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te吧 关注:938,196贴子:31,889,798

回复:【长期更新】在你月没什么迹象的初唐组——李世民和他的小伙伴们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演义小说中的道士李靖
在大量的演义小说作品中,李靖多以足智多谋的军师和会法术的道士形象登场,类似《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
比如在《大唐秦王词话》第二十回,因敌军郑仙妃会使法术,唐俭去朝廷奏让李靖出马(唐俭一直干跑腿活),以狗血和秽物破其法术将其擒拿。
第四十一回,也有筑坛祈暑的描写:李靖下关,私看夏王屯的营寨。看罢,复回关上,带了梁建方、于筠,挑选三千健卒,来至苍龙山,观瞻方位,相度地形,取离宫赤土,筑坛祈暑。怎见得?
  台高九尺,阶叠三层。习轩辕之制,遵风后之仪。挂二十八宿旗幡,列八门遁甲方位。每一门竖红旗八面,按六十四卦。左环青龙,右立白虎;前布朱雀,后安玄武。正南离宫,用六人头戴金冠,身穿红袍,手执金戟,前列一人,红愤绯衣朱履,手执紫丝鞭,驾驭火龙。东西南北,每列红旗七面,中央放朱红桌,上摆列着金护香盒,神符令剑。正是:斡旋天地神功手,整顿山河辅圣明。
  筑坛已毕,李靖军师斋戒沐浴,择日道扮登坛,焚香作法,拜表天庭。
  登坛三日,借九夏炎暑,并为三伏之热,祈祷已毕下坛。端的诚心感格,连朝酷热,自然比往日不同,炎威懊气,烁日流金!
  烛龙衔火御长空,火云焰焰凌霄红。煎砂烂石海波沸,骄阳酷日天无风。草木焦枯山翠绝,田畴四野皆分裂。万方如在火炉中,塞上征夫衣挂铁。
另外在《说唐》中,也有李靖与白猿所化的弥天道人斗法,最后用师父的捆仙绳将其擒获的故事,后来殷齐二王(李建成和李元吉)在汤饮中下泻药毒害秦王众人,也是李靖及时赶到以丹药救治。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24-11-25 13:39
收起回复
    演义小说中有关于李靖用兵方面的描写
    李靖的战法这里不多讲,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道家相关的典籍里,都记载说是九天玄女传授李靖兵法(兵法谓玄女战术也。卫公李靖用九天玄女法是也。)
    在罗贯中所写的《隋唐两朝志传》中,便有李靖破萧铣和阴山破突厥的相关描写,熊大木的《唐书志传通俗演义》中亦有类似的描写,以下截取一段:
    李靖三军赶二十里方回,杀得胡骑尸首蔽野,血流成河。程名振等各上其功。靖曰:“胡贼尚众,且彼城郭坚固,一时难以攻打。今颉利败穷,走入铁山屯守,必不出战。铁山路径险绝,人马不堪行。近闻向导者说,内通辽东大路,若逼他紧急无他计,必将奔投高丽,为患尤猛。如今且将人马退去凤凰坡屯扎,差人约李世勣人马,出其背而袭之。伺其力竭,自成擒矣。”众人然之。即将人马退屯凤凰坡。
    《大唐秦王词话》中,关于李靖的用兵描写,更是显得算无遗策,带有神秘色彩:
    秦王问李靖:“吾兵到此日久,粮草不多,难以久住。如今用何计策,可破秦兵?”李靖说:“今日不可发兵,待臣定下了计,埋伏人马,这回交战,要取胜回朝!”即传将令,着刘弘基领一支兵,埋伏在周山下圩西北。殷开山领一支人马,暗藏火炮、火铳、神枪,从山僻小路,抄过秦兵寨后埋伏。“明日只听我山顶上放起号炮,就发兵分头掩杀,一面放火烧其营垒!”令段志玄、长孙顺德领一支人马,伏于大周山谷口,以截秦之救兵。调遣已毕,众将受了计策,各人全装披挂,点齐军马。到四更时分,埋锅造饭,领兵出了营门,分头埋伏去了。李靖又调马三保、长孙无忌、高士廉、唐俭、武士护众将,领二万人马,保主公亲自出战。其余总管,带领军士镇守辕营。李靖向秦王附耳低言,如此如此,秦王说:“我知道了!”
