同用。另外,据证选用化湿、清热之品,酌配行气消滞等药物。若胸脘痞闷较甚、恶心欲吐者,黄连配半夏、干姜,或黄连配苏叶等,苦与辛合苦辛通降。
鉴于慢性胃炎病位以胃为主,病久脾胃之气必受其戕,故一般应注意:用清热药不可过于苦寒、中病即可、勿多用久用;养阴勿过于滋腻,以免窒滞胃气;配用理气药勿辛燥太过,以防助热耗津。
关于胃镜病理所见,可供辨证参考,如确有热证,胃黏膜充血、糜烂显著者,适当加用102 你茶潘脾肖病幅证经验集粹热之品。如证属脾胃气虚、中虚胃寒、肝胃气滞者,虽有炎症病损,亦不可更多地运用清热 物,免致有损脾胃,加重寒凝气滞。如证属脾胃气虚、中虚胃寒、肝胃气滞者,虽有炎症病损,亦不可更多地运用清热 物,免致有损脾胃,加重寒凝气滞。总之慢性胃炎的“炎”,绝不就等于热。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10-17 22:1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