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吧 关注:2,935贴子:11,517
  • 0回复贴,共1

从《矛盾论》到股票减持市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近来,在读教员在1937年8月写的《矛盾论》这篇文章,因为个人的水平有限,大多数时候看着还是非常吃力,一方面是知识储备问题,另一方面是对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情况,知之甚少导致的。
虽然如此,我依旧逐字逐句的阅读,直到 矛盾的普遍性 这一章节,突然的联想到了工作上的事情,不禁来了兴致,遂成此文。
大到阶级斗争,小到工作开展,这里面都是存在运动性的矛盾。
以股东减持这个事情来说,我们要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股东减持的想法和监管部门的管理策略,永远是主要矛盾,怎么减持只是次要矛盾。
知道了主要矛盾,那接下来就是找出解决主要矛盾的方法。
在2023年8月27日《减持新规》落地后,窗口指导接手管理至今,成了现在的核心问题。
监管可能考虑:
1. 需要维护国内资本市场的稳定和提升信心,内生原因则是需要让社保基金这类维稳机构有利润,现在经济数据的情况也是有目共睹,另算上美国的政策调整需要缓冲期;
2. 上市公司质量参差不齐,大股东和机构大量卖出会影响市场信心,从而进行窗口指导,直到市场恢复到预期水平或监管达到预期效果。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在说,减持市场短期不会恢复正常态势的原因之一;
3. 需要在国际市场建立公信力,吸引更多外资进入国内资本市场;
......
股东更多考虑则是:
1. 价格已经达到预期,需要卖出;
2. 年底的额度不用,明年会重置,需要卖出;
3. 对明年的市场不太看好,需要卖出;
4. 基金产品到期,需要卖出;
5. 改善生活,需要卖出;
6. 离婚,需要卖出;
......
这是作为普通人或者从业者都可以看到的,最普通、最常见、最平常的问题。
既然矛盾无法避免,我们能做的就是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
曾经出现过的短暂方法包括:
1. 可转债
2. 质押违约协议转让
3. 可交债
4. 法拍
5. 16年减持新规前的大宗交易,之后的兜底代卖
发展到2023年8月27日后的协议转让代持、买断。
这些业务类型都是从特殊机会逐步演变成常规业务,这期间有小部分嗅觉敏感的人获得了相当不错的财务回报。
减持这个行业会往哪里去?
究其根本,我们必须研究监管的基本态度以及在各个不同市场阶段形成的特点。
简而言之。就是监管的力度、侧重点、市场环境变化,由此形成不同特点下的种种特殊管理措施,不研究这些,就不能了解监管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特殊关系。
还必须研究那些尚未深入地研究过的,或者新冒出来的具体业务形态,如果只是千篇一律地使用一种自以为不可改变的模式到处硬套,这就只能使工作遭受挫折。
我们从事业务的人,不但要在各个矛盾的总体上,即矛盾的相互联结上,了解其特殊性,只有从矛盾的各方面着手研究,才有可能了解其总体轮廓,由此才能把握后续业务形态的演变,做到先声夺人。
每一个业务形式推演应该是实在的非臆造的,需要结合发展过程去看,毕竟它们都是不同的,我们的研究必须着重这一点,且必须从这一点开始,在研究问题中,不要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要全面地看问题,具体分析情况。
离开具体的分析,就不能认识任何矛盾的特性,也就是新生的业务类型。
列宁说:“要真正地认识对象,就必须把握和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媒介’.....防止僵化”。
实操上就是监管条例如何变化、变化原因、市场情况反馈、机构应对,效果反馈等等。
如果我们不去注意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我们就不能适当地处理事物的矛盾,就不能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就像上述我说的几种业务类型,在当今的监管环境下已经成为过去式,或者说即将成为过去式。
像协议转让的监管敞口就越来越小,不论是买断还是代持,当然,这个业务并不会消失,只是会从特殊变常规而已。
毕竟,监管的态度是要风险可控,不是要他消失。
以后会不会消失,那不好说,但可以预期的是会有新生的事物来替代他成为增长点。
后来者,如果还想从老的业务上获取丰厚的经济回报,恐怕需要极其好运了。
市场只会对于先知先觉者,报以最优厚的回报。


IP属地:广东1楼2024-11-15 14:2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