    因此也能看出,演义小说中的李靖不止会法术,其身上军事指挥官的一面亦有保留,就像《三国演义》的诸葛亮一样。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24-11-27 13:00
    收起回复
      雨神李靖
      与大众所熟知的《封神演义》中的陈塘关李靖或者是《西游记》中的托塔李天王不同,李靖在民间信仰中,一开始是作为雨神。
      故事要从李复言的《续玄怪录》说起,这本小说集里收录了一个李靖行雨的故事。故事讲述李靖因为打猎在山里迷了路,留宿一户人家,没想到这户人家是行雨的龙,但因儿子有事外出,龙母便请求李靖帮忙,李靖骑上青骢马拿着行雨器(小瓶子)飞到天上,念及村人有恩情,忘了龙母嘱托(降一滴),一连连降二十滴,结果致使村子覆灭,龙母一家受罚,龙母担心龙师前来又考虑没什么东西相赠,便送李靖奴仆(一个表情温和一个怒气冲冲),李靖最后挑了看起来怒气冲冲的奴仆离开。出去之后屋子不见了,走了几步,奴仆也消失了,村子已经被水淹没。
      故事的最后说李靖后来虽然战功很大,但始终没做到宰相,是因为没选温和的奴仆,颇有一种天命如此的感觉。
      从唐代开始修建的李靖庙就络绎不绝,民间把李靖当成是执掌风雨的神明,如在南宋张自明所写的《仁济庙加封敕牒碑》中描述:照得本县敕赐仁济庙,乃唐卫国公李靖香火。武德中,讨平辅公祏,邑人德之,相与立祠于县西之玉磬山,今六百馀载。蒙本朝节次加封,以至王爵,凡遇祈祷,雨旸随即感应,本县寄居士民,列状陈乞王爵与妻及男,加封爵号。
      另还有元代芜湖县令欧阳选所定的芜湖古八景之一的神山时雨:山上丛祠李卫公,阿香唤起满山风。只因行雨瓶无尽,翻觉凌烟阁未空。百战阴灵余翠蔼,一嘘元气湿青红。当年误入神龙穴,赢得天瓢助化工。
      由此可见,李靖不单单只有后世与毗沙门天融合的托塔李天王信仰。如果从雨神这个角度另辟蹊径创作,也不失为一种新意。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8楼2024-11-29 15:55
      收起回复
        名相房杜
        房玄龄和杜如晦有关的传说故事比较少,但在《续玄怪录》中也收录了一则。
        说房杜二人未显贵时,曾一起从周地到秦地去,途中住在敷水的旅店里。晚上对坐着吃酒肉,有两只长着黑毛的手从灯下伸出来,好像在请求什么,两人就各自拿了一块肉放到那手里。过了一会又伸出来,像是捧着东西的样子,于是两人又各自斟了一杯酒给他,然后就不见了。两人吃完饭睡觉以后,到了二更,听到街上高喊王文晸连续不断,忽听到一人在灯下回应,呼喊的人说:“正东二十里村民请神,酒食很丰盛,你去不去?”灯下的人回答说:“我已经酒足饭饱了,有公事去不了,劳烦你告诉我。”喊的人说:“你总是饥肠辘辘的,哪里来的酒肉。你又不是官吏,哪里来的公事,为什么要说谎?”灯下的人回答道:“阴间官吏派我来侍奉二位相国,承蒙他们赐我酒肉,所以我不能去。若是平时,我就跟你去了。”呼喊的人告辞而去。房杜二人很高兴,意识到自己会当上宰相,后来他们一同入了京城,果然被皇帝任命为宰相。
        这个故事和李靖行雨的故事有点像,都是讲发迹的一种征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0楼2024-12-01 20:52
        收起回复
          酿酒大师魏征
          作为历史上有名的谏臣,《西游记》中斩龙王的人曹官,魏征还有一个有意思的身份,酿酒师。
          二凤曾经在喝了魏征酿的酒之后更是写诗赐于魏征。《赐魏征诗》:
          醽醁胜兰生,翠涛过玉䪥。
          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败。
          (兰生是汉武帝时期的酒,玉薤是隋炀帝时期的酒。而魏征所酿的醽醁、翠涛,二凤认为超过了这两种酒,甚至是达到了十年不坏的高超手艺。)
