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前文说了,原著不专业的地方,今天你也要做到专业。
比如服化道等“再现历史”的问题,原著可以吊儿郎当,可是今天做事却不行。
电影当然不必百分之百还原商周,否则观众怕也接受不了,但要有强烈的商周的元素和韵味。
不能一眼明清对吧。《封神》原著里,官员动不动是身穿大红袍,当文官的梅伯是“身穿大红袍”,打仗的闻太师也是“身穿红袍”,放电影里当然不行。
在电影里,服装纹饰融合了商周青铜器和玉器的元素。妲己的服装,有十多个画师准备设计稿,并参考了唐的白描画卷和东晋人的《女史箴图》。
这并不是说黄蓉、王语嫣的服装也要这样搞。只是说一个专业的态度。还有音乐,使用了编铙、编磬、筑、篪、竽、埙、建鼓等63种商代乐器。
这等于是重现了三千年前的交响乐。这种专业的劲头我是羡慕的。
拍金庸,能把莫大先生的胡琴曲子谱几句出来也好啊,二胡总比编铙、编磬简单多了吧。说到这里,大家可以看一个短片《何以封神》,讲了许多拍摄的细节和幕后故事。
不光导演,质子团的成员也有出镜。看到导演背后那个“另类的封神榜”,长到放不完的密密麻麻的名单,非常触动。作为一个写字的人,我们一台电脑就能工作了,但电影不一样,要成千上万人协作,付出无数辛勤汗水,还不一定有聚光灯,更多时候都是默默无闻。当然,也感谢推出这个片子的中国平安,把这些幕后的故事发掘出来。平安基本上把全部篇幅都留给了电影,自己站在角落,毫不抢戏。我还记得在2020年时,平安就拍过一个片叫《中国月亮》,致敬了金庸,说:“我们失去了江湖上最伟大的侠客,那个人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当时看得眼眶湿润。粉丝是有记忆的,这些抚慰,我们是会一直记得的。
今年他们又有一个片,叫《平安橙》,拍了中国各地的橙子、腊鱼、灯笼、红叶、夕阳等很美的橙色元素,被网民叫做“收集了一波橙色山河”。再加上这个新出炉的封神主题的片子,也是很有情怀。
我想,他们内部一定有个“中国故事”的铁粉团队吧,才会年年如此。还是那句话,讲“中国故事”其实没那么复杂,但一定不可能是坐享其成。一定不是前人写出来了,现成的IP,现成的剧情,后人随便乱拍两个月,打出“传统文化”的旗号,就可以摘桃子。假如连马都不会骑,怎么好意思拿商周故事摘桃子?导演乌尔善他们的这个态度,既是很高的标准线,也是应有的及格线。越是伟大的蓝本,就需要越专业地去对待。
金庸有点小漏洞,《封神》原著吊儿郎当,都不是拍不好的理由。
就好像生活,必定千疮百孔,但有态度的人,一样可以活得很精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