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原著吧 关注:13,477贴子:457,900
  • 11回复贴,共1

转:六神磊磊——明朝人给商朝人封神,凭什么能顶流五百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


IP属地:湖北1楼2024-10-19 11:37回复
    一听到一句话:金庸拍不好,因为金庸小说是报纸连载,漏洞多,不如现在作家写得严谨认真。本身就有漏洞,又不让“魔改”,怎么拍?今天认真回应一下。远的不说,咱们可以对比一下封神。金庸小说再有漏洞,总没有前辈《封神演义》漏洞多。写小说的时候再随便,也没有《封神演义》的作者那样吊儿郎当。人家乌尔善拍《封神》怎么拍卖座、拍出圈的呢?说明白了《封神》,就说明白了金庸。


    IP属地:湖北2楼2024-10-19 11:38
    回复

      你不妨想象一下,一个拍封神的导演拿着原著。
      但凡是想拍个稍微严肃点的正剧,那第一时间他就是凌乱的。
      作为名著,《封神演义》可不只是几处历史差错的问题,是根本就没、有、历、史……说好听点,作者很有“松弛感”。
      它说的是商周的故事,但注意,这本书里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商周。全书除了比干、姬发几个人名外,从制度、典章、礼乐,到服饰、器具、文艺,都没有商周。
      相反,商周没有的它倒是都敢有。典型的比如道教、佛教,商周压根没有,小说里却有套牌的阐教和“西方教”,还打得挺热闹。还有大楼房,有金銮殿,有丞相,有大夫,有“一品夫人”,有“三纲五常”,甚至姜子牙打仗还“一声炮响”,商周都有炮了,古罗马瑟瑟发抖。
      说到艺术和文学,居然还有宝塔(汉代传入),有琵琶(魏晋传入),通天教主居然拿出渔鼓(宋代)来打人。对了,还有七言诗。姜皇后吟出了明朝人于谦的诗:“粉骨碎身俱不惧,只留清白在人间”。
      纣王居然写七言律诗调戏女娲。事实上七言诗是一千二百年后魏晋时出现的,律诗则是一千六七百年后南朝和唐朝的东西。
      此外,《封神》的作者还经常打破传统,无视所谓典籍,根据需要随便给神仙和历史人物换单位、换阵营。如果没有现成的,那就现编一个。老子成了大师兄,元始天尊成了二师兄,又给他们安排了个师父叫鸿均老祖。至于“三清”尊号,则又被剥夺了,成了所谓老子的战斗化身。
      燃灯佛成了昆仑门下,观音成了太乙真人的师姊妹,然后观音、普贤、文殊又从阐教改投了西方教,跳槽了。
      假如要比传统文化的精度和水准,《红楼梦》可以让《封神演义》先抢跑一千米。你就想要拍成正剧它难不难。古人放飞自我没问题,那叫传统文化;但你导演放飞,大家就会说你不专业,和你没完。


      IP属地:湖北3楼2024-10-19 11:39
      回复

        所以怎么办?
        一个老词儿,去粗取精。
        古人不专业的地方,你要专业;古人专业的地方,就要用今天的手段去放大、加强,显得更专业。
        《封神演义》什么地方特别好?
        第一个词就是想象力。
        咱们别觉得背几句诗词才是宝贵的,想象力也是最宝贵的。
        一个民族,没有传统,就没有过去;没有想象力,就没有未来。
        正因为《封神演义》作者不是什么考据专家、历史学者,又不上网,不怕骂,所以就更没有束缚,天马行空,就跟徐克拍金庸一样。里面的斗法眼花缭乱,感觉像十个郭德纲坐一起搞“头脑风暴”。
        “哼哈二将”,一个鼻孔喷白光,一个嘴巴哈黄气,流感打法,所向无敌;土行孙、张奎遁地杀人,却最怕“指地为钢”术;对付番天印,要四面宝旗,得分别到四个大厂去借;打神鞭最擅长开颅手术,却打不得“封神榜”无名之人……
        这些千奇百怪的玩法和设定,比《魔戒》之类的西方斗法复杂无数倍。相比之下,后者只是拿着魔杖,喊几句巴拉巴拉的咒语,乏味多了。就是那句话,古人专业的地方,今天的人要更专业。
        所以你看拍成《封神》电影,文戏再多、再满,也绝不在想象力上做阉割。据说电影的视效工作整整花了近四年时间。仅一个雷震子,为了实现书上的“面如青靛,牙齿横生,身躯长于二丈”,就有堆积如山的设计稿、渲染稿。还专门花了几个月,研究怎么让雷震子起飞更自然。
        还有魔家四将,电影里每一个都放大成巨人,给你更强烈的视觉冲击。这就是为什么电影结尾的预告片里,四将虽然只出来十几秒,却特别撩人。
        我看很多孩子都种草了,还说得出四将的法器青云剑、混元伞、风火琵琶、锦毛皮卡丘。
        这就是想象力的魅力击穿了次元壁,穿透了时空。