          同样的记载在柳宗元的《龙城录》里亦有记载:魏左相能治酒,有名曰醹渌翠涛,常以大金罂内贮盛十年饮不败其味即世所未有。太宗文皇帝常有诗赐公,称醹渌胜兰生翠涛过玉薤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败。兰生即汉武百味旨酒也,玉薤炀帝酒名。公此酒本学酿于西胡人,岂非得大宛之法。司马迁所谓富人藏万石蒲萄酒数十岁不坏者乎。
          另,在《册府元龟》、《太平御览》等书籍中也记载了二凤破高昌获得酿葡萄酒的故事:及破高昌收马乳蒲桃于苑中种之,并得其酒法。太宗自损益,造酒成,凡有八色,芳辛酷烈,味兼醍盎,即颁赐群臣,京师始得其味。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2楼2024-12-03 20:58
          回复
            尉迟恭的夺槊绝技
            《隋唐嘉话》:鄂公尉迟敬德,性骁果而尤善避槊。每单骑入敌,人刺之,终不能中,反夺其槊以刺敌。海陵王元吉闻之不信,乃令去槊刃以试之。敬德云:"饶王著刃,亦不畏伤。"元吉再三来刺,既不少中,而槊皆被夺去。元吉力敌十夫,由是大渐恨。
            (尉迟恭打仗会夺取敌方兵器将其反杀,后来还和齐王李元吉比试,李元吉更是被夺槊三次。)
            尉迟恭夺槊的绝技也在后世的创作中有体现,如元杂剧《尉迟恭单鞭夺槊》。说唐中亦有尉迟恭夺槊的描写:这单雄信那里是尉迟恭的对手?战不上三合,雄信一槊打来,被尉迟恭一把接往,回手一鞭打来,单雄信把槊一放,空手逃走。尉迟恭一手举鞭,一手拿槊,飞马紧紧迫来,这唤做“尉迟恭单鞭夺槊”。(单二哥你用的武器也是槊)
            一些同创也会把尉迟恭的这项本领当初是技能或者宝具来写,甚至我在一个日本讨论贴里看到有人把尉迟恭和兰斯洛特对照的(骑士不死于徒手是吧)。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4楼2024-12-04 14:42
            回复
              尉迟恭的神奇经历
              在《大唐秦王词话》中,尉迟恭获得武器装备都带有神秘色彩,尉迟恭去投军的途中,先是帮助一户人家降服妖魔:敬德听见声响门开,连忙拿了铁棍,站将起来,闪在一边。定睛一瞧,只见一个形体矮胖、口似血盆、魆黑的怪物。敬德举起铁棍,大喝一声:“业怪休走!”乘势一棍打去。那妖魔伸腰展背,径奔过来,左盘右踅,里滚外撩,寒风凛凛,冷气飕飕,星移斗转,月暗云迷。从三更直打到五更,敬德性如火发,奋勇一棍,拦头打去,正中妖魔。
              后来这妖魔钻到水沟里躲避不见,早上尉迟恭在其消失的地方挖到一块“红心刃铁”。后又遇一老者要用买此铁,老者因为差钱便提出将此铁打造成兵器卖了再给尉迟恭钱,尉迟恭答应了。
              尉迟恭往刘武周处投军,又听得有一水怪作乱,便自告奋勇前去降服:
              散了乡民,敬德结束完备,单等水兽出来。边城霜角动,山寺暮钟鸣。到了二更时分,只听得金龙池内,波翻浪滚,水涌风狂,那兽奔上岸来。敬德举棍就打过去!
              胡敬德急睁睛旁观妖兽,黑模糊毛灿烂口吐烟云。
              竹削耳眼悬星恶过獬豸,牙似钩蹄似铁猛赛麒麟。
              那敬德抡短棍拦头便打,这水兽吼一声卷舌张唇。
              棍逐兽兽咆哮盘旋躲闪,兽吞人人似电左右藏身。
              那敬德长威风妖魔丧胆,这水兽生恶性播土扬尘。
              斗多时星斗暗寒风凛凛,恼英雄心发火抖擞精神。
              尉迟恭降服了水兽,却发现是一匹龙驹:敬德展平生气力,舒过手,喝一声,把鬃领一把攥住,踊身一跃,骑在水兽背上。那水兽被敬德骑在背上。正要往金龙池跳下去,被敬德举棍拦头打下来,往后倒退数十步,就似星驰电闪,跑奔深林。敬德慌忙一只手扳着树,一只手扯出腰间铁索来,把水兽锁在树上,尉迟恭忙举手扳牢大树,向腰间提铁索拴锁龙麟。
              擎木棍觑分明纵横细打,不多时凶恶兽善似羊形!
