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虎妈式育儿,又开始被美国家长关注、被模仿了呢?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可能和越来越低的大学录取率。10年间肉眼可见越来越低的藤校录取率,从接近10%持续下滑到3%-5%,而申请人数却越来越多,残酷的厮杀激起了原本就忧患意识强的亚裔,继而让原本更松弛的白人家庭加入内卷之战。「前1%的人和其余99%的人同样努力,中上阶层孩子上大学不再像以前那么容易,而是需要面对来自国际学生的竞争。」
至于名校敲门砖的活动、特长、竞赛、标化成绩,更是不得不让更多家长化身虎妈去一手规划。畅销书《我在上东区做家教》中,毕业于哈佛、如今在纽约富人区做着金牌家教的作者观察到:家长们热衷把孩子塞进精英私立学校,但孩子的资历却不足以胜任高难度的学术课程,于是家里成为孩子们习以为常的「第二课堂」,几乎每一门课以及SAT、ACT都有一对一家教,一到周末更是无缝衔接,从早满满排到晚。「家长们并不愿意让孩子放弃任何一项活动,仿佛孩子一闲下来,就会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他们的课后时间全部被填满,他们没有一刻喘息的时间。」这些美国虎妈们和蔡美儿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有妈妈一遍遍撕掉女儿的作文让她重写,只因为14岁女儿眼中朱丽叶与罗密欧的恋爱观「不符合正确答案」,最后按照她的观点写了一篇,反而被老师打回来了。
除了学习之外就是体育。有人为了进入藤校扎堆去练更小众的壁球,有人被寄予厚望拼命往奥运会竞争;有人被妈妈要求飓风天都要去网球俱乐部报到。还有孩子打到脑震荡,或者肩膀永久性损伤,再也无法在大学里打球。不管孩子出现了任何心理问题,「只要他们还在通往藤校的路上,一切都不是问题。」「孩子们祈祷着受伤,因为这样就可以得到休息——用受伤换来休息(a break for a break),这是我从未想过的事情。」于是,越来越多中上阶层父母成为拼学术、拼鸡体育、拼鸡活动的虎爸虎妈,陷入经济学家口中的「地毯式老鼠赛跑」,去争夺为数不多的大学名额。
蔡美儿在接受《纽约客》作者采访时就说,她发现越来越多人不想承认自己有虎妈的一面,但他们给孩子的各种比赛投入大量的时间,鸡血程度一点不低。在耶鲁大学法学院任教多年,蔡美儿还觉察到她的学生也发生了变化。十几年前她写书时,觉得自己像个「孤独的疯子」,人们不理解她,觉得她让女儿一遍遍练钢琴简直是个魔鬼。而现在,她看到这种情况变得越来越普遍。「名牌大学的录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竞争力,这培养了一种极其不健康的文化。我从学生身上看到了这种文化的缺点,其中一些人似乎比过去的学生更精疲力竭。有些事情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因为所有这些压力都走在一条无处可去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