        IP属地:湖北4楼2024-10-19 11:39
        收起回复

          除了想象力,《封神演义》第二样闪光的东西是什么?
          我觉得是反抗精神。
          别看小说台词挺水,婆婆妈妈好多道德说教,可它却有一股子精气神撑着,那就是反抗精神。
          注意到没,四大名著,居然有三部是讲反抗的。
          宋江反抗,孙悟空反抗,贾宝玉其实也是反抗。这种不畏压迫、不屈不挠、追求公平正义、渴望自我舒展的精神,一样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和传承。
          《封神演义》一开篇,硬骨头苏家就反抗了,喊出最热血宣言:“冀州苏护,永不朝商!”
          然后武成王黄飞虎反抗了,哪吒反抗了,姜子牙反抗了,武王反抗了。
          并且《封神演义》的反抗有一个闪光点,就是为了家人拼命。和《三国》不一样,封神里的这些权贵、枭雄打仗,居然不是为了土地、人口、权势,几乎都是为了亲人。
          苏护造反,是父亲保卫女儿。黄飞虎造反,是为了被纣王凌虐的妻子和妹妹。伯邑考、雷震子救文王,是儿子救父亲。
          它展现了一个主题,爱远比暴力更有力量。
          不要把“中国故事”想得太复杂,这就是中国故事。
          电影里,一开篇就是苏护造反的大场面。虽然戏份很少,但仍然让苏家人喊出了“永不朝商”。在人物处理上,也没有黑化苏家,而是给予了他们强悍、英勇的形象。
          最核心的“质子团”故事,则成为了反君权、反**、反PUA的集合。
          我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让质子团肌肉发达、能征善战、十项全能?何以要骑马训练成百小时,练成驯马师水准?除了保证演出真实好看外,还有一个深层次原因:让他们的反抗有深度。质子团的反抗,不是弱者的别无选择,也不是莽夫的一时冲动。而是健全、强悍、聪慧的个体的主动觉醒和回归。他们对纣王的反抗,是经历了崇拜、顺从、质疑、痛苦之后的决然摈弃。比如姬发,在经历了苏全孝之死、龙德殿弑父、比干挖心等事件,每一次他都在思考,也都在成长。
          终于,在结尾一镜到底的长镜头里,他从朝歌纵马回西岐,诀别了纣王,也诀别了过去的自己。
          《封神》电影的小剧情是有不少缺憾的,但是反抗的主题是立得住的,姬发等的人物弧光是到位的。


          IP属地:湖北5楼2024-10-19 11:41
          回复

            前文说了,原著不专业的地方,今天你也要做到专业。
            比如服化道等“再现历史”的问题,原著可以吊儿郎当,可是今天做事却不行。
            电影当然不必百分之百还原商周,否则观众怕也接受不了,但要有强烈的商周的元素和韵味。
            不能一眼明清对吧。《封神》原著里,官员动不动是身穿大红袍,当文官的梅伯是“身穿大红袍”,打仗的闻太师也是“身穿红袍”,放电影里当然不行。
            在电影里,服装纹饰融合了商周青铜器和玉器的元素。妲己的服装,有十多个画师准备设计稿,并参考了唐的白描画卷和东晋人的《女史箴图》。
            这并不是说黄蓉、王语嫣的服装也要这样搞。只是说一个专业的态度。还有音乐,使用了编铙、编磬、筑、篪、竽、埙、建鼓等63种商代乐器。
            这等于是重现了三千年前的交响乐。这种专业的劲头我是羡慕的。
            拍金庸,能把莫大先生的胡琴曲子谱几句出来也好啊,二胡总比编铙、编磬简单多了吧。说到这里,大家可以看一个短片《何以封神》,讲了许多拍摄的细节和幕后故事。
            不光导演,质子团的成员也有出镜。看到导演背后那个“另类的封神榜”,长到放不完的密密麻麻的名单,非常触动。作为一个写字的人,我们一台电脑就能工作了,但电影不一样,要成千上万人协作,付出无数辛勤汗水,还不一定有聚光灯,更多时候都是默默无闻。当然,也感谢推出这个片子的中国平安,把这些幕后的故事发掘出来。平安基本上把全部篇幅都留给了电影,自己站在角落,毫不抢戏。我还记得在2020年时,平安就拍过一个片叫《中国月亮》,致敬了金庸,说:“我们失去了江湖上最伟大的侠客,那个人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当时看得眼眶湿润。粉丝是有记忆的,这些抚慰,我们是会一直记得的。
            今年他们又有一个片,叫《平安橙》,拍了中国各地的橙子、腊鱼、灯笼、红叶、夕阳等很美的橙色元素,被网民叫做“收集了一波橙色山河”。再加上这个新出炉的封神主题的片子,也是很有情怀。
            我想,他们内部一定有个“中国故事”的铁粉团队吧,才会年年如此。还是那句话,讲“中国故事”其实没那么复杂,但一定不可能是坐享其成。一定不是前人写出来了,现成的IP,现成的剧情,后人随便乱拍两个月,打出“传统文化”的旗号,就可以摘桃子。假如连马都不会骑,怎么好意思拿商周故事摘桃子?导演乌尔善他们的这个态度,既是很高的标准线,也是应有的及格线。越是伟大的蓝本,就需要越专业地去对待。
            金庸有点小漏洞,《封神》原著吊儿郎当,都不是拍不好的理由。
            就好像生活,必定千疮百孔,但有态度的人,一样可以活得很精彩。-完-


            IP属地:湖北6楼2024-10-19 11:42
            回复
              像是封神三部曲的软文
              封神三部曲电影有加分项也有减分项,一路过来十分坎坷,目前面临的困境是多个演员塌房(第一部许多票房是女粉贡献的,演员塌房影响很大)
              封神影视化难度高,ip的纯爱好者少,看热闹的消费潜力却大
              封神的生命力还会继续,在垃圾作品成堆下依旧有望出现爆款


              IP属地:浙江7楼2024-10-20 09:3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