              那龙驹不是尘凡兽,天遣来扶黑杀神。水兽被敬德打了一顿,就伏了敬德,见影也不敢动。
              后来宋金刚想要驯服这匹马却出了糗,让马跑掉了,尉迟恭一路去找刚好来到了之前要买铁的老者家,那老者已经把铁打造成了兵器(那老者进里面取将出来,果然齐整!铁幞头,红抹额,皂罗袍,乌油甲,狮鸾带,一口剑,两条竹节钢鞭,一杆枪,一张弓,一壶箭。)老者见尉迟恭不会鞭法,又传授他二十四路步战鞭法和三十六路马战鞭法(跑掉的马也正好在老者家),尉迟恭学会之后觉得老者只是缺少铁料钱,不肯把这些装备赊与自己,便骑马告辞而去(尉迟高叫:“老师父,我尉迟赊你这副兵器,容日送钱相酬,幸勿见怪!”)没曾想这段遭遇竟是神仙相助,是奉玉帝旨来相助尉迟恭的(行有二三里之地,只见老者已在前面。半空中,喝一声:“尉迟不要走!且住着听我分付!”尉迟举头一望,云内现出一尊金甲神来!但见:黄金灿烂,锦带飘摇。身穿绛色绣绒袍,手执降魔白玉斧。面如熏枣,三丁掩口皂绒须;声似洪钟,一表身才长丈六。金甲争辉腾瑞雾,乌靴嵌锦踏祥云!
              口称:“吾乃上界六丁神是也!奉玉皇敕旨,将刃铁造成盔甲兵刃,交付与汝!战法俱已传授,目下暂扶刘武周。有日剑鸣鞭爆幞头窄,那时节才遇真命之主!不可违误,牢记在心!”说罢,化阵清风,就不见了。尉迟连忙下马,望空合掌拜谢神圣,上马趱行。)
              这种神奇的冒险和获得武器装备,之前在薛仁贵、郭子仪等人物身上也会出现,算是一种英雄人物获得神兵利器的必经之路吧。而结合《大唐秦王词话》的故事,倒是可以给尉迟恭的鞭设定为神造,坐骑设定为龙种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5楼2024-12-04 15:13
              收起回复
                秦叔宝是冲锋陷阵的猛将
                历史上的秦琼,是可以在万军从中取敌人首级的猛将,《旧唐书》记载:叔宝每从太宗征伐,敌中有骁将锐卒,炫耀人马,出入来去者,太宗颇怒之,辄命叔宝往取。叔宝应命,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万众之中,人马辟易,太宗以是益重之,叔宝亦以此颇自矜尚。
                而且秦琼所使用的枪,和二凤用的弓箭一样,都是异于常规的,《隋唐嘉话》记载:秦武卫勇力绝人,其所将枪逾越常制。初从太宗围王充于洛阳,驰马顿之城下而去,城中数十人,共拔不能动,叔宝复驰马举之以还。迄今国家每大陈设,必列于殿庭,以旌异之。
                (数十人拔不动的巨枪,和二凤的弓箭一样,都成了举行典礼时摆放的仪物)
                也许正是因为秦琼这样冲锋陷阵,使得晚年伤病反复,很难再建功立业了,《隋唐嘉话》:武卫将军秦叔宝,晚年常多疾病,每谓人曰:"吾少长戎马,经三百余战,计前后出血不啻数斛,何能无病乎?"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7楼2024-12-06 13:17
                收起回复
                  秦琼逐渐成为隋唐中心人物
                  事实上,在元杂剧及明朝所著的几部演义小说中,秦琼虽然也展现了勇武,但没有什么自己的个人线故事,相反尉迟恭倒是有自己的神奇冒险,这个状况在清朝褚人获的《隋唐演义》和后面的《说唐》中发生了改变,秦琼早早登场与各路人物相遇,并且一直到李世民登基都占有重要戏份,再往后的评书等也是类似情况。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1楼2024-12-10 12:41
                  收起回复
                    秦琼的武器装备
                    结合演义小说评书等,秦琼所使用过的武器还是比较多的,比如最著名的双锏(还有名为“撒手锏”的绝招),还有虎头錾金枪和吸水提卢枪等。
                    其中这个吸水提卢枪和呼雷豹、夜明盔、柳叶绵竹宝铠原都为四宝将尚师徒的装备,后尚师徒自尽前交与秦琼。
