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吧 关注:92,879贴子:1,153,004
  • 4回复贴,共1

【论道】超越本体论,破时空二相,悟本无生灭(长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此篇只是方便法,为了确信后能够知止。
先从本体论角度把道看作元物。那一物未生或一切灭尽时道又是什么?道是真空能够妙有,是第一因(可以参考真空零点能、虚粒子对)
【如果把道看作一切的本体,那么此时的本体便是真空,无一物,无动静,无时间空间,无气、形、质之混沌,亦非理、气、象之浑沦。
太极元气,函三为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在没有时间尺度的衡量下,您能想象从无到有是一瞬还是多久吗?它就这样发生了。
至此,如果仍把道看作本体,那么这本体是空还是有?它呈现空既是空,呈现有既是有。其实道的重点也不在空有,而在于心,“就是如此”才是道。虽然相性一如,但相性未分之人,只是范范而谈。
另外!大部分人是活在相续相之中的,认为世界是连续变化的,那么你可以想象自己其实是活在空有不断交替的世界中吗?既意识也是间断的,如同幻灯片一样,你可以在无意识时认识到一切都不存在吗?你怎么确认这样的世界?这里只是提出一种可能(当然也有相关的心理学实验作论据,不多说),让大家更深刻的认识到一切知识都是从经验开始的、是基于人的感性活动的。
【我则更愿意只言道的妙性,亦是自然本有,一切变化之灵机。盖太极者,本然之妙也,动静者,所乘之机也,阴阳是能自分,物体是以自成,实是一以贯之的真理,至此理事圆融,事事无碍矣】
我虽然扬弃本体论更喜欢这种本有论,但每个人经历不同认知不同,大家随缘取用达及心安就好。
楼下还有两种破时空二相的方便法,随缘取用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11-10 10:18回复
    破时空二相——
    在认识时空前,我们首先要认识到一点,我们只是在头脑中揭示意识对象,而并非对象本身。如我们所知道的苹果,只是感官上被给予的多样性之统一体。(知性意识自发地对感官印象进行加工,如何自发?道也,本来如是)
    那么,我们所知道的时间是什么?
    站在世间法的角度来看,苹果腐烂是时间变化还是物质变化?结合第一段,分清意识幻相和感官印象。我们通过感官印象和知性意识认识到苹果腐烂这一过程,无论是宏观上还是微观上。我们从这一过程中认识到时间,实际我们是从感知印象中加工出一个名为时间的幻相。
    我们通常想象一条延伸至无限的线来表象时间序列,鲜苹果、干苹果、烂苹果等等感性素材被同时串联在时间线上以认识苹果腐烂这一过程,但我们忽略了一点,这条线的各部分是同时存在的,而时间的各部分却总是前后相继的。
    日常生活中,时间是一切直观得以在我们心中产生的主观条件。所有一般现象、既一切感官对象都在时间中,并地处于时间的关系中。但时间不是独立存在的东西,也不是附属于物的客观规定,它既不像苹果一样能被我们感知,也不是神佛一般成为以意识为质料的幻相,而是【感性直观的纯形式】
    【在这种纯形式中,现象的一切杂多通过某种关系而得到直观。如果我从一个物体的表象里把知性所想到的东西如实体、力、可分性等除开,再把属于感觉的东西如颜色、味道、硬度等等也除开,那么我从这个经验性的直观中还留下某种东西,既广延和形状。时间与空间】
    楼下还有一法破时空相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11-10 10:19
    回复
      2025-08-02 13:41:0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从初生婴儿到时空二相
      首先注意一点!虽然思维对感性素材进行了加工,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就都是由思维所产生,假如我将本该归之于现象的东西弄成了只是幻相,那将是我自己的罪过(实践中,如果没有独立于我之外的那个存在刺激我的感官,那一切思维就成了空泛的形式,这里不再作一元论的假设玩那种同一质呈象的假设,因为那名为物质的缘合万物的质料是超验的,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思维本就是实践的观念形式)
      在过去,我们一直认为大脑在思维时先天的便具有空间形式,并以此种思维架构容纳万物,也曾以为初生婴儿笨拙的动作是因为存在那么一个名为灵魂的主体在适应载体。
      实际上,当初生婴儿尝试触碰它物时并不是每次都能成功,这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在这一感性活动中,婴儿的运动能力(平衡能力、协调能力等)得到提升,空间感就此发生,知觉上的前后左右逐渐产生,意识的空间形式由此展开(像不像道生一,一生二。至此全是出世间法,是入本心从意识层面去破知见的)
      同样,感官世界中日月交替,物变心移。面对不断变化的视觉影像,婴儿有了“比对心”(意识的时间形式,由混沌思维到线性思维、理性思维的开端。实修中如果意识能够复归婴儿,玄关是可以同时打开的,有缘破法我执的话可以体验到)
      在群体生活期间,婴儿意识自发地承接感官印象(最初的没有名性之分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性素材)进行比对、分类(范畴化),渐渐分出你我,知道时空。
      到这里大部分人仍然无法破时空相,因为感官给予的东西太真实了,我们总是陷入颠倒见,下意识的认为看到的摸到的东西都是自身之外实存的(实际是经过了己内反应的,意识呈现的),我们总会问,灵魂是什么,物质是什么?超越感官的真相又是什么?甚至以经验知识妄想道、真如、物质、灵魂、气、神等来异化对自我的规定(实际是意识对自己的异化,心同道一般,本来清静自在,不净不垢,无生无灭,无一物,无前后,无过去未来,能成万有,能呈万相。想象飞碟在星海中穿行,复制它,密密麻麻一万枚。想象飞机在海上飞行,路过地面,路过高山,可以看到画面并非相续,与之相关的海、地、山等元素是在思维框架中一个加上去的,而在海地山切换时所呈象转瞬即逝,念念而不可得)。自我意识只是因缘所生法而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终归于无。道无形无相,本无生何以死,至此知止。
      这里提一嘴,狼孩这样脱离社会生活的是没有自我意识的,大脑也无法完全成长。自我意识是从观察同类开始的,婴儿成长中不断区分事物形成自我意识,在两岁左右其独立的意愿增强,但其大脑有效处理挫折的能力却有限,总是会哭。到了青少年时期,大脑理性部分还没发展出控制冲动的能力,所以孩子们经常冒险。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11-10 13:29
      回复
        以感性存在论的角度来看,一切存在都是对象性关系的存在,一切知识都是从人的感性活动(既经验)开始的,是基于人的感官印象的,我们所研究的并非事物本身,而是经过了己内反应的意识对象。心既物,物既心。
        所以化学也好,物理学也好,所揭示的并非事物自身的物理属性,而是人和事物打交道的这一方式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11-13 07:17
        回复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11-13 07: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