                    (根据《兴唐传》所述,吸水提卢枪扎到地上就能吸出泉水,枪上还挂了铁陀可以抡出去攻击,《说唐》里更是有见血封喉的描述,夜明盔扣开丹凤眼就能射出亮光迷敌人眼睛,而宝铠更是刀枪不入)。
                    值得说的一点是,虽然呼雷豹在演义小说里是尚师徒的坐骑(秦琼原本的坐骑是黄骠马),但是在《酉阳杂俎》的记载中,这匹马本身就是秦琼的:秦叔宝所乘马号“忽雷驳”,常饮以酒,每于月中试,能竖越三领黑毡。及胡公卒,嘶鸣不食而死。
                    而这个竖毡和嘶鸣,或许也是演义小说里呼雷豹扯毛一吼(或者是口吐黑烟)便能把其他马吓得屁滚尿流的能力来源。
                    另外,根据某些演义评书等版本,吸水提卢枪也和项羽所用的八宝陀龙枪同一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2楼2024-12-10 13:22
                    回复
                      三鞭换两锏的演变过程
                      关于秦琼尉迟恭两人的对决,最精彩的故事莫过于“三鞭换两锏”,在宋元杂剧故事里,美良川二人的对战就已经成形。如《薛仁贵征辽事略》中尉迟恭说:“昔美良川,叔宝岂胜恭也。若非主人洪福,涧根底作较子七八个死,怕当时有伏尔之心,咱每两个,今日再敢擗么。”这里已经提到了美良川二人大战,而在《尉迟恭三夺槊》中,秦琼说:“当日我和胡敬德两个初相见,正在美良川厮撞着,咱两个比并一个好弱低高。他滴溜着虎眼鞭飇,我吉丁地着劈椤锏架却,我得空便也难相纵,我见破绽也怎担饶。我不付能卒卒地两锏才飇去,他搜搜地三鞭却还报了。”秦琼打两锏的功夫,尉迟恭打出了三鞭,但没有了下文。
                      而到了明清小说里,版本变得更为繁杂。如《隋唐两朝志传》中,秦琼尉迟恭比并力法,看谁挨得多,尉迟恭挨了秦琼两锏便口吐鲜血,而秦琼挨了尉迟恭三鞭,强忍着把血咽了下去(在后续的创作中,秦琼因为咽下污血落下病根,后来征辽等战役无法再参战),而《隋唐演义》中,则换成了秦琼尉迟恭互换兵器比试打石头,尉迟恭打裂巨石用了三下,而秦琼用了两下(这里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换了兵器之后不应该变成三锏换两鞭了吗),《大唐秦王词话》中,又变换了版本,变成了尉迟恭打伤三将,秦琼打死两将。
                      虽然版本在变换,但是能发现,在创作中,秦琼的地位是逐渐压过尉迟恭的,从一开始的不知谁输谁赢到后面变成是秦琼胜出。后续的评书等也都基本采纳了秦琼胜出的模式。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3楼2024-12-14 13:57
                      回复
                        《大唐秦王词话》中秦琼尉迟恭对战时的描述(基本上穿的拿的骑的都描述了一番):
                        看秦叔宝怎生打扮——戴一顶凤翅盔:猛兽吞头嵌宝珍,银磨四缝巧攒成。视盔砌就团圆月,护顶裁成一片云。飘火焰,簇绯缨,锦鍪凤翅淡金妆。巍巍气象真雄武,皎皎光华耀日明。
                        盔下一条平颔带:一块龟文玉碾成,牢拴绛缕锁盔平。蚕丝茜染绯绯色,螮 谁拈细细绳。喉下扣,颔边分,肩窝两道淡霞生。朱蛇附耳喷红雾,赤蟒沿腮吐火云。
                        穿一领青锦战袍:缕缕冰丝出茧蚕,织成云锦染天蓝。平攒鸾凤销金袄,胜似鹦■绿战衫。缨络袖,缠枝边,花娇叶嫩色鲜妍。将军卸甲归营去,一片青云人洞天。贯一副银锁甲:五色明珠缀锦边,银铺雁翅绿绒穿。宝妆玉带牢牢系,杂彩绒条紧紧拴。欺柳叶,胜连环,玲珑乱摆响珊珊。翻波龟背经霜重,出水龙鳞带雪寒。
                        系一条宝妆带:颗颗明珠细叶丛,万金苍壁也难同。鸦翎琥珀分青绛,祖母珊瑚间绿红。金灿烂,玉玲珑,束袍龙甲助威风。良工镂就斑斓兽,巧匠雕成洒墨容。
                        穿一双软皮靴:四缝穿云软底帮,染成颜色淡鹅黄。麂皮砌就云跟浅,麂鹿裁成吊面长。穿玉凳,步朝堂,昔贤制就配冠衣。践开塞北三冬雪,踏遍山前半夜霜。
                        弯一张画鹊宝雕弓:形势弯环似怪蛟,虎筋龙角两坚牢。铁胎稳衬宜缠束,鹊面匀铺每用胶。青玉扣,戗金梢,惯随将士显英豪。飞鱼袋内斜悬处,新月浑疑下九霄。
                        插一壶雕翎点钢箭:挺挺匀匀上下齐,颈边微束桦桃皮。雕翎妆点迎风迅,朱扣深圆用更宜。通州杆,紫金镵,穿杨落雁打头围。弓开皎月离弦去,一点明星下玉梯。
                        悬一口太阿宝剑:斩将降魔利刃坚,能安社稷静狼烟。暗临黑木蛟螭泣,擎出青霄鬼魅潜。欺巨阙,赛龙泉,光芒直射斗牛间。金妆靶插沙鞘里,上阵常悬宝带边。
                        使一对劈楞简:镔枪磨成利更坚,冲锋戳将敢争先。寒光洼面金丝细,猛兽吞头玉靶圆。生杀气,助威严,斜钻虎眼绿绒穿。都来数尺昆吾宝,立国兴唐三百年。
                        擎一杆火炎枪:久炼成钢火气融,全凭烈焰夺神工。琢磨铦利如银蟒,巧结朱缨似火红。纯锬杆,钻如锋,将军擎处建奇功。梨花乱舞飘寒雪,上下萦回弄晓风。
                        骑一匹呼雷豹:王勒金鞍控紫丝,呼雷斑豹现龙姿。英雄削竹批双耳,奋迅钻风入四蹄。欺獬豸,胜狻猊,口喷红雾汗流珠。千金骐骥奔雷疾,万里神媒掣电飞。
                        尉迟恭怎生披挂——戴一顶铁幞头:巧制凌云足伟观,最能避箭御锋尖。炼成刃铁凭离火,磨琢乌金赖坎泉。偏出类,果威严,他年图画在凌烟。胜如银凤盘双翅,稳似金盔不卷檐。
                        铁幞头下红抹额:半幅香罗巧用工,猩猩血染赛丹枫。犹如晓日升霄汉,好似朝霞丽海东。绯焰焰,绛丛丛,火云一朵现瑶空。壮观武士威仪肃,善助将军胆气雄。
                        穿一领皂罗袍:谁把冰绡墨染乌,旋教织女下工夫。名花朵朵朦胧现,翠叶枝枝惨淡铺。裁剪就,称征车,销金袖裹紫氍毹。半空黑雾笼彪体,一片乌云罩虎躯。
                        贯一副乌油甲:密密排联一簇新,光华内外不沾尘。蛟头龟背烟熏就,锁子连环墨染成。寒雾起,冷光生,浑如北海老龙鳞。乌金砌就遮身宝,上阵偏笼黑煞神。
                        系一条狮蛮带:巧剪金花戏水蛟,满腔镶嵌绿琼瑶。平欺苍玉镶金带,绝胜红绒勒甲绦。拴战铠,系征袍,将军结束逞英豪。一条黑蟒缠彪体,数尺乌龙恋虎腰。
                        穿一双抹绿靴:海兽犀皮软更坚,裁成巧样蹑云端。条条细缝金丝嵌,朵朵云跟缟线盘。行御道,上金銮,斜飞宝凳跨金鞍。行军不畏严霜冷,出塞何愁朔雪寒。
                        弯一张铁胎弓:玉靶金梢不等闲,良工巧制用心坚。高低劲直端然正,上下匀停各不偏。花鹊面,虎筋弦,曾将三箭定天山。常随将士临军阵,稳称飞熊袋内悬。
                        插一壶金星箭:劲杆苗条紫竹青,攒锋似簇满壶星。狼牙利凿追人魄,柳叶尖芒取兽魂。乌犀扣,雁鸿翎,能扶将帅立功名。会看猛虎岩前丧,曾见双雕落紫云。
                        悬一口龙泉剑:造就千将心力劳,纯钢锋利足吹毛。寒光皎皎凝秋水,宝气腾腾射九霄。犀角鞘,彩绒绦,将军悬带趁熊腰。崖前卞子诛双虎,水底澹台斩怪蛟。
                        使一条竹节鞭:竹节匀排虎胫圆,绿绒绦扣腕边悬。宛如北海蛟离穴,却似南山蟒出岩。清虏寇,灭狼烟,受恩曾得觐君颜。坎离锻就纯钢铁,佐定唐朝三百年。
                        擎一杆刃铁枪:刃铁枪横丈八长,曾经百炼锻成钢。铦铦利攥明如雪,皎皎尖锋白似霜。生杀气,长寒光,从教展土任开疆。穿胸常把征人丧,透甲能令战士亡。
                        骑一匹金脊乌龙马:生向天池本异常,浑身泼墨按乾方。卷潮风势归蹄速,接尾金辉透春黄。妆玉勒,饰雕鞍,一声嘶入战争场。乌龙顿断黄金锁,黑虎掀翻白玉椿。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5楼2024-12-14 14:06
                        收起回复
                          打不死的福将程咬金
                          程咬金在后世的创作中,因其运气好,所以多以福将形象出现。其故事例如三板斧、瓦岗寨称王,斧劈老君堂等也都是耳熟能详,在一系列隋唐故事中一直活到了武则天垮台。
                          虽然故事中程咬金因为只学会了三板斧,所以对上很多敌将打不过就跑,但他也有几项自己的独特本领。
                          1.跳纵法
                          《说唐》:尉迟恭大怒道:“好狗匹夫,前日不曾捉防,被你劫去,今日又来,看爷爷的枪,送你命吧!”遂把枪刺来,咬金又会跳纵法,如猴跳圈一般,窜来窜去。尉迟恭在这边,他便跳到那一边,尉迟恭赶到那边,他又闪在这里。正在躲来躲去,那边马三保等一齐杀上,冲散军士,抢了粮草就走。
                          2.触土重生
                          《说唐》:尉迟恭见他家伙乱了,拦开斧,扯出钢鞭,耍的一鞭,正中左臂,噗通一声,跌于马下,死在地上。那程咬金却是个闻土星临凡,若打死了,见了土即便活转来。
                          (似乎在一些评书版本中将这个能力设定为遇到危险只要在地上打个滚就能化解)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8楼2024-12-23 22:31
                          收起回复
                            罗士信与罗成
                            罗士信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在隋末乱世辗转于张须陀、瓦岗寨,最后来到秦王李世民的麾下,屡立战功,但却在洺水城的守卫战中被刘黑闼擒获,最后宁死不屈而被杀害。
                            在后世的创作中,罗士信的形象逐渐演化出了多个分支。在《大唐秦王词话》中,使用了“罗成,字士信”这样的说法,所以文中的罗士信与罗成为一人,但已经有了被苏定方设计陷淤泥乱箭射死的情节。而到了《隋史遗文》中,将罗士信与罗成分为两个人物进描写,再往后的《说唐》系列,则只剩下了罗成,将罗士信的故事融入到罗成身上了,但在《兴唐传》等评书版本中,依然存在罗士信这一形象,书中说他是“今世孟贲”,力气非常大,曾和李元霸交手不分胜负,最后的结局是类似的中陷阱被乱箭射死。
                            所以罗成这一形象,综上所述应为从罗士信身上演变延伸出来,二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9楼2025-01-09 21:30
                            回复
                              木兰也是二凤麾下一员
                              在《隋唐演义》的故事中,木兰便有登场,她代父从军,屡立战功,还和窦线娘(罗成妻子)结为姐妹,最后因被可汗知晓女儿身要招其入宫而自刎身亡。
                              而到了《木兰奇女传》中,故事又变得更加丰富,木兰不仅武艺超群还会法术,二凤征突厥时木兰代父从军,屡立战功,加封武昭侯,后又在五台山受大师点拨大悟,不愿入朝为官。但太宗听信谗言几次诏木兰进京,最后木兰剜胸挖心以表忠贞,气绝身亡,太宗懊悔不已,封木兰为贞德公主(是的,原文就是贞德公主)。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0楼2025-01-09 21:47
                              收起回复